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承上啟下的一位皇帝,這里說的承上啟下就是承載了康熙帝,開啟了乾隆帝。無論是康熙帝還是乾隆帝,兩人都是清朝非常優秀的皇帝,一個開啟了康乾盛世的前部分,一個締造了康乾盛世的后部分。在這之中,雍正帝的存在感就很低了。
康熙帝晚年時期,出現了九子奪嫡的情況。晚年時期的康熙帝親眼目睹了手足相殘,這絕對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經過了幾次“決戰”之后,胤禛勝出,于是康熙帝傳位給他,這就成了清朝的雍正帝。不過對于雍正皇位的來歷,也是充滿爭議的。
九子奪嫡雖然發生了,但是民間的野史傳說胤禛根本不是康熙帝的皇位繼承人,他是篡位。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野史,這些野史的內容有真有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總的來說雍正帝的皇位來路應該沒有問題,這只是野史的以訛傳訛。
野史的內容有很多,不過根據后世的考古發現來看,野史中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真實的。無論是歷史上哪一個朝代,都是存在野史的。即使是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是如此。野史中大部分記載的都是皇家的丑事,因此這些事不會出現在正史中。
雍正帝是清朝存在感比較低的一位皇帝,因為父親和兒子都是清朝非常出色的皇帝,同時兩人又締造了康乾盛世,夾在中間的雍正帝存在感就非常低了。對于雍正來說,將王朝發展的更好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不過雍正帝身上,出現了一個謎題。
就是正值中年的雍正帝,竟然突然暴斃了,不僅如此在史書中,對雍正帝的記載是很全面的。只不過在史書上,對雍正帝的死,是遮遮掩掩。這與順治帝一樣,當時的順治帝駕崩時,清史稿對他的死記載僅僅一句話。這句話記載的是非常簡潔“丁巳,夜,子刻,上崩于養心殿。”,皇帝駕崩了,清史稿僅僅記載了這樣一句話,實在是不應該。
雍正十三年農歷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圓明園暴斃,時年58歲。雍正帝的死與順治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突然暴斃,那么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隱情呢?清朝的野史流傳,雍正帝是被呂四娘所殺,不過這種事情即使是真實的,也不會記載在正史中。
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當年文字獄時,呂留良一家被抄斬,唯獨呂四娘僥幸逃過一劫。后來呂四娘拜師學藝,這時候的呂四娘練就了高超的功夫,尤其擅長刺殺技術。學成之后,呂四娘開始想方設法的接近雍正,最終在圓明園刺殺雍正。
就這樣雍正帝被刺殺身亡。不過這都是民間野史的流傳,不可當作正史去看。“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廣,幾乎是家喻戶曉。野史終究是野史,現如今連歷史上存不存在呂四娘這個人,都無法證明。
清朝民初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說法“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就是說雍正帝的死,與煉丹有關系。不可否認的是,雍正帝在皇子時期,就沉迷煉丹了。由此康熙第八世孫金恒源就認為雍正是因大量服用丹藥中毒而亡。
雍正帝沉迷煉丹,甚至是為煉丹寫了一首詩叫做《燒丹》“鉛砂和藥物,松柏繞云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皇宮中經常出現道士給雍正煉丹,有一種“既濟丹”效果最好。雍正皇帝服用后渾身通泰、舒服至極。
可是這種丹藥的成分就非常讓人害怕了。丹藥中全部都是鉛砂、硫磺、水銀等天然礦物材料,這些都屬于重金屬,吃到人身體里面,肯定是有很大危害的。在朝鮮史料中,仍然出現了這樣的記載“皇帝貪圖女色,病入膏肓,自腰部以下不能運用者久。”
換句話說,雍正帝沉迷美色,其后還大量的服用丹藥,由此就導致了突然暴斃。在史書中對雍正帝的死也是只言片語。雍正帝的死與大量的服用丹藥肯定有關系,雍正加大劑量服用丹藥終致中毒,最終的死因肯定與丹藥有關,只不過正史清史稿不敢這樣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