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載離家別悠悠,送君寒浸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
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邊中送別》
這是我開通訂閱號的第一篇文章,正在我糾結開篇寫什么內容的時候,我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6》(學有余力),其中不乏令我血脈僨張,激動落淚的段落,不僅僅是因為當年明月寫作手法如何的高超,如何地能調動讀者的情緒,也是因為那些隸屬大明臣子充滿個性,而又立體的歷史人物,于是我又通過更多的書籍文獻資料和歷史片去了解他們的事跡和精神世界,這些人物如崇禎帝朱由檢、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孫傳庭等。崇禎是一國之君,自然不必多說,其他四位皆是統領邊防將領,因為明末內憂外患,兩件大事,一方面要抵抗滿清的侵略,另一方面還要清剿農民起義軍,而且文官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安排赴前線就職。所以這一時期的歷史舞臺上最主要的都是他們的身影,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以身殉國的崇禎帝,另一位則是開篇《邊中送別》的作者,一個飽受爭議的愛國將領,詩人,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一個威震遼東,凌遲屈死的袁崇煥。
-南還別陳翼所總戎
慷慨同仇日,間關百戰時。
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
麋鹿還山便,麒麟繪閣宜。
去留都莫訝,秋草正離離。
-山海關送季弟南還
公車猶記昔年情,萬里從我塞上征。
牧圉此時猶捍御,馳驅何日慰升平?
由來友愛鐘吾輩,肯把須眉負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問,燕然曾勒古人名。
-無題 (吊熊廷弼)其一
記得相逢一笑迎,親承指教夜談兵。
才兼文武無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眥須欲動,模糊熱血面如生。
背人痛極為私祭,灑淚深宵哭失聲。
足以見得,袁崇煥一直是憂國憂民,忠誠,善良,正直,他的詩句無一不傳達一種真善美的內心世界。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不盡人意,說他通敵叛國,消極抵抗,也
戰守逶迤不自由,偏因勝地重深愁。
榮華我已知莊夢,忠憤人將謂杞憂。
邊釁久開終是定,室戈方操幾時休?
片云孤月應腸斷,樁樹凋零又一秋。
可見他實在無可奈何,也毫無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是致命的,《明史》記載“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
袁崇煥的關寧防線固若金湯,皇太極軍隊久攻不下,然而皇太極非泛泛之輩,而是個精明有謀略的人,繞道喜峰口(見圖),直抵大明都城北京,被袁崇煥察覺時,已經到達薊州,袁崇煥連夜星馳奔赴京師,他一路尾隨皇太極未動一兵一卒,即使后金部隊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也無動于衷。袁到達北京后,北京早已人心惶惶,竟要求軍隊駐扎城內,并向皇帝表示皇太極的后金軍隊是如何的強大,告知皇太極何時稱帝等等,在明朝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剛愎而多疑的崇禎已經中了皇太極反間計,早已不相信他,亦或許崇禎對袁崇煥的信任也是薄如蟬翼。那為什么袁崇煥會這么縱容皇太極,讓崇禎及群臣百姓對袁崇煥通敵這件事深信不疑呢?
因為他想議和,他想將計就計利用皇太極的軍隊給朝廷施加壓力,讓明廷議和,因為他知道五年平遼已然不可能,但是他不知道崇禎已經不信任他了,京城也早已流言四起他暗中投敵,他也不知道他縱容皇太極在京城外擄掠的后果是觸犯了京宦富紳的利益,他早已無力回天。
第二次召見時,但崇禎沒有立即處置他,還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親自圍在袁崇煥身上。
他再一次擊敗了皇太極,成功解京師之圍,也是最后一次。
在崇禎看來,現在站在他面前的這位通敵叛國,消極出戰的叛徒,僅僅消滅他的肉體是不夠的,還要讓他死得很難看。崇煥的命運就這樣被決定了,他或許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死。是的,袁崇煥入獄,等待他的是凌遲。在獄中袁崇煥還寫信安撫其部下繼續為大明效力,鎮守遼東。
八個月后,袁崇煥被押赴刑場,面對將是千刀萬剮和來自他以生命護衛的平民的謾罵。
他應該很絕望,很失落,他要和自己親手經營的遼東說再見了,他報國雪恥的夢想還未實現也已化為泡影。他開始想念等他回家的母親,開始回想與人談兵論道時的神采飛揚,開始回想起夜里單騎赴關外時滿腔的抱負,回想起寧遠城三十尺城墻。
-記 母(我覺得這首詩寫得非常好)
夢繞高堂最可哀,牽衣曾囑早歸來。
母年已老家何有,國法難容子不才。
負米當時原可樂,讀書今日反為災。
思親想及黃泉見,淚血紛紛灑不開。
-獄中對月
天上月分明,看來感舊情。
當年馳萬馬,半夜出長城。
鋒鏑曾求死,囹圄敢望生。
心中無限事,宵柝擊來驚。
正如他行刑前留下的絕筆詩:
-臨刑口占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后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我們沒有讀到一絲抱怨和委屈,只有堅持。
“蠻荒之地的苦讀書生,福建的縣令,京城的小主事,堅守孤城的寧遠道,威震天下的薊遼督師,逮捕入獄的將領,背負著冤屈死去的囚犯。無論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終堅持。或許不能改變什么,或許并不能扭轉乾坤的關鍵人物,或許所作所為并無意義,但他依然堅定地毫無退縮地堅持下來。知道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沒有放棄。”
據說袁崇煥在受了3543刀之后才死去。《明季北略》記載了袁崇煥受刑時的兩個細節 , 那是兩個令人感慨萬千的細節 : 第一個是,袁崇煥被凌遲到皮肉已盡時 ,還沒有斷氣 , “ 心肺之間叫聲不絕 ” 。第二個是 “ 百姓將銀一錢 , 買肉一塊 , 如手指大 ,瞰之 。 食時必罵一聲 。 須臾 , 崇煥肉悉賣盡 ” 。
寫到這里,伴隨少年游激昂的音樂,我仿佛看見了雄姿英發的袁崇煥站在山丘上,勒馬回首,朝著遼東望去,寧遠依在,雄關依在,大明依在。
下面就以一首距袁崇煥400多年前的南宋愛國文學家劉過的《唐多令·蘆葉滿汀洲》作結吧!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