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根據實驗指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7%來自文字,38%來自語言,55%來自面部表情。可見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加深印象,教師除了充分利用有語言外,還要輔以體態語言。如:注視,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用目光注視可以溝通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建立視線聯系要平視,不要仰視或俯視。教師的目光多是信賴的,鼓勵的,贊揚的,但也有批評的,否定的,種種目光都使學生心領神會,從而受到教育、啟發。有經驗的教師用眼掃視一下,課堂就會安靜下來,“此時無聲勝有聲”,用目光批評比語言責備更有效。表情:教師和藹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學生在親切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嚴肅深思的表情會啟迪學生對問題鉆研、探討;微笑、點頭表示肯定,搖頭、皺眉表示否定。教師的表情能把學生帶到一定的意境當中去。動作:課堂教學中若沒有手勢,就像運轉機械一樣冷漠死板。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畢竟和舞臺不同,應強調自然和真實,無須刻意追求某種形式。如走近學生,用手輕拍學生的肩,撫摸一下學生的頭或背,以示鼓勵;手掌向上,要求學生站起來,手掌向下,要求學生坐下;舉起學生的作業,以示贊賞等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