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常村礦小學 孫浩梵
供稿單位:長治文明網
作為家長,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父母在一件件小事上不讓步,這都是必要的。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后筋疲力盡時;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伙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這些都是鍛煉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斗爭。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后的咬牙堅持之中。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運動,比如晨跑、打球、游泳等。這樣既增加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時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生活中多帶孩子一起參加社會實踐,另外,讓孩子學習完成適當的家務。如打掃衛生、煮飯、洗碗、清理房間等,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并給予精神鼓勵,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引導孩子多讀、多了解一些偉人傳記。讀書多了,聽得多了,就感覺到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戰勝困難、戰勝挫折的過程。和偉人相比,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實在算不了什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