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在明確存在高危因素額人群中,應防止或延緩其發展為骨質疏松癥并避免發生第一次骨折;而已有骨質疏松癥或已經發生過脆性骨折,防治目的則是避免發生骨折或再次骨折。
骨質疏松的治療包括基礎措施和藥物治療
基礎措施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平時注意補充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飲食,注意適當戶外運動,增加日光照射時間,戒煙限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鈣約400 mg,故平均每日應補充的元素鈣量為500~600 mg。除此之外,需補充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常有維生素D缺乏,故推薦劑量為400~800IU(10~20ug)/d。維生素D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時,應與其它藥物聯合使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性,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酌情調整劑量。
藥物干預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骨吸收抑制劑雙膦酸鹽
這類藥的代表有阿侖膦酸鈉,可以增加腰椎、髖部的骨密度,降低椎體非椎體的骨折風險,用于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男性骨質疏松和糖皮質激素相關性骨質疏松。福美加就是添加了維生素D的阿侖膦酸鈉。除此之外,另一類雙膦酸鹽藥物唑來膦酸,一年一次適用于絕經后骨質疏松。
促進骨形成劑甲狀旁腺激素類
如特立帕肽,是目前唯一促進骨合成的藥物,適合嚴重骨質疏松癥及反復脆性骨折的人群。尤其對雙膦酸鹽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
降鈣素
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從而組織骨量丟失,可明顯改善骨痛癥狀。
對癥處理
有疼痛的可給予適量非甾體抗炎藥,如芬必得、西樂葆等等。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癥作為一個慢性疾病,了解它的高危因素和表現,有助于我們及時預防和治療,避免骨折帶來生活質量的直線下降。
作者: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郭郁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