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爺撿一塊黃楊下山樁 只用3步成盆景 養1年被高價收走
如今,隨著盆栽植物在生活中的盛行,花卉市場上,一些養得好的盆栽植物都能賣出高價,而比盆栽植物更高一級的盆景,更是受到大眾的瘋狂追捧!養得好、造型好看、品種稀有,這一類的盆景都是“天價”,雖然有一定的炒作成分,但是也從側面說明了人們對盆景觀賞價值的認可!
在盆景植物當中,黃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品種,但即使再普通的黃楊盆景,價格也不便宜,主要是黃楊作為盆景材料,有極佳的塑造性,發展前景還非常大,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前一段時間,鄰居家老大爺在山上撿了一塊“下山黃楊”,他僅僅只用了“3步”就把它培養成盆景,在養了1年之后,還被一個盆景愛好者花2萬的高價收走了,這也讓我認識到了盆景的真正價值!
很多朋友在進入盆景圈子時,其實并不是不想培養好看的盆景,主要還是造型技巧的問題,那我們今天就看看這位鄰居家老大爺,是怎么把一塊“下山黃楊”培養到如此高價的吧!大家可以學習一下這些技巧,說不定就能用在自己的盆景上呢!
第一步:切根
像老大爺撿到的這種野外老樁,在制作盆景的第一步就是切根,切根的意思就是切除一些不要的根系,保留有發展性的根系,同時調整根系的美觀度,這也有利于之后的根系生發,形成更多的觀賞根系。切根的時候,首先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保證切根后不會影響植株的健康,其次就是考慮疏密關系,切口一定要平整,盡量不要在冬季切根,即使無法避免,那也要用蠟封住切根形成的傷口,防止腐爛。
第二步:切枝
切枝也是培養盆栽極其重要的一步,在切根完成之后,就要考慮植株全身的形態了,植株的形態主要是由枝條表現,我們要有一定的想象力,什么樣、什么位置的枝條要保留,什么樣的要切掉,空間分布是不是有美感,這都需要自行判斷,尤其是一些將要長大的枝條,它是否合適,將來大致會長成什么樣,對植株本體美觀度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這些也需要我們主觀判斷。切枝的技巧:一定要沿著主干樹皮開始切,不要留墩子,以免影響美觀,如果是冬天,同樣需要封蠟。
第三步:提根
首先,我們要明白盆景植物的一個重要觀賞點,那就是根系,但是根系藏在土里就看不到了,這時候就需要把一部分根系提出土面,這樣才能觀賞到,而這一個過程就是提根。提根的第一步就是選擇花盆,一般黃楊的花盆不會很深,土壤要高出花盆,讓根系凸出于花盆,并且將一些堅實的根系露出土表,當然,我們更加建議先埋土培養,等完全恢復活力,再通過換盆的機會,將根系慢慢露出來。
這就是老大爺給黃楊進行的“3步”基礎造型技巧,說難也不難,主要是要求養花人有耐心,不能圖快,在不斷培養的過程中,做好每一步!一盆好看的黃楊盆景,價值是相當高的,尤其是這種野生“下山黃楊”,更加稀有,如果能造個不錯的形態,那價值就會比一般的盆景植物,高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