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
如今正是吃螃蟹的好時候
想想爆漿的蟹黃和滿滿的白膠質
口水直流三千尺
可如果吃法不對
后果可是很嚴重的……
說起吃螃蟹
蘇州人有個習慣就是要配上一盅黃酒
中醫認為
螃蟹雖然味道鮮美
但本性極寒
多吃容易傷及脾胃
而黃酒具有活血暖胃的功效
可以抵消螃蟹的寒性
另外,黃酒的口感甘醇
能夠消除螃蟹肉中的腥味
但是
螃蟹配黃酒這種高嘌呤飲食方法,
沒錯,是高嘌呤的飲食方法
痛風患者或高尿酸患者肯定是招架不住的。
每當蝦蟹上市時,
醫院都會接診許多
因飲食不當導致痛風急性發作甚至腎衰竭的患者。
螃蟹的嘌呤含量約為81.6mg/100g,
嘌呤含量在海鮮水產類的食物中并不算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嘌呤含量表中標明的是針對肉的部分
也就是說,81.6mg/100g是螃蟹肉的嘌呤含量
而我們的烹飪和食用螃蟹時,仍然會保留部分的螃蟹內臟
比如人們愛吃的蟹黃就是母蟹的肝臟和卵巢的組合體
它們的嘌呤含量遠高于蟹肉
螃蟹配黃酒?
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于低度釀造酒。黃酒的嘌呤含量為8-15mg/100ml。
一般的清型黃酒嘌呤不算高,而陳年的黃酒,嘌呤含量卻是很高的,從誘發痛風的危險程度來看,可以說是超過啤酒的。
但由于流傳性及受歡迎程度低于啤酒,因此易被痛風患者所忽視。
各種酒的嘌呤含量應該大體為:黃酒>啤酒>白酒>紅酒>日式清酒、韓式燒酒、威士忌、白蘭地。
但無論嘌呤含量有多少,酒精都是痛風的“催化劑”。
進入人體后,酒精代謝產物或干擾尿酸排泄,或轉化成富含嘌呤的物質,加之飲酒時多進食海鮮、肉類等高嘌呤食物,以上都無一例外地可導致尿酸水平的升高,誘發痛風。
因此,痛風患者應該向酒宣戰,能戒則戒,難以戒除的也要嚴格控制飲用量及飲酒種類。
據統計,高尿酸血癥已成為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目前我國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達到13.3%。患者超過1.8億,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
患痛風的原因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與生活、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痛風又被叫做吃出來的疾病。
預防痛風,一定要管住嘴,對于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而言,知曉怎么吃同樣重要,怎么正確的吃,還請點擊視頻,聽聽蘇州明基醫院腎內科 芝敏主任的詳細講解:
痛風癥狀不及時控制不僅僅會造成關節破壞,
還會出現持續性的腰部疼痛、夜尿增多產生痛風,
對腎功能造成損害,
嚴重的更會導致腎衰!
所以,
得了痛風,
正規治療才是硬道理。
這七類人群要尤其注意!
01
男性
數據表明,痛風患者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5:1。
02
愛喝酒的人
喝酒會讓體內產生很多乳酸,乳酸排的多了,尿酸自然就排的少了,久而久之,體內的尿酸過多,導致痛風!
03
愛吃肉、海鮮的人
肉類、海鮮中嘌呤高,吃多了容易痛風。
04
中老年人
①絕經后的女性
女性絕經后,雄激素上升,所以容易得痛風。
②60歲后
60歲后,關節老化,鈣流失,軟骨組織減少,痛風開始欺負老年人。
05
有痛風家族史的人
06
當過運動員的人
運動員身體活動比平常人多,強度大,導致他們體內ATP的燃燒分解,細胞的新陳代謝速度比普通人更快。這樣下來,體內生產的嘌呤更多。
07
肥胖群體
絕大多數的痛風都由高尿酸引起,
而在早期是很容易能夠發現,
并且通過積極的治療能夠得到很好地控制!
溫馨提示
如果出現痛風癥狀,請您盡快到醫院就診。平日里低嘌呤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痛風發生。美味當前,不要貪吃哦!!
專家
介紹
芝敏
腎臟內科主任
主任醫師
博士 副教授
主治項目:
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急性腎損傷、慢性腎衰竭及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以及狼瘡性腎病等繼發性腎病的診治。
擅長領域:
腎小球疾病的診治、腎穿刺、腎臟病的診治。
來源:蘇州明基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