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的健身可有效的改變身體組織的比例,增加肌肉等瘦體組織的含量,而減少脂肪等“肥”組織的比例。
這種有益的轉換需要通過營養供給的改變來達到效果,而在飲食中供給的蛋白質如果沒有糖類等能量的保護,也不能增加肌肉組織;如果補充過多的蛋白質不能無限制的增加肌肉組織,相反可能造成其他器官功能損害,如腎功能損害。
運動越是專業蛋白質需要量越高。普通人平常生活時蛋白質需要量為0。8-1。0克/公斤體重。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兩大類。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于人類,因而利用率更高。
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補充蛋白質的最好選擇是動植物蛋白質搭配互補,動物性蛋白質的比例可占到50%或以上。
健身運動者增加蛋白質的科學方法是:在每天需要的總熱量中將蛋白質的比例增加,如平常人的15%增加到18%或者20%,而不是再額外增加蛋白質而加大每天所需的總熱量。
身高165厘米的男性,健身運動時可攝入的蛋白質量約為:(165-105)×1.5=90克,占每日總量(2100千卡)的17%,如增加到2.0克 /公斤體重后約為120克,占22%。如果每天吃300克的大米(面),那么此男性還可每天攝入約345-495克的瘦肉類食物,包括瘦肉、雞肉、魚、蝦、雞蛋、牛奶等。如果攝入不足,可以考慮使用蛋白質補充劑,但優先選擇從食物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