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畫像
文 | 江 徐
《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判詞最有名的一句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前半句稱頌薛寶釵的德行,后半句贊美林黛玉的才華。
“詠絮才”這一典故,出自東晉女詩人——謝道韞。
她究竟是怎樣一位美麗女子,又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呢?
相比李清照、卓文君這些古代才女,謝道韞的名氣可能不是很大,但她卻出生在大名鼎鼎的名門之府。
她的父親謝奕,東晉大臣,桓溫幕府的大紅人。她的母親阮容,“竹林七賢”中阮籍的族人。
她的叔父謝安,東晉風(fēng)流宰相,淝水之戰(zhàn)的領(lǐng)導(dǎo)者。她的堂伯父謝尚,也是東晉大臣,時任尚書。
她的弟弟謝玄,將門少帥,淝水之戰(zhàn)中的大功臣。兄弟姐妹都不賴。
謝氏族人,走出去哥哥風(fēng)光體面。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這聯(lián)唐詩,我們可從側(cè)面品出謝家當(dāng)年的繁盛與華貴。
成長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思想形成具有耳濡目染的作用,人生中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教誨同樣產(chǎn)生深遠影響。家風(fēng),是傳承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父系都是英武將士,母系又有魏晉風(fēng)骨,成長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之中,謝道韞具備一股男兒氣概。
年少時,謝安曾問她《詩經(jīng)》中最喜歡哪句。作為女孩子,她沒有說“關(guān)關(guān)雉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沒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而是回答了“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這兩句表現(xiàn)的是憂國憂民的情懷。
大概從此后,謝安對這位侄女青眼有加。
一葉落而知秋,一語出而知情。
一個小孩子,有沒有天賦靈氣,開口說兩句就知曉。
有一年冬天,大雪紛飛,生性風(fēng)雅的謝安站于門前,靜靜賞雪,詩興油然而生。
他喚來家里大大小小一群孩子,即興展開詩詞大會。他要考考這些謝氏后人,哪一位,最為天資聰穎。
謝安以雪為媒,出了一道題目:以何物比喻眼前飛雪,最為貼切?
有人說這,有人說那,還有人說下雪比作天上撒鹽。謝安聽罷,手捋髭須,覺得強差人意。
輪到謝道韞,她回答道:“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在她看來,鵝毛、食鹽、玉蝶什么的比作紛飛雪花,都不如用柳絮。
聽此回答,謝安手捋髭須,微微點頭,笑了。
就這樣,謝道韞在無意間為中國文學(xué)貢獻了一個成語:
詠絮之才。
眼看謝道韞到了待嫁歲數(shù),寵愛他的謝安尋思一個問題:
我這寶貝侄女,嫁給哪位公子好呢?
古人擇婿娶親有一個大原則,那就是門當(dāng)戶對。說到門當(dāng)戶對,自然是王家了——
當(dāng)時社會中流傳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馬”,是指打下東晉江山的司馬睿;“王”,就是以輔佐司馬睿打下江山的王導(dǎo)為代表的瑯琊王氏。
王家都能與皇帝老兒共擁天下了,還有比這更靠譜的豪門么?
到了謝安這一代人,王家掌門人已輪到書圣王羲之。王家同樣人丁興旺,兒孫滿堂,同樣是男有才、女有貌。
王子猷看竹圖
在王氏好男兒中,謝安一時難以抉擇。王羲之提出建議,要不就犬兒徽之,安石(謝安,字安石)兄覺得如何?
謝安想想,認為這小子處事隨性放誕,婚后不能擔(dān)當(dāng),于是婉拒。最終定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定國安邦的將才,不能懂得男歡女愛的情感。謝安只知用儒家文化作標(biāo)準(zhǔn)挑選侄女婿,忽視兒女私情的本相。
王徽之,這位載入《世說新語》的魏晉名士,雪夜乘興而行,坐船訪友,每到一處,就要栽種竹子,是個風(fēng)流至極的人物,連楚狂人李白多次寫詩對贊嘆這位前輩。
謝道韞若能嫁給他,夫妻二人想必情趣相投,琴瑟和諧。
錯過一個人,意味著錯過一種人生。
謝安很快發(fā)現(xiàn),他為侄女挑選的夫婿并不如意。
有一次謝道韞回娘家,不悅的心情明顯擺在臉上。從小疼愛她、看好她的叔父關(guān)切問她緣故。
“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
你的夫君可是逸少(王羲之,字逸少)的公子,人才不壞,你為什么不開心呢?
“一門叔父,有阿大(謝尚)、中郎(謝安二哥),群從兄弟復(fù)有‘封胡說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她說,叔父啊,我們謝家從上至下,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沒想到天地之間還有王郎那樣的男兒。
謝道韞嫁入王家沒多久,發(fā)現(xiàn)丈夫竟是一個孬種。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王羲之是大書法家,詩畫俱佳,成群女兒中,七子王獻之傳得父親書法真神,有“小圣”稱譽,三子王渙之也是書法家,曾與父親一起參加蘭亭雅敘;五子王徽之,上文說過,都有出色之處。
作為次子的王凝之資力平平,他好的是五斗米道,一心煉丹制藥。
后來,孫盧起義爆發(fā),身為會稽內(nèi)史的王凝之沒有以身作則,積極備戰(zhàn),而是像一只鴕鳥,將頭顱埋進宗教的沙土中,以此自欺欺人,幻想得救。
謝道韞心灰意冷之下明白,這個丈夫指望不上了。
當(dāng)王凝之閉門煉丹,從方術(shù)里求出路之際,他的夫人謝道韞,正招募百名家丁,勤學(xué)苦練,以期保護門庭與家人。
起義大軍攻破會稽城,將王凝之及其子女通通殺害。
謝道韞手持兵器,懷抱年幼外孫,頑強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她臨危不懼,向敵軍表示,大人恩怨與與孩子無關(guān),又說“要殺他,就先殺我。”云云。
敵軍被這位巾幗女子的豪情震驚,深感欽佩,沒有殺害他們,反派人將婆孫二人送回會稽。
這股從魏晉名士沿襲下來的節(jié)氣與風(fēng)骨,世人提到謝道韞,除了“詠絮之才”,還會用另一個詞語,“林下之風(fēng)”贊美她的情致。
謝道韞畫像
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風(fēng),遭受過生死離別,謝道韞晚年在會稽過起隱居生活。
她喜歡寫詩著作,《世說新語》中有記載:“謝道韞有文才,所著詩、賦、誄、訟, 傳于世。”有詩集兩卷,遺憾的是,在后世戰(zhàn)亂中亡佚,流傳下來的只有寥寥數(shù)篇。
“詠絮當(dāng)年,嫻花映水初驚艷;清心何處,山月當(dāng)空雪照明。”
“當(dāng)時詠雪句,誰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錦心而繡口。”
那一年,那一天,大概是謝道韞跌宕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美好時光,也是短暫易逝的高光時刻。
【作者簡介:江徐,80后女子,十點讀書簽約作者。煮字療饑,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guān)注”,收看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