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學數學《分數乘除法混合運算》教學片斷與評析
[簡介]
1982年11月,《福建教育》公開發表了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的實踐和理論》一文,在全國引起很大的反響,全國各地到常州考察嘗試教學法的教師絡繹不絕。邱學華老師在1983年為來常考察的教師上了一堂公開課《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爾后《小學教學》雜志發表了常州市鐘樓區教育局史瑞銓寫的課堂記要,并附有編者按:嘗試教學法,是就課堂結構改革問題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研究、實驗過程中曾引起不少教師、教研人員的興趣,這里特刊出邱學華同志運用此法進行數學教學的一節課堂記實,以饗讀者。“
為了便于大家學習嘗試教學法,邱老師采用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操作模式,層次比較清晰,練習設計巧妙,從中可以領會嘗試教學思想和操作要領。這里僅刊登嘗試教學七步基本操作模式的教學片斷。
一、準備練習
課一開始,先進行口算基本訓練:
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 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
2 1 3 4 6 15 15 11 20 26
2 — 16— 8— 2— 6— — — — — —
3 3 4 5 5 2 4 3 6 4
(學生很快做好了,一學生報得數,其他學生自行校正。)
師:下面是找一個數的倒數,請同學們搶答。
3 5 1 5 5
(師先拿出卡片 —,幾乎全班同學同時站起來報:“—”。接著又拿出卡片— — —等
5 3 6 、 7 、2
學生爭著報,氣氛熱烈。
師:剛才是容易的,下面是較難的了,看誰又對又快地說出一個數的倒數?
3 4
(拿出卡片8—,愣了一會兒,一位男同學搶答“——”。)
4 35
師:你能講講方法嗎?
生:要寫出一個帶分數的倒數,先把這個帶分數的分母作分子,
3 4
(師板書:8——→——)再把這個帶分數的分母乘以整數,乘得的積再加上原來的 4 ()
4 ( )
4
分子作分母(——)。
35
[評] 教師精心設計了口算題,這是第一步準備練習,為突破這堂課的難點服務,教師熱情鼓勵,學生情緒高漲。
二、出示嘗試題
1 1 2
(師板書: 2—÷3 3—÷1—)
4 3 3
生:這是帶分數除法,它的計算步驟是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把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這個數的倒數,再按分數乘法法則計算。
2 1
師:我在這兩個算式的后面分別再添上“÷2—”與“×2—” 變成
5 4
1 2 1 2 1
2—÷3÷2— 3—÷1—×2—
4 5 3 3 4
第一題是分數連除式題,第二題是帶分數的乘除混合題,這是今天這堂課我們要學的內容。老師不教,大家會做嗎?(學生有信心地回答:“會”)真了不起,老師沒有教,你們就會做了,不過這種題目,看上去容易,做到全對很難。
[評] 這是“嘗試教學法”的第二步——出示嘗試題。嘗試題的出現是在舊知識的基礎采用遞加方式自然地出現的,學生認為雖未教,但也不難,急于動手。老師講“做全對很難”,學生更躍躍欲試。
三、自學課本
師:黑板上的題目與課本的例3、例4差不多,請同學們看看書上是怎么做的,書寫格式又是怎么樣?
(學生看書自習,有些同學在小聲議論)
[評] 這是“嘗試教學法”的第三步——自學課本。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目的明確,要求具體,自學課本又在老師講解之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嘗試能力和自學能力
四、嘗試練習
師:現在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做,其他同學在“隨練本”上做。
[評] 這是“嘗試教學法”的第四步——嘗試練習。學生一邊看書,一邊練習,老師重點巡視中差生,發現問題,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
五、學生討論
師:這題難不難?
生:不難。
師:黑板上的兩道題做對了嗎?
生:左邊一道做錯了。
師:請大家看書,書上講:“在分數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中,遇到除以一個數時,只要乘以這個數的倒數就可以了。”檢查一下,左邊一道題,錯在哪里?
(板演的學生立即發覺了自己的錯誤,自己上來改正了。)
師:你錯在哪里?
2
生:我沒有把除以2—改為乘以它的倒數。
5
師:這一道題做錯的請舉手。(共11人)
師:請××同學講講自己的板演。
生:這道題是帶分數乘以混合運算,我先把每個帶分數都化成假分數,遇到除以一個數就改成乘以這個數的倒數,遇到乘號就照抄,相乘之前能約分的先約分,最后算出結果。計算結果是假分數的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師:說的很好,黑板上做的也是對的,右邊這一題做錯的請舉手。(共5人)
[評] 這是“嘗試教學法”的第五步——學生討論。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檢查自己的算式,嘗試講算理,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
六、教師講解
師:在做分數連除或乘除混合運算中,有幾步呢?第一步是什么?
生:第一步是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
師:這可以簡稱為“一化”(板書)。第二步、第三步呢?
生:第二步是把除號改為乘號,第三步把除數的分母和分子顛倒過來。
師:這可以簡化為“二改”“三倒”(板書)。以上三步往往是一下子完成的。第四步呢?
生:第四步是約分。
師:“四約”(板書)。最后呢?
生:計算結果。
生:計算結果是假分數的要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師:第五步簡稱為算(板書“五算”)。為了便于記憶,我們概括為“一化、二改、三倒、四約、五算。”
這類題目的驗算,不能用逆運算的辦法,應按一化、二改、……的順序檢驗:化對了嗎?查一查,除號改乘號了嗎?……把這五步計算步驟抄在書上。
[評] 這是“嘗試教學法”的第六步——老師講解。學生會做題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識,還必須懂得算理,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時老師的講解不是從頭講起,而是針對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教材關鍵的地方重點講解,確保學生系統掌握知識。這里把計算步驟概括成“一化、二改、三倒、四約、五算”簡明扼要,便于記憶。教師講解時間雖然不長,但講到點子上。
七:第二次嘗試練習
接著再練習兩題:
4 2 1 3 1
4— ÷ 8÷2— 2— × — ÷ 2—
5 5 2 5 4
[評] 這是第七步第二次嘗試練習,為了再試探一下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特別是給學困生再一次嘗試的機會。練習后,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再作補充講解,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學好。
師生評議后,進行課堂作業,教師巡回批改,當堂校對,全班正確率達95.5%。最后布置家庭作業,這堂課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