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澆水要澆透,更知道澆水需要“見干見濕”的原則,但是你真的會觀察土壤是否需要澆水嗎?土壤呈現不同的顏色又代表水分消耗的如何了呢?今天花花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正確判斷土壤的干濕程度。
俗話說“澆水三年功”,還是有道理的,澆水涉及到很多因素,季節、花盆、以及植物種類不同都會有所不同。對于很多剛養植物的人來說,過度強調澆水的原則可能會束縛住手腳,無法正確判斷澆水時機。春秋兩個季節按照“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即可,可以先從一些多漿植物養起,這些植物對水分的要求不高,以后再慢慢摸索其他的植物生長需求就可以了。
夏天和冬天是兩個特殊的季節,就不能再按照這個原則了。氣溫過高或者過低都要控制澆水,夏季一般一個月澆2-3次,澆水時沿著盆邊,盡量不要把水撒在葉片上。冬季氣溫高于五度時可以正常給水,低于五度就要控制給水,低于零度就不能再澆水了,需要斷水。而且還要將盆栽放入室內。
新手可以在花盆中插一根牙簽或者木棍之類的,最好能到盆底,根據牙簽上粘的泥土就能很好的判斷土壤內部的水分變化,如果竹簽完全是干的就證明可以在澆水了。可以在澆水之前記錄一下或者是仔細觀察,葉片的生長狀況。是否出現萎蔫,一些多漿植物比如多肉和蘆薈是否出現發軟的跡象。養護一段時間就可以不用插竹簽,從植物的狀態就可以判斷是否需要澆水了。
如果是用普通的黃泥土栽植的花卉,當盆栽的土壤發白,并且出現了小裂縫,就是差不多要澆水了。如果使用的營養土,可以根據用手按壓感受土壤的蓬松和干燥程度。還可以選擇掂盆,為澆水之前先感受一下盆栽的重量,澆透后在感受一下盆栽的重量。如果盆栽里的水分吸收得差不多了的話,重量會輕一些。
澆水的時候盡量避開中午時間,尤其是夏季,中午澆水會讓葉片更容易受到灼傷,萎蔫變黑,冬季最好避開夜晚澆水可以選擇在早上七八點或者是傍晚四五點鐘,有太陽但陽光并不強烈的時間。好了今天花花就先介紹到這里了,如果大家還有哪些關于養花的問題也可以繼續提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