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曝光(AE)
AE是“Auto Exposure”的縮寫。此功能十分重要,它可以對光圈和快門速度進行自動設置。
自動曝光鎖
在自動曝光拍攝過程中,您可以鎖定光圈和快門速度設置。使用自動曝光鎖,即使您更改了構圖或光線發(fā)生了變化,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快門速度。自動曝光鎖和自動對焦鎖將在您半按快門時生效。
自動對焦(AF)
AF是“Auto Focus”的縮寫。相機自動進行對焦。
自動對焦鎖
在自動對焦過程中,您可以鎖定對焦,并在焦點不變的情況下更改構圖。也可以稱之為對焦鎖定。自動曝光鎖和自動對焦鎖將在您半按快門時生效。
人工智能自動對焦
必要時相機會自動從單次自動對焦自動切換至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
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
針對移動主體持續(xù)進行自動對焦的自動對焦模式。該模式能夠判斷主體接下來的運動,使您在拍照時能夠正確對焦。也可以稱之為焦點預測自動對焦
視角
表示能夠拍攝到的場景范圍。它的大小取決于鏡頭焦距(毫米)及圖像感應器的尺寸。廣角鏡頭的視角較為寬廣,而遠攝鏡頭的視角則較為狹小。
光圈優(yōu)先自動對焦
使用者可以設置光圈,而相機自動設置快門速度以獲得正確曝光的一種自動曝光模式。它適用于對景深的調節(jié)。
光圈、光圈值
通過鏡頭的光量由光圈孔徑控制。光圈值表示能夠通過的光量。由于它以f/2.8、f/16等形式表示,所以也被稱作“f值”。光圈值f/1表示光圈的最大直徑。當光圈大小減至一半,表示為f/2,四分之一則表示為f/4。因此f值就是分數(shù)值的分母。
分母或者說f值越大,光圈越小,可通過的光量就越少。請注意雖然f/2光圈直徑為f/1的一半,光圈孔的面積只是最大面積的四分之一(1/2 x 1/2 = 1/4)。所以,光通過量也只是最大光圈時的1/4。f值增加一倍,光量即減少至1/4。
快門速度
快門控制著光線能夠照射圖像感應器的時間。快門速度與控制光量的光圈一起,控制著圖像感應器接收到的光線總量。
光圈相同的情況下,使用1/2秒的快門速度將比1秒的快門速度減少一半的光量。而1/4秒的快門速度則得到1/4的光量。與光圈不同,快門速度上的差別會更直接地反映到光量差異上。快門速度由分母表示。例如,“500”表示1/500秒。由于圖像感應器只有在快門開啟時才可以記錄圖像,因此對于移動的同一主體可以創(chuàng)造出凝固(使用高速快門)或者模糊(使用低速快門)的效果。
曝光
表示由光圈和快門速度決定的圖像感應器接收到光量。ISO感光度也是影響到曝光的一個因素,因此有時也將它納入到曝光參數(shù)方程式之中。
“準確曝光”是指圖像的顏色和亮度與人眼所看到的一致。它表示快門速度、光圈與ISO感光度的正確結合。如果圖像看起來太亮,則是曝光過度。而如果看起來太暗,則是曝光不足。要獲得正確的亮度,需要調節(jié)相機的快門速度、光圈和/或ISO感光度。
虛化
脫焦的狀態(tài)。當照片合焦時,點和線都會清晰可見。但照片脫焦越嚴重,點線看起來就越是模糊。使用單反相機可以使背景模糊,而使主要主體更加突出。
虛化拍攝
當主體在快門開啟時移動會產(chǎn)生這種效果,導致照片中的主體顯得模糊。有時會故意讓主體產(chǎn)生虛化效果。但如果是無意間產(chǎn)生虛化,圖像質量可能會顯得比脫焦時拍攝的圖像更差。
反射閃光
一種閃光技術,是將閃光燈對準白色的墻壁或天花板,使閃光經(jīng)過反射照射到主體。這樣能使閃光燈亮度擴散,制造更加柔和的照明效果和更少的陰影。請注意,反射閃光會減弱照射到主體的閃光強度。
B門曝光
一種快門功能,能獲得長時間曝光。當按下快門按鈕時快門保持開啟。松開快門按鈕時快門關閉。
機震
在曝光過程中(快門開啟時),由于手部不穩(wěn)定引起的相機震動,會導致圖像模糊。使用低速快門和遠攝鏡頭容易發(fā)生圖像模糊。
顏色飽和度
某種顏色的深度和鮮艷度。
色溫
照射到主體上的光線顏色的計量單位,以開爾文(K)表示。色溫越高,顏色顯得越藍。色溫越低,顏色則顯得越紅。
色調
不同顏色,例如紅色和藍色。在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上,您可以調整色調,使圖像看起來具有更加偏紅、偏黃等效果。
連拍
連續(xù)拍攝。此功能以每秒鐘可拍攝的照片數(shù)量來表示,例如每秒8張。最大連拍數(shù)量是相機必須停止拍攝前可以繼續(xù)拍攝的照片數(shù)量。最大連拍數(shù)量21表示您可以持續(xù)連拍,直至拍完21張照片。
反差
表示圖像中亮與暗之間色調的差異。高反差的圖像中亮、暗色調變化急劇,圖像顯得“生硬”。低反差的圖像亮與暗之間變化平緩。數(shù)碼單反相機提供了調節(jié)反差程度的處理參數(shù)。
準確曝光
表示光圈與快門速度的組合使照片的亮度和色彩感覺自然。曝光是相機所記錄的光量。相機會自動計算出準確的曝光。但有時相機卻無法獲得準確曝光。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曝光補償。
景深
在焦點前后物體看起來都能合焦的范圍。使用的光圈越大(f值越低),鏡頭焦距越長,相機距主體越近,景深越小。
景深預視
此功能可使您從取景器中預先查看景深。可以查看主體是否清晰。
圖像處理
使用相機或計算機由RAW圖像數(shù)據(jù)制作出圖像的過程。
Exif
“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可交換圖像文件格式)”的縮寫。它表示數(shù)碼照片的拍攝數(shù)據(jù),包括光圈、快門速度、白平衡和閃光燈的使用。這些數(shù)據(jù)被附在圖像之中。使用兼容Exif的圖像編輯軟件,就可以查看到照片的拍攝數(shù)據(jù)。
曝光
表示快門開啟,使圖像感應器接收外來光線的時間。長時間開啟快門可以獲得長時間曝光。
曝光補償
相機的自動曝光功能即使是對黑色和白色區(qū)域也會制造出灰色調。使用曝光補償可使白色區(qū)域顯出白色,或讓黑色區(qū)域顯出黑色,而不是顯出灰色。使用曝光補償使圖像更適合主體并獲得更加準確的曝光。
目鏡
供您查看取景器的小鏡頭。通常使用目鏡上的撥盤可以進行屈光度調節(jié)。
文件
保存在一個名稱下的數(shù)碼數(shù)據(jù)集合。一幅數(shù)碼照片就是一個圖像文件。數(shù)碼數(shù)據(jù)的數(shù)量稱作文件的大小。
補充閃光
拍攝戶外人像時,如果太陽在主體之后或背景明亮,則人臉會顯得較暗。這種情況下,對背景設置曝光,對人臉使用閃光燈。這樣背景和人臉都會得到合適的曝光。這種技術稱為補充閃光。
眩光
直接進入相機鏡頭的光線在內部反射,造成整個圖像偏白。使用鏡頭遮光罩或用手遮擋直接光源會在某種程度上減輕這種影響。
閃光燈
只持續(xù)一瞬間的人造照明,接近于日光。由于閃光燈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發(fā)出的非常明亮的光,所以它可以像使用高速快門一樣凝固移動的主體。
焦距
是指鏡頭能夠拍攝到的場景范圍,以毫米(mm)表示。它是鏡頭的理論中心至圖像處理器的距離。如果焦距長于50mm,則是遠攝鏡頭。如果短于這個長度,則是廣角鏡頭。對于配備小于全畫幅的圖像感應器的數(shù)碼單反相機,通常以35毫米膠片等效焦距,或鏡頭焦距轉換系數(shù)的形式說明。
焦點
照片中最清晰的部分。從技術角度講,焦點只能在一點獲得(焦點平面),而其它物體在景深范圍內可能會合焦。
構圖
是指通過取景器查看并安排圖像內容的過程。由于主體的構圖可以很大地影響到照片,所以這是拍攝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順光/逆光
是指主體光源的位置。如果它位于主體之前,則是順光。如果位于主體之后,則是逆光。
鬼影
如果光源直接進入鏡頭,鏡頭表面的內部反射會在圖像上造成圓形的白點。使用鏡頭遮光罩或用手遮擋光源可以避免這一現(xiàn)象。
閃光指數(shù)
表示閃光燈的輸出功率。在ISO 100時,您可以用閃光指數(shù)除以f值的方法計算最大閃光范圍。例如,如果閃光燈指數(shù)為10,光圈值設置為f/2,則最大閃光范圍就是5米。閃光指數(shù)也可以用來表示閃光燈的最大閃光輸出功率。
高光細節(jié)損失/暗部細節(jié)損失
表示當圖像曝光過度,高光區(qū)域看不到細節(jié),或者當圖像曝光不足,暗部區(qū)域看不到細節(jié)的現(xiàn)象。
直方圖
顯示每個亮度等級所分布像素數(shù)量的圖。橫坐標表示亮度,最左端為全黑區(qū)域的像素。最右端為全白區(qū)域的像素。縱坐標表示分布于每個亮度等級的像素數(shù)量。圖像的直方圖作為拍攝數(shù)據(jù)的一部分可以在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上查看。直方圖表示圖像的亮度。如果圖中左側的像素較多,意味著圖像較暗。如果右側像素較多,則表示圖像過亮。
遮光罩
安裝在鏡頭前端,用來遮擋從視角以外進入鏡頭的散射光線。
圖像類型
最常見的圖像類型是JPEG。使用JPEG圖像可以選擇壓縮比(優(yōu)或普通),這樣您可以更改圖像的大小。TIFF是不壓縮圖像中最常見的圖像類型。而RAW圖像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圖像處理”。
圖像尺寸
數(shù)碼照片的圖像細節(jié)由高與寬兩個方向的像素決定。例如,用820萬像素的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照片,最大的圖像尺寸應該是寬3504像素,高2336像素。圖像尺寸為3504 x 2336像素,相當于820萬像素。
微距鏡頭
用來拍攝特寫的鏡頭。它的最小焦距很短,所以您可以在很近的距離拍攝主體。
手動曝光
手動設置光圈和快門速度來調整曝光。
手動對焦
旋轉鏡頭對焦環(huán)進行對焦。
最大光圈
鏡頭的最大光圈孔徑
最大f值
鏡頭的最大光圈所對應的f值。例如,可以標記為1:1.4或f/1.4。f值越小,鏡頭越亮。
測光模式
測試場景的顏色和亮度以確定曝光的系統(tǒng)。評價測光在取景器的多個區(qū)域內對整個場景進行測光。基于主體的位置和照明條件,確定準確的曝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側重于中央部分進行測光。局部測光側重于特定的區(qū)域。而點測光用來測試場景中非常小的區(qū)域。
噪點
圖像表現(xiàn)出的粗糙的顆粒感和其它一些不美觀的部分,它導致了圖像質量的下降。特別是在高ISO感光度、1秒或更長時間的曝光時,容易出現(xiàn)噪點。
標準鏡頭
使用35毫米膠片相機時,50mm鏡頭被稱為是標準鏡頭,因為用它看到的畫面與人眼所見最接近。
曝光過度
接收到的光線多于準確曝光所需要的量。圖像顯得比人眼所見的場景更亮。
泛焦
使整個照片都清晰對焦。使用小光圈(大f值)獲取寬廣的景深可以獲得泛焦
搖攝
拍攝移動主體時,例如奔跑者或汽車,邊使用相機追蹤主體邊利用低速快門拍攝可以制造出虛化的背景。移動的主體看起來在虛化的背景下是靜止的。這樣會增添動感,這種技術稱為搖攝。
透視
指的是照片中近物體與遠物體的視覺差異程度。使用廣角鏡頭時,近物體會顯得很大,而遠物體會顯得很小。這種效果強化了照片的透視感。
像素
數(shù)碼相機圖像感應器上及其微小的感光元件,稱為像素。它也是數(shù)碼圖像所包含的最小單位。
像素數(shù)目
圖像感應器所擁有的像素的數(shù)量。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圖像感應器可能會達到幾百萬像素,甚至超過1千萬像素。
RAW
不應用任何內部處理即保存圖像感應器的輸出數(shù)碼信號(圖像)的一種圖像類型。這種圖像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并轉換為JPEG或TIFF圖像。
感應器/圖像感應器
將所拍攝場景的亮度及色彩轉化為電子信號的設備。它相當于膠片相機中“膠片”。最常見的感應器類型為CMOS和CCD。
感應器尺寸
數(shù)碼單反相機使用不同尺寸的感應器:全尺寸、APS-H尺寸和APS-C尺寸。感應器尺寸影響著已安裝鏡頭的視角。
銳度
是指圖像輪廓的清晰程度。高銳度意味著沒有模糊的輪廓,并且所有物體都顯得非常清晰。
快門優(yōu)先自動對焦
使用者可以設置快門速度,而相機自動設置光圈以得到準確曝光的一種自動曝光模式。適用于凝固或虛化主體。
定焦鏡頭
焦距不像變焦鏡頭那樣可以更改,而是焦距固定的鏡頭。
主體
是指拍攝的目標。或者可以是照片中拍攝的整個場景。通常它是攝影師想要拍攝的目標人物或物體。
主體虛化
當主體在快門開啟時移動會產(chǎn)生這種效果,導致照片中的主體顯得模糊。使用低速快門時容易出現(xiàn)此效果。有時是故意讓主體產(chǎn)生虛化。
遠攝/超遠攝鏡頭
焦距長于50mm的鏡頭。這種鏡頭適用于拍攝遠距離主體,可以使主體看起來更近。同時,它們的景深較小,可以制造更加美麗的背景虛化效果。
曝光不足
接收到的光線少于準確曝光所需要的量。圖像顯得比人眼所見的場景暗。
取景器
能讓您看到所拍攝場景的光學設備。使用數(shù)碼單反相機時,來自主體的光線通過鏡頭,借助反光鏡和棱鏡到達目鏡。這樣就可以從取景器中查看到場景。
白平衡
無論在何種類型的照明之下,白色區(qū)域都應當呈現(xiàn)白色。為達到此效果,白平衡會以電子的方式調節(jié)色彩平衡。數(shù)碼相機有一種稱作自動白平衡(AWB)的功能,它能夠自動地調節(jié)色彩平衡。使用者也可以手動設置白平衡來適合某種類型的照明,例如日光或熒光燈的光線。
廣角鏡頭
焦距短于50mm的鏡頭。由于廣角鏡頭可以拍攝到更廣闊的場景并強化透視感,所以它是拍攝風光和室內場景的理想之選。
變焦鏡頭
焦距(mm)可以在某一設定范圍內連續(xù)變化的鏡頭。如同在一支鏡頭內包含了幾支定焦鏡頭。
35毫米膠片
是指最常用的膠片尺寸。35毫米膠片的照片尺寸為24毫米(高)x 36毫米(寬)。
35毫米膠片等效
鏡頭能夠拍攝到的場景范圍(視角)取決于鏡頭的焦距和感應器的尺寸。由于視角取決于相機的感應器尺寸,所以經(jīng)常以多數(shù)使用者熟悉的35毫米膠片等效焦距來說明。例如,如果使用APS-C尺寸的感應器,35毫米膠片等效焦距可以用鏡頭焦距乘以1.5-1.6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