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萬鵬的回答(9票)】:
謝邀!
新三板市場目前的交易分為兩層,一層是協議交易,一層是做市交易。其中協議交易是全面的T+1制度,做市交易中,投資者是T+1,做市商是T+0。監管層給予做市商T+0的優惠,主要是從做市商的業務本質出發的。做市商作為市場流動性的提供者,其庫存股數量有限,為了保障其流動性提供者的義務或者決策能夠有效實現,T+0是必要條件。舉個栗子,如果做市商持有單支股票的庫存是10萬股,那么如果其單日賣出的股票達到10萬股,在T+1的制度下,做市商就不能進行股票賣出,無法提供雙邊報價,也談不來提供流動性了,所以其T+0是由做市商的業務本質決定的。
對于投資者是否會開放T+0,如上所說,由監管機構決定,我無法揣測監管層的想法,僅就自己對業務的理解討論。
個人看來,在協議交易和做市交易層面,應該是不會放開T+0的。目前,新三本呢協議交易亂想頻出,對到拉升股價或打壓股價現象屢見不鮮(詳見“中山幫”案件),一旦開放T+0,那就意味著投資者之間的對到更加肆無忌憚,及時是少量的股份也能夠在其想要的價格上做出大量的成交,引起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而這種手段會對市場價格造成不利的引導,擾亂市場秩序,相信這是監管機構不愿看到的,也是每一個真心參與市場的投資人不愿看到的。
在做市層面,由于做市商獲取庫存普遍存在價格折讓,多數企業不愿向做市商提供充足的股份,導致做市商持股數量較少,整個市場的流通盤較小。本身由于新三板市場不設漲跌幅限制,市場的波動性就大于主板,加上單支股票的流通盤過小,其單日振幅往往驚人。做市商的另一個角色是扮演市場穩定者,但是考慮到做市商使用的都是公司自有資金,面臨較大的業務壓力,指望做市商在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挺身而出維護秩序也是不現實的(這并不是說做市商制度對于市場穩定沒有意義,相反,市場表現來看,做市制度對于市場的穩定是有重大貢獻的,只是如果存在部分投資者為了自身利益惡意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時,做市商確實比較乏力)。那么在較小的流通盤和做市商受到制約的情況下,開放投資者的T+0意味著投資者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引導市場價格,將做市商牽著走,從而做市商制度下合理定價的作用也就無法實現了。
那么未來將放開的競價制度是否會實施T+0呢?我個人的觀點也是否定的。競價制度開放后,也就和主板沒有什么區別了,為什么主板不開而一定要在新三板開,事實上新三板市場本身與T+0制度就是不匹配的。新三板市場做市中小企業為主的資本市場,風險較大,監管機構為了控制風險擴散制定了合格投資者管理制度,其目的是對市場的一個保護。新三板市場的定位應該是一個半機構市場,進來參與的人應該是抱著投資的態度,分享掛牌企業高速成長紅利的市場,而T+0制度與T+1制度的流動性差別主要是投機性的流動性引入,這對于市場的穩健發展是否有益,我個人是持懷疑態度的。
落地回家寫材料,空閑之余胡亂發言,一家之言,僅供大家討論。
【知乎用戶的回答(0票)】:
T+0會引起投機資金入場,可能監管部門不希望看到這點,中國是自上而下的市場,證監會是上帝,上帝說要有光,那就有了光。上帝說T+1,那就T+1。所以,還是問問上帝吧
【潘滾滾的回答(0票)】:
新三板本身存在意義并不是為了股票高頻交易,主板這種相對來說穩定的股票都還沒有放開T+0,如果新三板放開T+0還是風險難以控制了。流動性不足的前提下,很容易被操縱股價,甚至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公司存續
原文地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