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生活】
萬物皆可萌,唯汪星人最萌。江湖傳說,狗狗是從遙遠的汪星球偷渡到地球來的外太空物種,它們利用很萌的外表騙取人類的信任,然后出其不意地占有地球上所有的骨頭資源。
事實證明,它們好像成功了,而且成功打入人類內部,成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沒有之一。它們不僅會裝傻賣萌、陪人散步,還會看家護院,其中的佼佼者還能幫助警察叔叔追蹤壞人,可謂是: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犬”品。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但是,不知各位發現沒有,大多數帶有狗字的詞語、成語、俗語也都帶有貶義,比如“走狗”“狗屁不通”“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就算是“人”,一旦和“狗”沾上了邊,也變得不倫不類,比如“人模狗樣”。
當然,也有中性、褒義的,比如“白云蒼狗”“狗馬之心”,但是很少。曾經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在所有帶有狗字的用語中,貶義的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此處有一句狗狗的內心獨白,那應該是:我能怎么辦呢?我也很絕望啊!
如果這樣你就以為狗狗在我國古代很不招待見,那就大錯特錯了;那時狗狗的家庭地位,可不比現在差——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兒去。狗狗可是居家旅行必備寵物,尤其是對高雅之人、隱逸之士來說。
狗自古就很受人們喜愛
唐朝有一個詩僧,名叫皎然——他祖上的名頭可大著呢,那便是東晉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一天,皎然去找他的好朋友陸羽(不錯,就是那個寫了《茶經》,被稱為“茶圣”的人)。結果,“扣門無犬吠”,皎然便只好去問西鄰,這才知道陸羽到山里溜達去了,而且還是帶著狗去的。
皎然知道陸羽家是有狗的,只要狗不在家,那人就肯定不在家。由此,陸羽和狗的關系可見一斑:他家的狗不是用來看家護院的,而是他的伙伴,他們一起在山中賞賞景、說說話。
經常聽有人說,養不起孩子,我還養不起一條狗嗎?是的,你可能還真養不起。狗洗個澡、按個摩、理個發、穿的衣服都比人貴。其實,狗狗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嬌貴,我們應該是它們的朋友,而不是它們的奴隸。
狗狗才不是只知道跟著主人游山玩水呢,它還是狩獵的一把好手。
狗不只是寵物
那一年,蘇軾又被貶了,到密州當知州,不上班的時候就出城去狩個獵。他只帶了兩個動物,一個是蒼鷹,一個就是黃狗,“千騎”還得在它的后面呢!
狩獵帶狗是一種慣例,有的是為了捕捉小獵物,有的是為了尋找大獵物,有的則純粹是為了造勢。就算什么也沒有獵到,也能帶著狗遛個彎。
養狗,是生活的點綴,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恬靜,悠閑,澹然……總之不是風風火火,聒聒噪噪。所以,從某一方面來說,養狗即是養人,它應該是百無聊賴時的陪伴、心灰意冷時的安慰,而不是氣急敗壞時的出口、揮金如土的閘門。
養狗,是一種生活方式
李斯臨刑前曾對他的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我還想和你一起牽著黃狗,出上蔡的東門獵逐兔子,可惜再也去不了了!威名赫赫的一國宰相的臨終遺言居然只有這么簡單樸素的一句話,聲音不大,余音卻足以繞梁三千日而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