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箴言:只有好照片,沒有好照片的準則——安塞爾.亞當斯
羅伯特·弗蘭克的太太指著付羽的照片說:“好照片總有一些不對的地方?!?/p>
付羽小心翼翼地打開塑料薄膜,取出一排相框中的一個??蛑惺且粡埌驼拼蟮暮诎渍掌?,拍的是草叢中已經腐爛的狐貍尸體。“這里,這里,還有這里?!彼眯≈冈诋嬅嫔陷p輕指點,“是不是很美?”
付羽工作室是昌平一棟居民樓里的復式單位,樓下是暗房,樓上是書房。工作日,他在家照顧兒子,太太休息了,他就來工作室待著,看書,做照片,耐心地泡茶或磨咖啡。
他話不多,神情有種修道士式的肅靜,策展人蔡萌說他是黑白原教旨主義者,付羽笑著否認,“他說錯了,我是攝影原教旨主義者”。
中國攝影史自上世紀初才開始,那時膠片已發明,西方攝影最古老的手藝和技術在中國并沒得到熱烈的傳承。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攝影界關注的核心一直是攝影的圖像語言,紀實攝影、觀念攝影因此都推出了不少成名成家的人物。建立在工藝和材料基礎上的媒材語言雖然一直不是主流,但也有人摸索古老的成像技術,其中,付羽是一個在中國回應西方攝影傳統的重要人物。
這個時代對于還堅持攝影手藝的人來說很糾結,題材、媒材、器材,可能性太多,堅持影像的古典生產方式顯得笨拙、寂寞。暗房里固然有變化無窮的影調、層次和厚度,但遠遠不及流行方式見效快。
攝影評論家林路在文章中半開玩笑地寫道:“80年代我和朋友在徐匯區文化館舉辦展覽,彩色的,顧錚轉了一圈,調侃地說:我是色盲,拍不來彩色的。然而前些天,他卻當著我和陸元敏的面,說我們都是色盲——他是拍攝彩色的——真的是豈有此理!”
付羽的觀看,是純粹攝影的觀看。他從小學畫,大學上雕塑系,曾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攝影師,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純攝影,因為“做商業攝影不如自己做照片的愉快程度深”。
拍照給他無可比擬的享受,“喝酒是今天喝了高興,明天喝了高興,但是那個高興是一樣的。但是攝影今天、明天跟后天鼓搗會有變化,你知道的更多,愉快就越多”。
他甚至相信,攝影這個過程就是在暗房里形成的,之前的工作可以忽略不計。
付羽看的比做的多,他花很多時間泡在博物館和美術館,還老在國外網站上買材料,買畫冊。他的作品題材很廣,“視野涉及動物、人類活動和人類活動的痕跡及自然、社會中帶有象征意味的角落”(批評家鮑昆語),但是對攝影本身而言,題材是很弱的一件事,觸發付羽拿起相機去拍的多數不是題材。
“比如說那有一個動物尸體,它和周圍的東西不一樣,你看到了,風吹過來的時候毛動了一動,你覺得很好看,或者剛好它擺在那里像一個靜物,這些實際上是最初刺激我拍的原因?!?/p>
付羽經常是拍完了就忘了當時為什么會按下快門了,制作的時候他甚至會問自己,當時為什么拍這個?可是那時更重要的是想照片的哪個地方怎么做起來,做好看了,就不再是拍的時候的那些想法了。
付羽有三臺放大機,各有所長,輪流使用。某種程度上而言,暗房就是他的攝影。他甚至相信,攝影這個過程就是在暗房里形成的,之前的工作可以忽略不計。
“攝影最基本的比如說框取,后期會有變動,照片的形成也是靠暗房,細節有一半以上是依靠暗房來形成?!?/p>
而在暗房中,最重要的是參數,感覺落實到操作上就變為一組組數字?!拔矣X得黑了或白了,我覺得沒力量或不夠陰郁,在操作中都能落實到一些具體的辦法上。換一張紙試試,換一種顯影液試試,就是這樣?!?/p>
今天人人在拍的照片跟攝影本身已經不再是一回事了。付羽舉例說,以前中國人寫毛筆字好看的人很多,所以那個時候的書法家就會有這個擔心:我要當大官才是書法家,不然寫得多好都不過是個記賬的。但如今只要拿毛筆寫字,就算不是書法家也是在附庸這件事,因為大多數人寫字已經用鍵盤了。
“攝影也是如此,雖然現在大家都拍照,但是用相機的人都已經很少了,即便還在用相機的,也在用和傳統相機不同的相機。剩下少數用傳統材料的,要么是琢磨、保持、發展這件事的人,要么是愛好這件事的人。”
付羽強調照片本身的能量。沒有面對過原作,在他看來就是沒有看過照片,哪怕在書本上和電腦上早已熟悉它的圖式?!霸髋c印刷品和電子文件的差別,越不懂的人越容易看出來,最難辦的是那些半懂的?!?/p>
什么樣的照片才是照片?
“在美術館中的照片才是照片本身。為雜志拍的照片,那叫攝影應用?!备队鹫f。
當攝影作為藝術,大多數人都在求新求變,以發出聲音。比如,有人把照片剪了拼貼在一起,或者在底片上涂抹,也有人做觀念攝影,照片可以借助別人來完成甚至不完成,觀念成立即可。
在付羽看來,觀念攝影屬于攝影在當代藝術中的一種應用,做觀念攝影的人首先是藝術家,他們只是借助了攝影這種表現形式。而攝影家要在攝影的主線上,學習、使用攝影這個材料的特點,遵循它而不是創新求變。
“攝影家更多的是指突出攝影本身材料特點的藝術風格,我是攝影家。”付羽說。
“一個人最好看的一張照片往往就出現在他剛學攝影那天下午,之后十年也沒有一張更好看的了?!?/p>
攝影已有174年歷史,早已是很成熟、很豐富的藝術形式,付羽相信自己只是遵循著前人的腳印一步一步在走。攝影被一些人說成很玄妙的事,但是在付羽這里,一切都是有規律可循跟講究邏輯的。
“一個人最好看的一張照片往往就出現在他剛學攝影那天下午,之后十年也沒有一張更好看的了?!比巳碎_始都能拍好,但是越拍越會發現永遠都拍不好,很快就會有挫折感。
“攝影很簡單?!备队鹫f。中國人認為攝影難是因為國內缺乏規范的攝影教育,如果按部就班地學攝影,也像學其他門類的藝術一樣,一個人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可以說我會拍照片了。
當然,學攝影是非??菰锏模鈱W、物理、化學,一點點學下來,最后才到拍照,到比較有趣的階段要等很久。
畫畫的人可以說出自己的老師是誰,中國畫家的觀看方式、材料的使用方式基本上都是從國外來的。但是學攝影的一般就沒有老師,或者老師就是工會和婦聯的師傅。
“攝影收藏家靳宏偉為什么有眼光,因為他的老師是威廉·拉森,老師的老師是哈里·卡拉漢、阿倫·西斯金德和弗雷德里克·薩默。幫到他的是作為攝影家的常識。創意人人有,創意最不值錢?!?/p>
拍照一定是拍我們見過的照片,人人都逃不開。
美國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與付羽是好友。有一次,弗蘭克的太太瓊翻看付羽的照片集,指著一張倒吊著的剝了皮的羊的照片說:“我們喜歡這些照片,因為好照片總有一些不對的地方?!?/p>
她口中的好照片實際上是指以弗蘭克為代表的、開創性的照片,人們之所以今天能這樣輕松隨意地構圖、拍照,得益于弗蘭克在形式上的創新和摸索。很多人看過弗蘭克的照片,更多的人只是看過他照片的各種衍生,才可以那樣拍照,如今流行的很多東西最初是從他那里開始的。
“我這樣拍,你這樣看,是一種共謀。”付羽說。
拍照一定是拍我們見過的照片,人人都逃不開。搞創作的人說“我拍到了”,他一定是拍到了一張他見過的照片,稍微高級一點的“我拍到了”,實際上是拍到了有幾個人特點的照片,或者是有某一個時期特點的照片。
“哪怕是旅游時拍照,那種畫面方式和內容都一定是你見過的,腦子里沒有,你在現場也看不見這張照片?!?/p>
攝影史對于一個拍照片的人的作用正在于此,你拍的照片有一些來自你看過的照片,有一些來自你自己以前拍的照片,潛移默化的,才逐漸有一些具有自我風格的作品。
“能跟風和抄襲也很牛,攝影更多是風格和辦法上的學習,你沒辦法直接臨摹別人的題材,但是手段上可以臨摹。要臨摹得好,難度是一樣的?!?/p>
看照片是一件很難的事,如要評判好壞,付羽相信好壞不是討論來的,而是學習來的。
“你很小的時候就被人告訴了范冰冰是好看的,有個鄰居長成那樣你就會覺得她很好看。但那些東西不是偶然的,不是編出來的,是慢慢積累出來的,總有一些好看是更深遠一些的?!?span style="font-size: 16px;">(新周刊)
覺得有用請分享到朋友圈,以備查閱。
您的認可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請在下面點個大拇指吧!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攝影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