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楊志誰厲害
《水滸傳》中武松排名為十四,楊志排名為十七。顯而易見,在武功上,武松要比楊志略勝一籌。也有讀者認為,武松和楊志在武功上不相上下,只是兩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武松在陸地作戰的本領要高強一些,在馬背上作戰對武松而言,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如果楊志和武松在馬上比武的話,楊志的勝算要大一些,如果將在陸地作戰,武松的勝算要大一些。但是,倆人都是梁山英雄好漢中,旗鼓相當的隊友,后來一起南征北戰,并立下了顯赫戰功。
最能表現楊志戰斗力的一場武打情節便是他和索超的比武。話說,楊志到大名府之后,憑借自己出色的武藝,得到了梁中書的欣賞。梁中書見楊志是位值得提拔的人才,便有心讓他當軍中的副手。但是,梁中書擔心軍中士兵不服氣,便讓楊志和將士們在東郭門校場比武。楊志率先對戰的便是軍中副牌軍周謹,倆人在槍法和箭術上都進行了比試,周謹不敵楊志而戰敗。梁中書便讓周謹讓位于楊志,梁中書這一決定讓索超十分不服氣,索超決定和楊志大比一場。倆人大戰五十多回合,難分勝負。在楊志和索超大戰中,足以看出楊志的利害之處。
在《水滸傳》中,武松就是勇猛的代名詞。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都可體現武松的功夫實力。他和楊志倆人同樣驍勇善戰,如果真要比試一場的話,倆人難分伯仲。
武松血濺獅子樓
“武松血濺獅子樓”這一故事源自于《水滸傳》一書,講述的是武松為兄長報仇殺死西門慶的故事。西門慶因看上了武大郎妻子潘金蓮的美貌,便以重金央求王婆為倆人牽線。在王婆幫助下,西門慶很快地就得到了潘金蓮。
不久之后,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的事被武大郎知道了,一天,武大郎抓住了正在偷情的倆人。武大郎打西門慶時,西門慶乘機將武大郎踢傷。西門慶和潘金蓮為了長相廝守,便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得知兄長遇害后,便回到清河縣給哥哥報仇。奈何知道事情內幕的鄰居都被西門慶收買了,武松申訴無門時,便用武力解決問題。他先在兄長靈位前,殺死了潘金蓮。隨后,他拿著潘金蓮的人頭到獅子樓找西門慶報仇。此時,西門慶正和友人喝酒,武松推門而進將潘金蓮的頭扔在酒桌上,倆人大打出手。西門慶也是練過功夫的人,倆人在在獅子樓大戰數十回合,從樓上打到了樓下。隨后,武松和西門慶打到了陽臺,倆人大戰幾回合后,西門慶不敵武松,被武松打的很慘。武松見獅子樓下有一塊空場地,便將西門慶扔了下去。隨后,武松飛下獅子樓,將西門慶活活打死。之后,武松割下西門慶的頭,將他和潘金蓮的頭一同放在了兄長靈位之前。
武松血濺獅子樓突出了武松武藝的高強,同時也表現出當時朝廷官吏制度滯后,百姓無處伸冤變成而暴民,最終以暴制暴。
武松簡介
武松是水滸傳里的主要人物之一,在金瓶梅里也有提及,但是兩個小說里的敘述不同,這里主要以水滸傳中的描述作簡介。武松山東清河縣人,小時候父母去世,和哥哥武大郎相依為命。武松從小喜愛學武,練得一身好功夫,身材高大,長得一表人才,重情重義。
在家鄉的時候打死一個惡霸,害怕官府追究,逃離到了外鄉。在逃離途中經過陽谷縣的山頭打死了惡虎,當地人感謝武松,留他當然都頭一職。過不久同鄉人帶口信給武松,告知武大郎死訊。武松回到清河縣給哥哥報仇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后被官府發配孟州充軍。在充軍途中結識了張青和孫二娘。
在孟州受到施恩幫助,為了報恩他惡斗蔣門神幫施恩奪回了酒店。但是也因此遭到報復,不得已武松反擊自保,在鴛鴦樓殺了許多人并且在墻壁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從此武松開始逃亡。他先是扮成了帶發的僧人,后來得到張青和孫二娘的幫助下逃脫追殺。他投奔到二龍山成為了起義軍頭領。后來在攻打青州的時候追隨宋江上了梁山,成為梁山好漢。梁山上他排名十三,當了梁山步軍統領。
朝廷招安宋江,梁山義軍歸順朝廷,朝廷命令梁山好漢攻打方臘叛軍。在征戰中,武松被敵軍暗算,左臂被刺中,因而砍斷了左臂,成了獨臂武松。討伐勝利后,武松拒絕了朝廷的賜賞,選擇到寺廟出家當和尚。在寺廟里老死,享年八十歲。
武松怒殺潘金蓮
武松,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虛構出的一個人物,他正直勇敢,是真善美的化身。他的哥哥是武大郎,所以也有人稱他為武二郎。他以在景陽岡打老虎而聲名遠揚,所以也有人稱他為“行者武松”。他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中的典型人物,在一百零八人當中,排名第十四位。
在武松還沒上梁山之前,他殺過一些人,其中就包括他的嫂嫂——潘金蓮。潘金蓮是武大郎的妻子,在書中是一個不知廉恥、淫蕩陰險的壞女人形象。潘金蓮面容姣好,身姿優美,她與著名的惡霸西門慶茍且偷情,不知廉恥,沒有絲毫的道德之心。為了能與西門慶更好的偷情,她毫不猶豫的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十分冷漠,在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大郎之后,潘金蓮沒有絲毫不安。后來她與西門慶的陰謀最終還是被武松知曉了,武松非常生氣,為了給自己尊敬的兄長報仇,武松用計在武大郎的墓前殺了潘金蓮。“武松怒殺潘金蓮”這一故事情節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非常仁義的人,為了自己的兄長,他毫不在意自身,就算深陷牢獄之災也要為兄長報仇,同時也可以看出武松是個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武松怒殺潘金蓮”是作者施耐庵刻畫武松這一好漢形象的情節之一,武松的有情有義,使他在眾多讀者眼中鮮活起來。武松的形象在最后能夠刻畫得栩栩如生,“武松怒殺潘金蓮”這一故事情節功不可沒。
武松人物形象分析
武松是一位大英雄,從武松所經歷的事情看,武松是打抱不平的,但是也因為打抱不平而惹惱了惡勢力,所以一步步被逼上梁山,武松一生當中所經歷的事件主要有景陽岡打虎名揚天下,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等,在這些事件當中展示了武松的有勇有謀,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有些莽撞。
首先是景陽岡打虎,武松自恃武功了得,偏偏要酒醉之后上山,可見其非常的勇敢,但是也說明了武松的爭強好勝的心情。后來聽說哥哥被人害死,武松并不是一怒之下馬上去找人報仇,而是通過多方調查,搞清楚了事情的始末,并且叫來街坊和鄰居,在眾人的見證之下才殺死了潘金蓮,并且去找西門慶報仇,在報仇之后不是逃跑,而是前去縣衙自首,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快意恩仇,但是也有禮有節的武松,在這個時候武松認為自己復仇是理所當然的,同時也承認自己殺死了人是需要受到懲戒的。可見武松是非常講理的一個人。
后來為了施恩去抱打不平醉打蔣門神,武松說走就走,不要絲毫的遲疑,可見是嫉惡如仇的,是非常勇敢的,也可以看出武松是不畏強權的。
蔣門神與張都監合謀陷害武松,武松也認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武松是能夠忍耐的一個人,但是后來知道了真相之后武松大怒,大鬧飛云浦,殺死了解差和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并且回到孟州城,大開殺戒,甚至是殺死了一些沒有關聯的人,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武松對這個世界已經失去了信心,武松這個時候已經完全的看清楚了官府的黑暗與統治者的無道,所以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武松已經瀕臨絕望,所以失去了理智。
從以上武松所經歷過的事件我們可以看出武松是一個具有力與勇的鮮明人物,武松有勇有謀,有愛有義,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斗爭精神,在自己的經歷中逐漸的走向堅強不屈的抗爭,可以說是我國文藝作品中非常典型的英雄人物。
武松雙刀
武松可以說是一個很多人都認識的人物。大多數人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他的勇猛,能夠一個人在醉酒的情況下打死老虎。而很多觀眾卻是因為他的雙刀而對他印象深刻。
在水滸中,武松用的雙刀不是很長,而且貌似還不能刺,可是他用得很順手,大家會覺得很奇怪,所以,就特地了解了一下他的武器。
根據記載,他的雙刀是叫做戒刀。所謂戒刀就是,平時人們拿來砍柴、刮胡子的那種刀,它沒有鋒利的刀尖,再加上長度也不長,最長的戒刀也就才四十厘米左右。所以,用它來殺人,難度是很高的。并且據說,武松的雙刀還不是純新,不是專門為他打造的,所以,這使其的使用困難程度又增加了好多。
那么,雙刀這么難用,為什么武松還是要用它呢?有人說,對于武學之人,或者說小說里的好漢、大俠們來說,看武器可以了解一個人,通過它可以看出使用這個武器的這個人的戰斗力,甚至還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等等。所以,武松用雙刀和他的性格有關,因為他是外表強硬,內心柔軟之人,所以,用雙刀更貼切。而且,他本身就是身體比較協調、敏捷,所以,雙刀適合他;也有人說,武松是一個帶發的和尚,符合和尚形象的兵器本來就很少,而他和魯智深在水滸中太像,所以,為了將他們區分開,作者就讓魯智深用了禪杖,讓武松用了戒刀。
我們沒辦法考證原因,但是,無論原因是什么,武松能將雙刀用得如此好,說明他本身功底很不錯,身手很敏捷,是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