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脾湯加減,中藥方劑,用于健脾益氣,養血消斑。主治不運,氣血不和,肌膚失養。方藥組成:黃芪30克,白術15克,黨參30克,木香10克,龍眼肉10克,炙遠志10克,當歸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炒酸棗仁10克,每天1劑,分兩次溫服,5~7天為一療程。流血多或血虛明顯者加何首烏、阿膠、白芍藥,氣滯血瘀明顯者加香附、桃仁、紅花、益母草,陰虛有熱者加黃柏、地骨皮,大便干者加火麻仁,心煩失眠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小腹疼痛者加延胡索、沒藥。
基本信息
中文名:歸脾湯加減
所屬類別:中藥方劑
功效:健脾益氣,養血消斑
處方:白術10克,黃芪15克,黨參12克等
相關推薦
歸脾湯
生姜、大棗,水煎服
補腎湯
每劑以水5盞,煎取3盞,去滓,分3次溫服。
加減逍遙散
養血健脾,疏肝清熱
活絡效靈丹
廣泛用于各種瘀血阻滯之痛癥
人參養榮湯
中成藥
心血不足
知柏地黃湯
處方藥
天王補心丹
丸劑(大蜜丸)
清胃散
抑菌,免疫,抗炎
補陽還五湯
補氣,活血,通絡
玉女煎
清熱方-清臟腑熱
逍遙散
疏肝解郁,養血健脾
天麻鉤藤飲
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鎮肝熄風湯
鎮肝熄風,滋陰潛陽
二陳湯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犀角地黃湯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桃紅四物湯
補益劑-補血
當歸四逆湯
桂枝湯去生姜加當歸、細辛、通草等
升陷湯
補益方-補氣
龍膽瀉肝湯
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
歸脾湯加減一百方 歸脾湯如何加減不上火 歸脾湯 歸脾湯加減調脾腎兩虛
藥方簡介
方劑名稱:歸脾湯加減
正在加載當歸
處方:白術10克,黃芪15克,黨參12克,炙甘草10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龍眼肉10克,木香6克,雞血藤15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養血消斑。主治脾虛不運,氣血不和,肌膚失養。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李元文方
藥方名稱:加減歸脾湯
藥物組成:炙綿黃耆3錢,白術1錢5分,炙甘草5分,棗仁(炒)1錢,遠志肉(炒)8分,廣木香8分,歸身3錢,茯神3錢,黨參3錢,煅龍骨2錢,烏賊骨1錢。
處方來源:卷五。
方劑主治:白淫、白淋、白帶。
用法用量:水煎服。
常見用途
正在加載藥材配方
歸脾湯加減治療崩漏
中說:“非時而下淋漓不斷,謂之漏下?!薄昂鋈槐┫拢^之崩中?!眱烧唠m有輕重緩急之分,但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常相互轉化,故概稱崩漏。筆者在臨床上應用歸脾湯加減治療崩漏,取得良好的止血調經效果。
治療方法:以歸脾湯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方藥組成:黃芪30克,白術15克,黨參30克,木香10克,龍眼肉10克,炙遠志10克,當歸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炒酸棗仁10克,每天1劑,分兩次溫服,5~7天為一療程。流血多或血虛明顯者加何首烏、阿膠、白芍藥,氣滯血瘀明顯者加香附、桃仁、紅花、益母草,陰虛有熱者加黃柏、地骨皮,大便干者加火麻仁,心煩失眠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小腹疼痛者加延胡索、沒藥。血止后,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月經周期的特點,結合病情行正本清源、固本善后之法。本固血充則經水自調,其后調理脾腎,給予歸脾丸、烏雞白鳳丸、六味地黃丸等成藥,善后調理。
更年期患者重在滋腎調肝,扶脾沖任。歸脾湯源于宋代嚴用和,其歸功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脾虛型崩漏。方中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炒酸棗仁、龍眼肉、炙遠志養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當歸養肝而生心血。全方合用以達到補氣攝血、止血固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