都說賞月不如賞花,因此很多花友都奔向了養花之路,拿起月季、牡丹、君子蘭、文竹就是一心一意地養護,種得陽臺上都是花卉綠植。可偏偏天不遂人意,文竹養得那是一日比一日還慘,不僅黃葉,還爛掉了根,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啊?
其實文竹黃葉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自己沒有把養護做到位到導致的,如果家里養的文竹黃葉了,別慌,只要注意3點,照樣綠油油回來,滿枝綠葉蹭蹭長。那面,下面一起糾正這些錯誤吧!
文竹是比較喜肥的,很多都明白,所以一看到網上發的用酸奶、淘米水、水果皮、瓜子殼養文竹就能長得旺的,也會自己去試一試用。但要注意的是,用法可不能錯了,要不然不僅沒能促進生長,反而先燒根了。因為自制的花肥多數都是生肥,需要經過一番的發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除了淘米水需發酵1個月以外,其余的都要發酵3個月以上才能施給文竹。當然,這些自制肥含有的營養成分比較少,建議還是跟有機液肥一起搭配使用,全面地補充營養,不僅能促進枝芽分化,還能讓文竹花期能夠開出花來,解決黃化、矮小的問題。
適當地澆水能夠讓文竹長勢更好,如果澆水不當,積水多了,就形成了水澇,根系很快就會爛掉,根系受到了損傷,什么吸收水分養分的功能都會有所下降。而葉片的水分大部分來源于根系的傳輸,水分養分吸收不到自然會變黃了。
平時給文竹澆水,在春、秋、夏三季,可以按照'見干就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方法進行,無需等待干透了才澆,我們澆水前,可以提起花盆掂一下重量,如果感覺比較輕,代表水分已經很少了,可以進行澆水,如果感覺沉重,代表水分微干。
在冬季,一般氣溫是非常低的,南方的可以盆土干透后澆上一點,微濕即可,而北方養殖的,氣溫較低,可以選擇停止澆水,或者偶爾灑一灑土面即可。如果花友們怕判斷不準盆土內的水分含量有多少,可以用花花草草土壤濕度探測儀來測一下水分,就可以安心澆水了,可避免澆多澆少。
養殖文竹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環境要好了,一是要通風性好、溫度適宜、光照適宜,文竹適合生長的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冬季需要控制在10度以上才能正常生長,最低不低于5度。光照溫度不強,可以移花盆出去曬曬,光照強的在半陰處安心養殖即可。
今天就分享到這啦,平時養文竹需'謹慎'哦,不注意這3點,養多少盆都葉黃,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