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七天,與弟弟一家分別從南京、杭州沖過節日的車流匯聚到一處,重游故地。
如普魯斯特所說,我們徒然地回到原地,方才發現,故鄉不僅在空間里,更在時間里。
媽媽的家鄉常熟、爸爸的家鄉南通,小時候的我們跟隨父母穿梭其間。現在,舊屋不再,線索難尋。一路上我們爭論著那些模糊的舊事,發現對兒時事件,一家人居然有不同的記憶,但在嘰嘰喳喳的爭辯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這些年,弟弟和我各自忙碌,如蒲公英的飛絮,越飄越遠,于是這次,我們用重回故鄉的形式,重歸心靈家園。陪伴媽媽回到她年輕時教學的中學,回憶當年爸媽相戀的時光,感念經濟困窘年代的小歡欣,一家人一起吃碗蕈油面,來道“天下第一鮮”,嗅聞故土的氣息,喚醒沉睡的味蕾。
二十多年前,父親猝然離世,對母親和年輕的我們是流彈炸裂般的重創,那份未曾料想的沉重,使得我們需要在各自漫長的時光里,拼合碎片,舔舐創傷,方能在心靈上再次站立、重振。
但,一家人終究要聚攏一處、面向創痛,開啟新生。當全家合體,直面創傷,與家庭的根系連接,與母親靠攏,當我們望向來時的方向,仿佛連通了生命的源頭活水,感覺被灌注了生機和活力。
是時候,讓家庭系統這部機器運轉得更加順暢了!
家庭系統這個概念,源自于剛離世的德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先生,“家庭系統排列”是他創立的一套家庭治療技巧,特別擅長于解決跨代的、極深沉的家族系統問題所引起的心理障礙。海靈格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行為,受很多深層的、非意識的法則所控制,他稱這些法則為“隱藏動力”。
比如,當一個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我們不只是療愈這個孩子,我們要看到他的父母、曾祖父母,或者家族的能量,是怎樣對這個孩子起著影響作用的,也就是,孩子問題只是一個果,它來自于家族成員關系的共同作用。
孩子有時會活出家族某個成員壓抑的憤怒,比如一個強勢的妻子,一個逆來順受的丈夫,往往會有一個氣鼓鼓的孩子,這個孩子代替父親向母親發出丈夫向妻子無法發出的憤怒,以達到家族的某種平衡。但孩子無意識中擔起的這份家族責任,使得他不能安享孩子的輕松和自在。前段時間,海靈格學校督導師喬爾維澤先生來南京時接受我的采訪,說到一個例子:一個孩子有各種乖張行為,后咨詢師發現,家中爺爺被他的兒女長期擱置在一處廢棄的房屋中,靠對講機與家人聯系,確認死活,這個孩子,就不能安心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他該做的事:學習、玩耍,而是無意識地用心理癥狀,用自我犧牲,提醒這個家族對每一個成員的關注。
這就是家庭系統的法則之一,整體法則,在家庭系統中,每個人都有歸屬于這個系統的權利,只要TA曾經存在過,都必須有屬于它的“位置”,在系統中出現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被忽視、不能被遺忘。
“家庭系統排列”療法工作坊中,在做心理治療時,會選出代表來代替案主的家庭成員,包括故去的親人,我們發現,當我們以愛望向家族中那些曾經的喪失,不假裝創傷不存在,給他們以應有的肯定、尊重、懷念,家族現有的親人都會變得輕松自在,能量順暢流動,事情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同時,尊敬父母是家庭系統排列療法的核心所在。父母是我們的出處,兒女是否尊敬他們的父母,其結果總是反作用到兒女們自己身上。只有首先接受父母的一切,自己才有機會得到發展。誰如果極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他的內在就會感到匱乏,空虛和失落。拒絕父母就是拒絕自己,對父母的排斥越強烈,對自己的懲罰也就越嚴厲。
回望故鄉、懷念親人,珍愛母親,讓我們修通與家族能量的連接,心靈的回歸,從不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