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來“大明宮”只是做為一個符號存在于我的腦海里,史詩電影《大明宮》的上映,才使我重新對這個符號進行了審視。實地查看留存下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等歷史遺跡之后,再翻閱歷史文獻,之后凝目深思,感悟這里在1300年前是怎樣的繁華景象?!
為了撫慰不問世事,一心曲樂的太上皇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這個歷史上幾近完美的皇帝開始在皇城北的龍首為他的父皇營造這處避暑行宮,是為讓李淵從低洼、悶熱的大安宮搬移出來,于這處可與大雁塔遙相對望的高地頤養千年,遺憾的是李淵未及入住就撒手人寰,反而是李世民首先享用由藝術大師閻立本親自設計圖畫,由沒有歷史記載的能工巧匠筑造的宮殿群。
斗轉星移,歷史變遷。太宗之后,高宗李治、則天武瞾、明皇李隆基、貴妃楊玉環、大太監高力士、大學士李白、僖宗李儇等人先后登場,演繹出大明宮由興建到繁盛到衰亡的經歷。
曾幾何時,這里不只是大唐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樞紐,這里也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樞紐。馬首是瞻,四圍臣服,何等的大國氣魄!然,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經歷空前的繁世、浮華后,禍起蕭墻之內。從某時起,強大帝國的掌門人開始不思進取,安于享樂,唯一己之喜好是從,似乎大唐帝國的興盛天經地義,似乎大唐帝國的長盛也是天經地義,殊不知一場潛伏已久的危機的即將爆發。有一個叫楊貴妃“干媽”的異國異族人——安祿山,靠著卓然的舞技得到了貴妃的青睞,以至于立藩鎮,封王侯,還把持15萬重兵戍北,朝廷是多么的器重與信賴他,卻偏偏是他的倒戈一擊,使得朝廷元氣大傷,這便是“安史之亂”這也就成了大唐帝國興衰乃至中國歷史的分水嶺。再后來,僖宗皇帝唯專于“踞蹴”是用,引來一個山東漢子——黃巢的不滿,興兵西進,直入大明宮,隨后的農民軍蜂擁而至,掠奪之后,則對這座前后存世200余年的宮殿群付之一炬,遂成廢墟。這處占地3.2萬平公里,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木質結構的宮殿群就此“壽終”!唐王朝行政中心不得不再移師太極宮,回到曾經是太上皇李淵立國建制的開疆處,回到老人家魂靈縈繞的地方,進入茍且時期,直至覆亡。終于沒有“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