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蜀失龐統,魏失郭嘉,吳失周瑜,哪個影響最大?

【桂武磊的回答(26票)】:

我們先捋一捋他們死后的事情

龐統身死-諸葛亮入川-關羽獨守荊州-關羽與東吳交惡-關羽北伐-呂蒙白衣渡江-荊州西蜀掎角之勢失去-關羽身死-西蜀東吳徹底翻臉-張飛身死-陸遜猇亭大破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獨攬大權統帥西川-六出祁山無功而返

周瑜身死-魯肅接任-呂蒙接任-陸遜接任

郭嘉身死-曹操北征烏丸-曹操赤壁大敗-滅蜀-滅吳

分析一下每個人死的影響

在整個過程中,曹操一直是掌握主動的(雖然賈詡也曾提過天下三分,雖然諸葛亮也主動,但他是不得不主動,是被動的主動,不打仗內部矛盾解決不了),東吳的戰略是天下三分,聊以自守,待時而動,西蜀的的戰略本來是諸葛亮訂的占據西川,荊州為前站,進可攻退可守,稍微激進一些,龐統的死,徹底改變了西蜀的戰略,只能出兵魏國防守嚴密的祁山,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西蜀的發展

雖然在赤壁大敗之后,曹操大呼: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但是實際上當時的謀士程昱等人已經提出關于預防火攻的建議,曹操在這里應該是在推卸責任,或者說:他只肯聽郭嘉的,那么郭嘉的死,相反對于曹操是有利的,他不得不發現和使用其他人才的能力。

周瑜同學的死對孫權來說是有利的,從后來孫權對待張昭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這個碧眼小兒之所以那么能裝孫子就是為了更大權力,臣服魏國不過是權宜之計。周都督這樣的全能型人才掌控軍政大權,要知道,孫權決定對抗魏國的時候,把軍權全部交出去是很冒險的,從他一貫的表現來看,是迫不得已,豁出去了。孫權雖然跟他是弟兄,升堂拜母,而且憐惜欣賞他的才能,但是估計也是巴不得他早點死(多少有點鳥盡弓藏的意思)。

另一方面,從人才的代謝來看,郭嘉周瑜死之后,魏國吳國人才輩出,這可能跟選拔機制有關系,而蜀國最終在諸葛亮的統治下落得:廖化當先鋒的境地,不能不說這跟沒有人制衡他的權力有關系。謀臣方面,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從諸葛亮的才能來看,鳳雛絕對不是法正馬良那些個人可以比的。

綜上所述,龐統之死對于西蜀的影響是最大的,郭嘉次之,周瑜影響最小

【趙研?的回答(14票)】:

看了這些答案覺得大部分人都是從這三人死前已經做出的貢獻上分析的。所以周瑜就排了第一,因為沒有他赤壁就就敗了。龐統就落了最后,因為他根本沒做什么實質的事。

既然談“”,必然要從他們死后的形勢開始分析。所以:

1、損失最大的是蜀失龐統。劉備手下一直缺少軍事方面的專家。諸葛亮再猛也只是政治、外交方面的能力很強,帶兵能力十分有限。從龐統死前就能看出劉備用人方面捉襟見肘,如果不是劉璋太不得人心恐怕劉備那點實力連西川都拿不下來。入川之后,一方面要穩固后方,另一方面又要在漢中、荊州方面搞好外交。前者諸葛亮做了,后者漢中的張飛還好,荊州的關羽就沒那么省心了。如果此時龐統還在,也可以內事不決問諸葛,外事不決問龐統,荊州避免禍端,一定能給不穩定的西川爭取寶貴而關鍵的時間。

2、其次是魏失郭嘉。曹操實質上并不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他是個很善于決斷的人,絕大部分的事情他早就有想好了處理方法。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他就轉向問另一個人,直到出現和自己想法一樣的人。與其說郭嘉是曹操最信任最青睞的謀士,倒不如說郭嘉是曹操的一個知己,他更能洞察曹操的想法而已。赤壁戰敗,曹操感嘆郭嘉不在了,可是在世的賈詡和程昱勸阻過曹操不要打這仗,可是曹操根本沒聽進去。綜上,魏失郭嘉是曹操失去了一大知己。

3、最后才是吳失周瑜。赤壁之戰之后,周瑜還有什么作用?赤壁后周瑜功高蓋主,孫權又算是周瑜的晚輩,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吧。另外,即使孫權有奪取天下的野心,他也要從合肥、濡須口、柴桑口三線作戰。這樣,大局觀更強、戰略能力更突出的魯肅已然是統領三軍的最佳人選。所以,吳失周瑜并沒有影響東吳的戰略。

【或人的回答(12票)】:

1、吳國周瑜。無論是呂蒙、陸遜還是魯肅,周瑜死后他們要么對當權者沒有足夠的影響力要么跟江東氏族不夠緊密。對一件事的掌控不但要有智慧還要有實際的掌控力(包括對政策的發言權和與利益集團對話妥協的能力)。周瑜的死直接敲響了吳國的喪鐘

      2、其次是郭嘉,郭嘉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忠誠于曹操的謀士,最主要的作用不是幫助曹操統一三國,而是在曹操甚至是曹丕死后作為托孤的人(以一個文士領袖的身份抗衡司馬懿勢力,注:他只比司馬懿大九歲)。郭嘉如果不死很可能會讓魏國度過第三代曹睿執政時期,繼而使魏國成為一個較長的朝代。

      3、 最后是蜀國的龐統,死的時候對蜀國沒有任何直接影響。蜀國后期諸葛亮的影響力已經超過后主,甚至是獨斷乾坤,并且蜀國沒有儲備足夠影響力的人才資源,所以諸葛亮死后蜀國一盤散沙,無力抵抗魏國。不過如果龐統沒死,又有足夠的實力,他可以作為平衡諸葛亮的一個人物。這樣劉后主也許能夠在平衡手下力量的情況下積累足夠的人望。(龐統作用就是平衡諸葛亮并作為諸葛亮的替補。)

【曹揚的回答(2票)】:

吳國周瑜,當時剛向孫權提出進攻西川,周瑜此舉就算攻四川不成,也可殺回馬槍,拿下劉備當時占據的江陵。而正在他籌備之際,就去世了。

而吳國就進入了魯肅的時代,從此轉為守勢。周瑜作為三國史實上評價極高的軍事家,吳國失去他,可以說是三個國家里損失最大的。

再者說蜀國龐統,可以說,諸葛亮作為謀士,主要是匡君輔國,而龐統,法正主要則以奇謀見長,這點諸葛亮類似荀彧,龐統法正類似賈詡郭嘉。龐統在攻雒縣時殞命,導致諸葛亮張飛入蜀。但龐統的死,對當時的劉備集團影響并不十分重大,劉備也如愿以償的拿下益州,而后在法正輔佐下又攻下漢中。蜀國后期人才極其匱乏,一是從關羽失荊州到劉備托孤白帝城導致的一系列人才損失,二是諸葛亮的梯隊培養意識確實很問題,三是蜀國位置確實相對閉塞,政治關系也較復雜。

最后是魏國郭嘉,郭嘉雖作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曹操的重要謀士,但真正為曹操出謀劃策的經典戰役少之又少,主要是殺2袁和爭烏丸,爭烏丸那真是勝在險中求,曹操日后自己想起來都后怕。且郭嘉一直官職不高,行為不檢,和顧命大臣陳群也不合,曹操喜歡郭嘉,一來是可能確實有點奇謀,二來只怕是和曹操性格比較類似,生活上比較隨性。至于赤壁大敗,其實賈詡等人也是提醒過曹操的。就算真的郭嘉能活到曹丕時期,他那種放浪的性格,也不一定能成為顧命大臣,就算能,其謀略要克制司馬,也是難事。何況魏國謀臣眾多,當時郭嘉去世,顯然并沒有對魏國造成什么影響。

【AV君的回答(2票)】:

整個三國史其實可算是正統曹魏對叛逆蜀漢與孫吳的討伐史。占據當時中國最發達的黃河流域地理人口優勢以及“正朔”政治優勢的魏(晉)國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情。

一兩個奇謀智士的生死沉浮無關緊要。

【劉宏程的回答(1票)】:

我個人認為是蜀失龐統影響最大,其次是吳失周瑜,最后是魏失郭嘉。

我是從對各自國家的影響程度來看的。

蜀國本身就是在三國中經濟實力最弱的一國。劉備死后,就是孔明獨掌大權,其他謀士像法正、費緯說得好像挺有才能但是無法有大用途。如果龐統真如傳說中的“臥龍鳳雛得以可安天下”那般了得,蜀國后期,諸葛亮就不會如此廢寢忘食,軍中大小事務都要親自過問如此操勞病死五丈原。蜀國的人才方面比起魏國本身就少,加上有劉禪庸主,要振興更加困難。

吳國比蜀國稍好的一點就是孫權比起劉備和曹操年輕,而且賢明,執政時間也長。周瑜是大都督,但是起身后還有魯肅、呂蒙這些可造之材,陸遜更是年輕有為。周瑜死后,其他人還能夠撐住場子。

曹操在赤壁戰敗后說如果郭嘉還在,何至于此。好像郭嘉沒死,赤壁之戰就不是這樣結局一般。但是即使郭嘉死了,赤壁戰敗,魏國的實力還是吳、蜀任何一國難以單獨抗衡。而且荀彧、程昱、賈詡這些都是三國時期一流的謀士。司馬懿更是能夠和諸葛亮斗智斗勇的鬼才。所以雖然郭嘉是一世英才早逝,但是對于魏國的影響明顯比龐統之于蜀、周瑜之于吳要小。

【王文遠的回答(2票)】:

相較之下,吳失周瑜的影響更大。

現實生活中的情況是:無論一個人才多么優秀,多么的能干,幾乎都是可以替代的,不能替代的是這個人帶來的人才效應。

周公瑾現實中是一個少年得志,卻非常謙虛(和《三國演義》講的妒忌人不是一回事),勤于舉薦人才的人,像魯肅,呂蒙,陸遜都和他有舉薦關系。再加上他與孫權的特殊關系,威信非比尋常,這樣的人物在江東幾乎就是一面人才旗幟,所以周瑜死了,吳國不僅僅是丟了一位軍事統帥,更是一面招攬人才的大旗,統帥可以換,但是旗幟是沒法換的。

至于郭嘉和龐統,我覺得都只能以謀士的價值來定論。三國的時候有很多著名的謀士,但其實決定一個謀士價值的往往是“主公”。感覺郭嘉和許攸,田豐等謀士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在袁紹和曹操對決的時候,許攸和田豐也出了很多好主意,但是袁紹多謀少斷,總是糟蹋好的計策,而郭嘉出的好計策都被曹操執行了,結果郭嘉看似比許攸,田豐等謀士更出名了。郭嘉比他們強一點的是會選擇明主,而智慧上和很多謀士是差不多的。而龐統也是這樣一個謀士,智慧超群,但和周瑜比起來,還是以謀士的價值定論比較好。

我覺得可以和周瑜相比較的人物是荀彧和諸葛亮。

個人覺得荀彧應該算是曹操門下的第一謀士,智謀是沒得說,而他不僅僅是個謀士,還是個人才推手,舉薦了荀攸,郭嘉,好像還有司馬懿,除了這些響當當的人物,還有很多,像陳群,杜襲這樣的人才。這樣看,荀彧不僅僅是個人才,而是一個人才集團。

諸葛亮毫無疑問是蜀國的第一謀士,不僅僅是謀士,也是頂梁柱。我記得以前在哪里看到過講真實諸葛亮的,現實中的他沒有那么神奇,是在蜀國的大后期才發揮大作用的。諸葛亮每個人都很熟悉,總給人感覺,他一個人就行了,實際上,他為蜀國舉薦過龐統,也培養過不少人才,但是由于太夸大諸葛亮的作用,而忽略了很多人。

用當代的話說:周瑜,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比較綜合影響,周瑜最大,龐統和郭嘉差不多。

【dingo的回答(1票)】:

周瑜>龐統>郭嘉。

   本人是郭嘉控,能力強,魅力大,名字還霸氣,是吧。郭嘉、荀彧、程昱是曹操早期的三大智囊,事無巨細,悉聽建議,但是郭嘉是唯一一個曾經左右曹操意見的人,除了真才實干之外其個人魅力也不容小視。雖然郭嘉對魏的作用巨大,但是沒有了郭嘉對魏并沒有造成想象中的損失。cc華容道憶郭嘉,稱若有郭嘉不至于斯,但即使郭嘉還活著,cc已經不是當年那個cc了,明知馬騰在一側虎視眈眈,依然舉大軍南下,這樣的決心已經不是一個謀臣能夠阻止的了。

 

   再看龐統,長相的自卑引起個性狷狂,雖有才能,但是個人魅力不夠。雖然沒做過什么大的項目,但是若他活著,蜀之變化絕對是可以翻天覆地。蜀之一國,可謂成也孔明,敗也孔明。蜀缺人才,雖然高層牛掰到幾乎逆天,但是中層的缺乏讓蜀很難持續發展,可謂后繼無力,本來在第一代ceo去世后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孔明一人獨攬大權,三權合一,相父制國,他扛住了。其獨斷專行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蜀國的危機,但是也為以后更大的危機埋下了伏筆。若龐統活下去,則從白帝托孤時歷史就會大不一樣,或許根本不會出現關羽孤守荊州這一導火索。龐統善理訴訟,可見其對人情世故必然有大的見解,所以對于吳國絕不會是諸葛的無賴戰術,也就不會出現作為蜀之于吳的直接代理人關羽,對吳的冒犯和侮辱。退一步講,縱使龐統無法改變諸葛的外交策略,還是那句話,白帝托孤時,一切都將改變,皇叔絕對會在權利和諸葛之間做個制衡,就像托孤李嚴一樣,龐統會被卡在諸葛和弱智兒之間做一個緩沖,而且龐統對于人才的態度和諸葛是完全不同的。龐統遍受白眼,更懂寒士之不易,會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這對于后期的蜀國格外重要。總結一下,政治上,龐統將牽制孔明,權利將分散,不會在出現孔明死后的尷尬;軍事上,孔明的北伐將受到壓制,蜀國之力將得以更好地保存;人才上,更多的人才將會出現。所以龐統之死絕對是蜀之第一憾事。 

 

  最后是周瑜,周瑜對于東吳的影響之大,可以說是除了孫策之外的第二人,孫策奠定了東吳的基石,為東吳招攬了很多骨干型人才,孫策死后,周瑜即任大都督,地位應該是相當于后來的蜀之丞相孔明,其在孫策時期的貢獻姑且不論,單是赤壁一役就足見其才干和地位。周瑜死后,無論是呂蒙、魯肅、陸遜都沒有為東吳取得如此大的勝利,后周瑜時代的東吳雖偶有閃光之處,但一直處于低調的平庸中,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大的勝利。若周瑜不死,則荊州之地不會那么混亂,荊州不亂,則西蜀幾不可能建國,荊州之地是一切禍亂的根據,其敏感性和復雜性才導致了后來的三國鼎立。而且周瑜作為孫策時代的最后旗幟,他的死必然導致了老臣和新臣之間的權利交替甚至是重新洗牌,因為吳國人才雖多但是并非都是一心的,有以程普為代表的孫堅老臣,有以張昭為代表的孫策中堅,也有魯肅為代表的孫權新生軍,三個派系之間的傾軋肯定不會少也不會短,所以導致東吳在曹操西征時失去了先機,反觀其他兩國,郭嘉并沒有坐到那么高的位置,龐統也沒有,而且龐統所在之蜀當時并沒有成熟的官員秩序,二人之死對于自己所在勢力的內在沖擊并不大。

【楊仁志的回答(1票)】:

如果一定要說誰的損失大,我覺得周瑜。周瑜對于整個吳國的影響力后繼者都不能達到。曹操手下謀士如云,蜀國注定是曇花一現。

【陳達的回答(1票)】:

吳失周瑜比較虧

因為龐統本身就比較不理智,而且蜀當時也不缺這種人才

郭嘉雖然很杰出,但是魏國更不缺人才

就是吳國比較虧,像周瑜這樣的人不是很多,因為周瑜太出眾了

其實蜀國也比較虧,但是比起吳國就還好

【趙良亮的回答(1票)】:

得失本來就是一個比較相對而言的事情。一定要比的話要看對于三國君主的影響還是對于三個國家整體命運的影響。

首先看魏國,雖然曹操在赤壁之后說若奉孝在此balabalabala。其實這很明顯是推卸責任,因為之前程昱等人已經提點過曹操了,只是他不聽。至于郭嘉真的能有多少能力,看他的官銜就知道了。

在整部三國歷史里面最能相人的首當其沖我覺得應該是劉備,其次是曹操。基本凡事劉備相中的放在位置上面的都是非常稱職的人。曹操同樣如此,被這兩個人相中的人都是絕對當得起這個位置的這一點毫無疑問。至于郭嘉,你可以看他死的時候是什么位置?只是一個軍前祭酒而已,應該說是一個比較低的,起碼肯定不能和荀彧等人相比。而且郭嘉其實所謂的遺計定遼東和十勝十敗之說都是已經有程昱荀彧等人提出來過了。只不過總結或者說拔高一下。所以我堅持不認為郭嘉本身有什么太大的能力。何況魏國在曹操時期,有沒有郭嘉其實那些仗都會贏,唯一可能有變數的就是定軍山的夏侯淵的死活,看點在會不會出現郭嘉對法正。至于說郭嘉能夠在后期制衡司馬懿我絕對不相信。看看三國志就知道,郭嘉其實在同僚里面口碑一直不怎么樣,如果不是曹操保著應該說下場不會很好。一個不會做人的狂士參與到政治斗爭里面古往今來從來都是死的很難看的結果。

至于周瑜的死我很同意 @桂武磊 的意見。就是周瑜的死對于孫權未必是件壞事,因為在赤壁之戰之后周瑜的威望應該說已經上升到了非常高的層次,這不是孫權這樣一個戰前猶豫且年少沒有太大威望的君主喜歡看到的。因為他的存在肯定會影響之后軍事上面孫權本身的決斷能力,或者說周瑜可能會成為一個足夠制衡孫權的人。

何況在吳國,第一有大局觀的人其實是魯肅,他和曹操其實是三國真正的戰略大家。在魯肅提出讓荊州給劉備的時候只有曹操看出來其中的奧妙,這一點連周瑜和諸葛亮都沒有理解表示困惑。

至于龐統,因為他本身并沒有太過顯眼的事跡所以很難判斷龐統對蜀國最后的走向會造成什么影響。如果設定龐統是一個類似法正的軍事才能突出的人的話,那么無疑對于蜀國的損失是巨大的。因為真正蜀國的最出色的軍師應該是法正,可惜英年早逝。如果龐統是這類人才的話那么可以說蜀國在征吳的戰局里面勝負就比較難料了,可能就沒有敗走白帝城,可能會魏蜀聯手滅吳等等等等。這樣的話,龐統的死可以說是三國里面蜀國損失慘痛,甚至可以說性命攸關的一個巨大損失。

但是加入龐統是一個和諸葛亮一樣的一個政治長才的話,應該說龐統的死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如果龐統之后和諸葛亮一樣,那么在劉禪面前就是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勢必會造成兩個丞相壓制劉禪,或者劉禪聯合一個壓制另外一個。無論哪一種情況出現,對于君主對于蜀國都是有點內耗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悲劇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來說龐統應該算是死得很好。

綜上所述,應該講,龐統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當然可能好可能壞。其次應該是周瑜,最次才是郭嘉。

【陳慧斌的回答(0票)】:

個人認為,魏失郭嘉影響比較大,就像曹操自己說的,他身邊所有謀士不是比他大就是和他差不多,唯獨郭嘉非常年輕有才而且忠誠,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失去郭嘉的影響大些

【巴巴羅莎的回答(0票)】:

周瑜官拜大都督,統轄吳國水陸軍馬,創業元老,孫權做事尚且要看周瑜的意思,剩下那兩位,一個是司空軍祭酒,一個是軍師中郎將,有相提并論的資格么?

【丁熊貓的回答(2票)】:

如果單純從各自對屬國作為貢獻比例來看的話,個人認為是“吳失周瑜”影響最大。

  • 魏失郭嘉,尚有司馬懿、荀彧、荀攸、賈詡、程昱等等,雖不及郭嘉之能(司馬懿當算同量級),但能力也非比凡人,在三國中人才數量優勢仍然明顯。并且曹操也極善謀略,所以此打擊顯然并非致命。

     

     

  • 蜀失龐統,尚有諸葛亮、法正、姜維 、費祎等等,個個均可獨當一面。蜀國人才數量稍次于魏國,但人才質量上與魏國仍然不相上下(諸葛亮),所以此打擊亦非致命。
  • 吳失周瑜,旗下就只剩魯肅、陸遜、呂蒙之流了,他們均無法與司馬懿、諸葛亮之智相比,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吳國失去了與其他兩國同量級的頂梁柱。所以此打擊影響應該最大。

 

但為什么蜀國率先滅亡了呢。片面地講:因為曹操和孫權的家教方面做得比較好,而劉備有個爛到家的兒子。我們討論的是三國中父輩們的問題,而顯然他們總有老死的一天,最后的結局他們都沒有看到。

【鋼盅郭子的回答(1票)】:

顯然——周瑜第一,郭嘉其次,龐統最末

看他們死前擔任的職務就知道誰對軍政的影響力較大

再看三人對赤壁的影響,也能排出順序——

周瑜自始至終都是赤壁孫劉聯軍的第一人

郭嘉若在世,曹軍能不能贏不好說,但應該不會輸得那么慘

龐統的故事則只是個傳說

【韓文楷的回答(0票)】:

吳失周瑜與蜀失龐統很難比清楚誰損失更大,但是相比于魏失郭嘉來說都要更慘痛,因為周瑜之于吳與龐統之于蜀的重要性比郭嘉之于魏在當時都更重要。

【揚帆的回答(0票)】:

龐統。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必須親自提兵西進的結果,造成其對荊州集團掌控力的下降,使得預先構想的戰略藍圖無法得到處分執行,最終失去荊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東漢末年的歷史進程。再看另外兩位,雖然個人能力不遜于龐統甚至更優秀,但對于歷史進程的影響未必會有龐統早逝這么大。

【朱會來的回答(0票)】:

曹操大敗華容道,途徑資陽,夜遇雨日。突然大發感慨,跟荀彧抱怨說,假如郭奉孝在,奈何會如此大敗。可鑒曹操心目中,郭嘉的地位。龐鳳雛算是一雞肋吧,當然為了劉備能順利入川,龐統的那時的死也算值了。假如龐統不死,劉備又有何借口來占領劉璋的地牌了。吳國的精英很多,陸遜的能力不比周瑜差,就算周瑜活著,以他的性格,如果讓他每天在一個狐疑的孫權身邊俯首帖耳,也不是他的秉性。孫權在老年都不相信自己的親生兒子,何況外人。

【高飛翔的回答(0票)】:

據三國志推論,除了周瑜死掉算是件大事(不一定是有消極意義,對于孫氏家族或許還有積極意義),其他兩人的去世都不算是傷筋動骨。

周瑜雖然說保證了孫吳政權的穩固,但是有他存在孫權絕對不好過,周瑜是他哥的拜把子,孫權很大程度上鎮不住他,再加上周郎聲明遠揚,他死了我估計孫權只好長出一口氣。孫吳不是個沒有人才的地方,呂蒙陸遜都不是吃白飯的,但是他們都出身士族門第,野心小,周瑜在孫吳或許還能沖出江東,周瑜亡那些人都想得是守住自己老家為上~

龐統在蜀中時任副軍師中郎將,和法正平級,龐統、法正在對于蜀國的意義上也相同,龐統比法正強的估計就是人品——所以說蜀國是因為龐統法正二人都沒活多長時間引起的人才凋敝(想想三分天下之一而核心謀士只有三個人,最后還死了兩個),所以說龐統之死在當時不算是大事,因為還有法正,但是在之后有著重大的影響——到了法正之死,蜀漢就沒有什么實質意義上的智囊團的存在了,糜竺簡雍都是吉祥物。

至于魏國,二荀是真正的核心智囊,外圍有賈詡程昱——郭嘉在三國志里和賈詡程昱并列,所以說他并不算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曹操打敗仗了提到他無非就是找個借口罷了,再加上曹操一直把郭嘉當做戰略儲備,非常信任他,沒想到年紀輕輕就死了。

【王常安的回答(0票)】:

三國把龐統說的太神了,讓人感覺這個人都太假了,還有就是懷疑諸葛亮在做戲,故意這么對待龐統的,其實龐統對蜀沒有那么重要,即使活著也不受重用。

郭嘉算是曹操諸多謀士中比較牛的一個,但也僅僅是之一而已,并非股肱。

而周瑜則是真正的實干者,赤壁之戰的主導戰局的人。

于是這三人的重要性排名如下:周瑜>郭嘉>龐統。

【王忠卿的回答(0票)】:

若得天下必須內部建設與軍事打擊雙手抓。

(用即時戰略的眼光看就是,礦要多占,兵營多造,前方騷擾要到位,整體推進戰術要合理)

so 龐統>郭嘉>周瑜

-------------------------------

龐統:

兵者,詭道也! (性格決定其命運與格局 )。

諸葛亮強在政,善于洞悉人性,政治斡旋,所擅長的奇門遁甲正符合其個性,但是總體性格在于以守為攻,已不失敗為前提,在小細節上不斷迷惑對手擊敗對手意志,令其臣服。

無論爭云南還是出岐山之戰,均體現其布局縝密,做事萬無一失。

龐統,善于出其不意,攻人軟肋,性格更適合軍事進攻。打擊敵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效的方式攻其要害,正如獨孤九劍,攻到極致,厲害非凡。可惜龐統內力修煉略差,入蜀鏖戰太久,無后援型人物支援。

是成為強弩之末,還是斷臂求勝?

替劉備選擇長遠利益,還是既得利益?

這正是龐統杰出的地方。

而鳳雛入蜀正是諸葛亮失敗的地方,為求平衡恐失荊州,所以自己并沒有一同入川,否則閃電拿下西蜀,荊州有關、張、趙在,一樣沒有問題,(何況地形還是有優勢的)。

龐統之死,損失在于兩臂斷一臂,保護心臟的持盾左手諸葛亮健在,攻擊敵人的持矛的右手龐統掛了。固然孔明有盾牌猛擊,但也只能是守個固若金湯,力求不敗。

------------------------------

郭嘉:

赤壁之戰后,曹操勢力仍與孫權相當,劉備還只是毛毛雨,真正打的曹操再也沒心情擴張的是割須棄袍之戰。赤壁與潼關,若有郭嘉在,2戰至少可勝1戰。

荀彧是政治奇才,類似諸葛亮,賈詡求個終老,不出什么力,荀攸程昱vs一流謀士類似于張遼徐晃vs馬超呂布,司馬懿落魄,徐庶更不用說,楊修神馬的建安七子只是會作詩的秀才而已。這時真正能獻計獻策組織軍事力量的只有郭嘉了(如果他還健在的話…)

所以郭嘉于曹操類似于龐統與劉備,只不過曹操早年的積累比較雄厚(無論是兵力還是謀臣勇將),所以相對而言郭嘉之死影響略遜于龐統之死。

-----------------------------

周瑜:

智勇雙全的典范,但也只能和諸葛亮打個平手(所謂智勇雙全就是哪個都不精)

周瑜早期得志完全在于吳國實力太弱,靠的還是孫堅留下的一干老將。

赤壁后,若無諸葛亮,周瑜頂多拿下荊州地區,其軍事實力還不足以入兵中原,況且練了n年的水兵,去打陸戰也可以想象會敗成什么樣。

以強欺弱尚且欺負不過,這正是周瑜的悲劇,由此可見周瑜的真正才能究竟如何。

劉備拿下漢中擊潰曹軍后是其實力最強的時期,軍事實力幾乎相當魏+吳,若無失手,一舉平定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反倒是此時,吳以弱勝強,先斬關羽,再燒劉備,擊潰蜀軍意志,摧毀其戰斗力,使鼎的三足真正穩定。

由此可見,沒有周瑜,吳國還是過得好好的,況且周瑜如果在,恐怕陸遜也無出頭之日,周瑜如果在,又真能頂得住怒火中燒的劉備么?

so 結論:  龐統>郭嘉>周瑜

【江湖郎中的回答(1票)】: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好評論他們誰重要不重要,都存在不定數、、、、、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魏失郭嘉,蜀失龐統,吳失周瑜,誰的死對國家影響最大?
如果龐統,周瑜,郭嘉這三個人不早死,三國會是新的結局嗎?
數三國眾謀士 演義TOP10最強謀士排名
蜀失龐統,魏失郭嘉,吳失周瑜,那個影響最大!
三國死得最可惜3人,一助蜀成霸主,一幫吳立江東,一推魏平天下
魏失郭嘉,吳失周瑜,蜀失龐統,誰的死對各自國家的影響最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金堂县| 天峨县| 枣阳市| 盐亭县| 荣昌县| 荥阳市| 武安市| 抚宁县| 花垣县| 汾阳市| 桐柏县| 德令哈市| 宜章县| 洛川县| 阳曲县| 天等县| 叶城县| 佛学| 平湖市| 赤水市| 萨嘎县| 乌审旗| 平山县| 延津县| 绥江县| 攀枝花市| 兰西县| 平陆县| 额尔古纳市| 大田县| 台州市| 金寨县| 琼中| 芜湖市| 陇川县| 敦煌市| 八宿县| 灌阳县| 安多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