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是打板。牛市時候,漲停股的延續性都是非常好的,連續幾個漲停,甚至一口氣就翻倍的股票非常多的,但這種操作方式要求特別高,不是普通投資者所能駕馭的。一方面需要很強的操作技巧,要很好的盤感,對市場的博弈氛圍能夠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復盤和看盤才可以,所以這種方法不適合絕大多數的投資者。
3、我個人來說,是開了幾個賬戶,其中只有1個是短線賬戶,而且經常都是空倉的,只在市場氣氛非常好的情況下才會進行操作。其他賬戶基本都是長線賬戶,2500點滿倉之后,到目前為止,基本沒什么操作,一直持有中,我理想中的操作是沒有特殊情況的話,等將來指數新高之后才會有交易,只是不知道我們的大A股需要我等多久呢?是3年5年,還是10年8年?我堅信,終究會有那一天的。
牛市中,最合適的投資方式只有一種:捂股。很多投資者,很怕捂股,擔心股票持有時間長了會下跌,從而不能更好的盈利。在熊市、震蕩市中確實如此,但是在牛市就需要換思維,畢竟股市上漲下跌的背景不同,更加偏于上漲,而不是下跌。
那么,在牛市中,頻繁換股與一直持有股票,哪個收益比價大呢?
投資者往往更加青睞于短線投資,也就是通過頻繁的換股投資實現同等時間下的最大化收益。但是,這種方式真的能夠擴大你的收益嗎?
往往并不能。就算是處于牛市,更多的投資者也不能通過頻繁換股獲得更大的收益。怎么講?
1、A股雖然具有“普漲普跌性”,但是在牛市階段,只有最后的主升浪才是普漲,其他階段是不同的板塊有著不同幅度的上漲,甚至還有部分板塊有著回調。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對于股市很高的板塊輪動性的認知,很容易就會失敗。這種情況下,還不如不頻繁換股,單守住一個行業、一兩股票,起碼未來的主升浪能夠完全踏中,不至于完美錯過主升浪行情。
2、一直持有一兩只股票,就算沒有行情,也不至于很慘,至少還有最后的主升浪。
牛市期間很多投資者更加羨慕別的投資者,為什么?因為別的投資者已經在股市中賺到了錢,可是自己還沒有賺到。
所以,在這種羨慕的情況之下,自己對于換股也會是“蠢蠢欲動”。希望通過換股,來實現自己投資不掙錢的局面。
但是,在牛市期間,并不是持有的股票不上漲,而是沒有到時間,板塊的輪動還沒有到這里。牛市中就算是績差股,也能夠往上“沖一沖”,只是需要投資者等一等。
很大概率,頻繁的換股,不是換來的機會,而是高位的“接盤”或者是風險。
從歷次牛市的經驗以及接觸過的投資者而言,牛市中頻繁換股的投資者,往往盈利要遠遠低于一直持有股票的投資者。
為什么投資者在牛市期間也要頻繁換股呢?個人總結了兩點:
1、對于股市盈利有著高期望;
2、對于自己持有的股票沒有“底氣”。
這兩點都有可能促使投資者發生頻繁的股票。那么,應該如何改變呢?
重要的是對于持有的股票“有底氣”。而何種類型的上市公司股票才能“有底氣”呢?只有一種:價值股。
為什么說在牛市中一直持股的收益要遠大于頻繁換股呢?
從理論的角度講,牛市期間頻繁換股確實比一直持有股票的盈利大。但是,理論終究是理論,實踐起來存在很大的難度。
有什么難度呢?
股市中的投資者,絕大多數并非專業投資者,而是普通投資者。處于股市投資,不管牛市、熊市還是震蕩市,都有明顯的劣勢:
1、對于股市的基礎認識不高;
2、沒有策略的執行方式;
3、沒有冷靜的情緒;
4、沒有理性的分析,也沒有體系的方案;
5、就算是投資時間,也需要看工作時間表,沒有專職的時間。
在這種背景下,能夠很好的執行投資嗎?并不能,更加不能把握短線的漲跌節奏以及牛市期間的板塊輪動。
牛市的盈利性很強,到頭來頻繁換股不但沒有實現盈利,還可能出現虧損。
總結:股市牛市期間,一直持有一兩只股票“持股待漲”的捂股方式,盈利性要比頻繁換股要好。
作者不易,多多點贊,十分感謝!
牛市行情中所有的股票都會大漲,只不過有些妖股的漲幅會更大一些罷了,比如14~15年牛市中的全通教育,安碩信息等。但是妖股雖然漲幅大,波動幅度也大,即便是買到了也不可能一直持有下去。去年到今年,東方通信漲了十倍有幾個是賺10倍的呢?牛市中大部分的操作都會有收益,但是怎么做才能收益大就不好說了。
在牛市中頻繁換股無非就是為了追求更強勢的股票,追求高收益。頻繁換股的好處是不會被深套,能很好的把握及時的熱點。缺點是容易做出追漲甚至追高的操作,追漲還好但是追高的話就容易出現虧算了,而且經常會出現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情況。對于短線投資者來說,如果能在牛市中很好的把握住熱點,換股成功率能大于80%的話,我想短線的頻繁換股也是可以的。有些短線高手在牛市中,平均兩三天就能捕獲一個漲停板,這樣的操作我想并不比持股不動獲得收益低,而且即便是熊市來了,短線操作還能及時的撤出,避免遭遇大跌。
在牛市行情中堅持持股不動必然能獲得好的收益,只要是牛市,不管什么股票都會出現大漲,即便是現在沒有上漲早晚也是會有補漲的。對自己操作不自信,短線沒有十足把握的投資者采取持股不動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不過在牛市中持股不動忍受的煎熬也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你的股票天天不動,別的股票天天漲停你能忍受的了嗎?行情回調你的股票跟著回調,行情上漲你的股票卻不上漲也是一種煎熬。牛市中堅持持股的策略沒有錯,但是投資者心理上承受的煎熬也是非常痛苦的。堅持持股也可以獲得好的收益,不過需要你有耐得住寂寞的心。
兩種投資方法都能獲得好的收益,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投資方法。我是投資觀,感謝閱讀,更感謝點贊關注。
中國股市有典型的周期特點,牛熊非常分明,在不同的階段交易策略應該有所不同。在牛市中,賺錢效應非常強,個股會有輪漲表現,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主流板塊漲幅最高。而在熊市中,大部分個股處在持續回落狀態,而白馬龍頭股表現穩定,并有逆勢上佳表現。
那么針對當下,未來可能發生的牛市,投資者應該采取什么策略?從歷史數據來看,牛市也有60%以上的投資者虧損。什么,沒搞錯吧,牛市還有人虧損?是的,沒錯,牛市確實是大部分投資者虧損的狀態。
原因到底是什么?天檀在頭條曾經表達過一個重要觀點:投資者是否長期盈利,跟牛市、熊市關系不大,而跟自己是否有標準的套路有關,正是因為大部分投資者沒有原則和套路,從而造成隨波逐流的狀態,長期虧損就是個必然了。
而就本問題而言,我們認為:對于大部分投資者而言,在牛市中拿著股票比頻繁換股要好的多,雖然說極少數人頻繁換股利潤更大,但不合適大多數人,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換股能力,還不如躺贏呢!
如果在牛市的行情下,大盤股指的整體趨勢是向上的,絕大多數股票的股價也是一路走高,市場呈現出明顯的賺錢效應,那么在牛市行情下,是頻繁換股收益大,還是一直拿著一兩只股票收益大呢?個人認為,還是拿著一兩只股票進行長波段操作收益比較大。在股指處于上升通道的狀態,市場整體的趨勢比較良好,交易的安全性比較高,即便是頻繁的做追高交易,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所以很多人認為,在牛市的狀態下,可以頻繁的追逐熱點股票,這樣能夠永遠站在題材風口,實現資本的利益最大化。
第1個問題,市場永遠有你抓不到的熱點。即便是最強的短線高手,最深刻的基本面分析,對于市場的題材風口把握都會有所偏差,何況是散戶股民存在著一定的消息不對稱性,很有可能你所認為的題材熱點,已經是接近尾聲或者是炒冷飯,而你如果這個時候追進去,很有可能是勉強接盤,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你就會被市場的題材熱點甩下車,反而損失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2個問題,即便在牛市中也會有回調,而且題材熱點股總是回調的主力方向,如果你一直追著題材熱點頻繁換股,很容易會形成高位接盤,成為回調的對象。
雖然股指整體趨勢向上,即便是你被套,也總有解套的那一天,但如果但如果你定力不夠,交易能力不夠強,很有可能會陷入追高被套,反復割肉,再次追高,等待解套的困局。在牛市行情的狀態下,賠錢的人大有人在。
而如果你不是頻繁換股,在具有相當成長空間的板塊中選擇一兩只股票做波段交易,那么很有可能你會抓到一個超級的牛股,而且由于你是波段持股,所以你的持股成本一般會很低,你的持股定力會非常強,你的收益會非常可觀。而且在這中間,你只是根據市場的熱點切換,調倉換股1~2次,每一次都是波段性的持股,這樣能夠保證你收益的最大化。
牛市行情不是一勞永逸,也需要科學的策略做保證,如果策略不對的話,有時也有賠錢的風險。頻繁的調倉換股永遠不是最佳策略。
感謝評論點贊,歡迎留言交流,如果感興趣點個關注,分享更多市場觀點。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對于絕大部分的投資者來說,在牛市里持續的持有1-3只個股會比頻繁的換股交易更容易獲得較大幅度的盈利!從07年的牛市14年的牛市經驗來看,我親身看到了那些在股市里頻繁交易,波段操作的散戶最終可能連市場的平均漲幅都達不到!
首先,從從散戶投資者的操作習慣來看,大部分的散戶都是喜歡一個頻繁交易,甚至短線買賣的操作策略!也就是說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策略那么可能和市場上大部分的散戶處于同一個類型,那么自然是輸多贏少,甚至漲幅達不到預期效果的結果!
從交易的頻率來看,市場上大部分的散戶年換手率可以高到7-10倍;而一個基金經理人的年換手率則是3-5倍;一個牛散的年換手率為1-3年;最后巴菲特的年換手率僅為0.3倍。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些數據里發現,持股時間越長,交易頻率越低,那么你的獲利成功率就越高。因為市場永遠存在著“二八定律”,大家都在進行的操作行為往往就是不正確的!
其次,從數據上來看,牛市里機構平均持股期限約為143個交易日,而自然人平均持股期限約為44個交易日。并且持股市值越大的自然人,平均持股期限越長;除持倉1000萬元以上的大戶外,持股時間越長的自然人,收益率越高。
說明了牛散,機構,甚至私募等高凈值的投資人群往往持股時間非常長,獲得的資金回報也非常高。更因為長線價值投資的持股策略讓他們盈利的概率大,所以也就敢于投入那么高的資產!所以也就是說結果說明了一切,在股市里資產高的人往往都在做對的操作,另一方面就因為對的操作才讓他們的資產高了!
最后,我要提醒的是,在股市里,特別是牛市行情里,市場是瘋狂的,也是處處充滿著機會和誘人的信息的。我們可以發現在股市里你往往會接收到許多的內幕消息,小道消息,甚至“股神”推薦,而目的就是讓你多動,這樣主力才能夠在前期吸籌,在后期散貨!
頻繁的買賣和短線的波段交易只會讓你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真正的主升浪行情和大級別的漲幅都是熬出來的,千萬不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市場最喜歡懲罰這類人!歷史的牛市也告訴我們這類人是賺不到大錢的!記住,股票投資好像是挖井!千萬不要東挖挖西挖挖,結果哪里都不出水!情愿十年挖一口井,也不要一年挖十個坑!成功不是靠著一夜暴富,而是靠著日積月累!
這個問題,誰要給你個肯定的答案,那純屬扯淡!沒有哪種最好,只有最適合
第一,選股問題。
不管短線還是長線,沒有選股能力都是扯淡,牛市中不漲的"好股票"多了去,基本面各方面都不錯,就是不漲,你讓他拿長線試試?
短線更要求技術,沒有好的心態跟過硬的技術,短線就是他的埋地兒。
短線頻繁交易,如果你實力牛bi,照樣能賺錢,如果說長線捂股不動,買不對當下的主線題材,一樣賺不到錢!
動不動就勸人做短線/長線的,適合你,不一定適合別人。千萬別誤導人,所謂的一些大V,名人,不提也罷。
有的人說,如果你買了*** 這支票,你拿著,你看看能賺多少?說的都是廢話!
東方通信10倍,你賺了10倍?你能賺5倍?你賺了多少?
千人千方法,不要誤導人!
想在股市收益最大化,只能自己去摸索嘗試,別讓人去收智商稅了~
在牛市里,無論是你死拿一只票,還是頻繁換票,你的收益都是水中花井中月,除了專業投資者之外,你都獲取不了所謂的最大收益!
主要原因如下:
1、牛市來之前,絕大數人都不敢買入,何來收益最大化?
2、牛市結束大頂來臨之時,絕大數人都不愿意下定決心獲利了結,何來收益最大化?
既做不到大底最低點附近入場,也做不到大頂最高點附近離場,所謂的死拿一只和搞好幾只,有個啥子意義???
我想說的是,金融市場有著極強的專業屬性,只有專業的投資者,并且有著穩定盈利的交易體系和標準,包括牛熊策略、倉位配置、止損止盈、板塊選擇等等,做到掙大賠小,才有可能獲取穩定的投資收益!
那些鼎鼎大名的投資大家巴菲特、趙丹陽、西蒙斯、埃蒙斯,不是長勝將軍,他們展現給我們的是他們最好的一面,而虧損的那面則被掩蓋了!
在股市里,有操作就有成本,操作越多成本越高,風險也越高。一般來說想增加收益無非是降低成本、提升盈利這兩種途徑。
頻繁換股有幾點不好的地方:
第一現在a股里有幾千只股,在牛市里大盤一漲幾千個股也齊刷刷跟著漲,有時也會分批上漲。但基本上個股上漲間隔的時間不會太長,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挑中即將上漲的股票是很有難度的,就選股這一步就增加了風險。
第二如果自己持有的時候沒來的及漲,賣了之后才走出上漲行情,這種情況無形中會影響你的心態,打擊你的信心,從而會影響之后的判斷,這無形之中風險也增大了。
第三頻繁換股工作量大了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沒辦法每個股票都深入分析,深入了解,錯誤率無疑會增加。
如果頻繁換股,一番操作下來你會發現大盤是漲上去了,可自己什么都沒賺到,甚至可能還會虧損。
所以牛市時,手里三五只股堅持拿著就好,起碼每只股票基本能賺一波行情,沒有那么多分析操,作自己還可以圖個輕松。
股市里,股票的漲升是依靠“資金量+心理預期增值”推動的,并不是“靜態業績市盈率”能決定的……本質上沒有什么“價值投資”可言,只有賺取“個股高低差價”的投機獲利而已(即:漲高了翻倍了就賣出,跌低了腰斬了就買入,最終“兌現利潤”就是目標……都是如此的調倉換股、多空搏擊、循環往復而已)……即便是巴菲特(耗盡了他半生時間),也是在做著“高低賣買的差價”投機交易罷了……更何況、那個年代的巴菲特、那個年代的投資思路(包括當時該國情況和投資品種數量局限的因素、以及個人習慣、資金量多少等等),根本不同于“當今中國的國情”和中國股民的炒股思維及操作法……所以,可以說“別國別人的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股民,尤其是不適合當今中國分分秒秒創新發展的“快節奏、高效益、發揮人生生命最佳最大化能量”之境況……例如,奸商和股托兒們高唱高推的所謂“白馬藍臭價值投資”類大盤股,總是輸給“節資省時快賺大賺”的小盤股,其原因正在于此……而且,一旦“被大盤股套牢”(由于其流通市值巨大既耗費巨資量又耗費時效性之本質缺陷),耗費多少年也難于解套,就象“當年的如今的”中石油、中車、華銳風電等等大盤股那樣的套人慘狀,這也是“茅汰酒”“無良意”“萬疴房頂”類平庸業糟粕業大笨股的必然歸宿)……因為畢竟是“股同人事:小盤股如童少青年蒸蒸日上(常常容易拉升多個漲停板),大盤股如老弱病殘夕陽西落(總是很難拉出半個漲停板);小盤者小巧而靈活、大盤者大笨而難挪;并且真正的大牛股增值股,都是由小盤股成長壯大起來的”……可以說,無論何時,“童少年小盤股的動態增值”總是且必然強盛于“老朽笨大盤股的靜態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