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學國畫的人來說,梅花造型概括,最便于練筆。如學習梅枝的用筆以及枝條穿插關系,可以鍛煉出堅挺有力的骨法用筆,同時也掌握了中國畫的用墨技巧。中國畫最重“寫”法,除了書法以外,習畫“四君子”(梅、蘭、竹、菊),無疑是進行國畫練筆的最佳途徑。本系列素材內容摘錄自網絡公開的電子書——任明編著《國畫入門訓練新編 梅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任明,1968年出生于譙城。國畫家、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亳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九三學社書畫院畫家、亳州市書畫院名譽院長、亳州市文聯創研聯絡部部長、亳州市政協委員、《亳州文藝界》報主編。
點苔法
在花鳥畫中,點苔法是突出山石的筋節和樹干的質感的技法,可彌補運筆的不足或遮掩敗筆,同時豐富畫面的表現力。點可墨可色、可圓點可長點等。運用時要群三聚五,不能毫無章法地亂點。
群三聚五↓↓↓
新枝上的苔點較老干上的稍小,點苔用墨要根據畫面的墨色需要來畫。一般枝干用墨干淡枯澀,那么適宜用濃、濕墨點苔;枝干濃重、濕潤,適宜用干枯、淡墨點苔。
新枝上的苔點↓↓↓
老枝上的苔點↓↓↓
小常識
在畫梅枝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弊病:用筆輕飄,線條浮滑,生硬呆板,無收無縮,不含蓄,不能筆筆到位而瀉勢漏氣;用墨無深淺變化,墨色臟而膩且散亂,死墨平滯等。
畫梅枝最忌出枝勻稱得像“魚刺”,穿插平行得像“井”字,多線交叉像“米”字,還有交叉形成等邊三角形以及垂直出枝等。
梅花花朵的畫法
常見的梅花花朵分五個花瓣,花瓣呈圓形,有花心、花蕊。花色多為紅、白、綠等幾種。近似梅花的有杏花、桃花、梨花。畫梅花多用勾勒法、沒骨法。
勾勒法:是指花朵以線條為主的勾勒方法,又稱圈花法。以淡墨勾花瓣,以中鋒用筆,筆順由左到右、由中間向兩邊,線條如鐵絲,要有彈力,類同書法用筆。花蕊可用重墨勾,也可用赭石加墨勾。花心可用淡黃或橘黃染,花托用重墨勾。
運用勾勒法時,白梅花花瓣用墨較淡,與枝干的較濃的墨形成對比,更顯花的嬌嫩。
勾花的線條要有輕重的寫意感。不能勾得太死。
沒骨法:是指不用墨線勾勒而直接用色彩或墨點染而成的技法。沒骨點染的工序比較簡單,一般一遍畫完。用沒骨法表現花朵比“勾勒法”更有自由表現空間。在技法上可從水、色、墨、筆四個要點把握,最重要是用水。古人云“得筆墨易,得水法難”,“惜墨如金,惜水如銀”等,都說明了水在繪畫時的重要性。水與色、墨的自然融合,可使所畫顏色潤澤、靈透,畫出的花朵也更顯嬌媚動人。
畫沒骨紅梅可先用清水筆直接蘸洋紅、曙紅、胭脂等國畫顏色點花;也可先用清水筆調白粉(不要過濃),再調曙紅顏色,最后用筆尖蘸少量胭脂點花。點花時要注意花瓣的造型和透視,等快干時畫花蕊、染花心。
畫沒骨白梅,首先選用國畫顏料的白粉,后選用色宣紙為宜。因為色宣紙可襯托白粉,更能表現出花的生動色澤。畫法是用清水筆調白粉于筆腹,筆尖再蘸白粉,按花的形狀有法度地落筆點瓣,畫出花的各種造型和透視。白粉干后勾花蕊、染花心。
綠梅、臘梅畫法和紅梅、白梅相同,只是用色相異而已。
花朵的布局
畫一幅梅花,花朵不僅有大小、正反、向背的變化,以及含芽、含苞、待開、將開、盛放、殘放的姿態,而且在布局上還要有主次、疏密、穿插的關系處理。在整幅畫面中,盛放和殘放的花一般不宜多畫。但這也不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