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讓詩詞在修改爭論中脫變升華
秦漢禮
在創作上,一揮而就,倚馬可待,文不加點,都是形容有才氣者文思暢達,構思謀篇迅速,為世人和后人所贊美和敬佩。這樣的才子,他們既是鐘靈毓秀天地精華,也是廣博積淀,厚積薄發。唐代的李白杜甫,應該就是代表。
但大多數詩人,還是在抒發情感抱負的過程中,對詞句精雕細刻,對意趣深入推敲,對篇章反復斟酌,力求表情達意完善準確。因此才有了刪訂,推敲,雕琢,切磋,煉字,修改等手段,供后人和同道所遵循。
一  沒有欣賞就沒有提高
首先要知道什么樣作品才是美,是精致,是高妙。才能在創作上有所追求。當然,在這一點上,自古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黃瓜白菜,各有所愛。李白有李白的浪漫,清新俊逸,詩意曠達;杜甫有杜甫的現實,沉郁厚重,體式嚴謹;白居易有白居易的通俗,諷喻生動,膾炙人口;李商隱有李商隱的深婉,朦朧隱約,意蘊空靈。以上說的只是詩人的整體風格,并不是篇篇如此。
這就要求要多讀,多賞,多了解,才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僅憑別人的欣賞介紹,而沒有自己的切身體會,理解是不深入,不細致,不全面的。
欣賞,不是為了裝門面,重在學習,借鑒。篇章的構思,詞語的運用,意境的創設,情感的抒發等,都是學習的內容。由粗讀到細品,由欣賞到運用,由嘗試到借鑒,逐漸找到門徑,學習欣賞就順暢了。
因以前對如何欣賞,在第十九講講過一次,這里就不多說了。
二  沒有修改就不會進步
1 、 修和改,是兩個層面
修,是指在原來基礎上,達到完美,豐滿,全面,有條理,其中還有潤色的味道。改,則是對錯的,偏的,不合事理的內容,加以改正;對不準確,不合邏輯,不恰當的詞語加以替換;對違背情理的句子,不合語法的詞語搭配,加以改正。
修,是使作品更完美;改,是為作品除病患。
2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作品寫完,有時已是精疲力竭,難免有疏漏之處,或句子出律,或平仄出格,或用詞失當。自己反復檢查卻毫不知覺,而別人一眼就發現問題所在。有時自己的思路陷于死角,百思而不得其解,而旁人卻能一言解惑。此時,詩友的互助互幫,避免了孤陋寡聞。所以,學詩,要能互相交流,以誠相待,甘當小學生,樂拜一字師。
3 、 熱情寫詩,冷調處理
作品寫完,先放一放,不急于發表,待回頭再看時,就會發現問題,我自己就有深刻教訓。有時不慎就把韻律弄混了,或用詞重復了,有時打字因電腦默認,而疏忽的錯字更可笑。這就需要自己回頭細細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又有新思路,隨時加以修改,力求完善。
4  、不走捷徑,不襲老路
學詩,是一種心理勞動,是一種創作。社會上,生活中,一個話題,年年都在談,多人都在寫。不能因去年寫過,今年還原思路再寫一遍;也不能看別人寫的很成功,就依樣畫葫蘆。怎么辦?可以從以前寫過的,換個角度,或者層面擴大,或者角度集中加深。對別人的作品,可以借鑒,但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情趣,絕不能人云亦云。對社會熱門話題,不能想當然,把口號政策的東西,引得過多。即使押韻,合乎平仄格律,那也不能算作好詩。生活中對文章寫得好,語言描述的好,常贊美說“詩情畫意。”詩情,最關鍵。詩律,詩韻,詩體,只是形態;詩情,才是靈魂。當然,形與神的結合,才是完美
所以,這里的修改,不只是文字與格式的修改,還有思路的修改與確定。
三 、沒有爭論就不明事理
爭論,使事理明晰;爭論,使是非分明;爭論,使社會進步。爭論,其實就是修改的過程。從詩歌發展的進程,看到爭論對詩歌進步產生的作用。
1 、《詩經》是孔夫子刪訂而成的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刪訂”二字,可知孔子付出的辛苦勞動。春秋時期,沒有今天的大數據可供利用,名義上是周朝一統,可天下又有那么多小諸侯國??鬃邮窃鯓影旬敃r全國各地的詩歌搜集到一起的?文字是秦朝才統一為篆字的,孔子在春秋時是怎樣聽明白不同地區的語音和民歌,又是怎樣把不同的文字整理成魯國的文字的?而且把許多民歌都用四言形式規范化,這種勞動太偉大了。在“刪訂”過程中,哪些是保留的,哪些是刪除的,哪些是改過的,哪些是潤色的,孔子肯定也是在與當時社會和文人的“爭論”中完成的,使《詩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所以,對傳統文化,要懷有敬畏之心,對先哲更應有敬畏之心。
2 、《漢樂府》中的詩,有五言,有七言,有雜言。到《古詩十九首》,就全是五言,且句子出現了對仗。并且出現的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把詩經中賦比興手法,對仗和排比都運用其中。詩歌從《詩經》的以四言為主,間以雜言,《楚辭》的上下句呼應句式,統一到五言為主,這就是詩歌的進步。而且這個步伐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期間出現了許多大詩人。三曹建安七子和陶淵明,都是五言詩杰出代表。
3 、南朝的沈約,在詩歌理論上提出了“四聲”“八病”說。四聲,對詩歌創作提出“平上去入”語音規范,但八病,卻限制了詩的格式,就連沈約自己都不能嚴格遵守。選幾句沈約詩句,就可看出問題。“園禽與時變,蘭根應節抽。”“送日隱重閣,引月入輕幬?!痹诋敃r爭議很大。雖然不能達成共識,但詩歌從古體詩進入新體詩,對后來唐詩的格律規范,起了促進作用。在詩句的聯對方面,影響很大。
4 、唐朝初期到中期的格律詩,是詩歌的一大進步。正因為五言律絕和七言律絕的產生,使沈約的“八病”說成了過去時。只要嚴格按律絕的格式寫詩,頷聯頸聯的對仗,下一聯的上句與上一聯的下句,構成平仄上的黏連關系,就不會出現“平頭上尾”的毛病。至于什么“蜂腰鶴膝”等詩病,,都在格律的約束之下,自然淡化了。當然唐朝初年對南北朝時詩歌肯定與否定,繼承與革新的爭論也很激烈。所以才有杜甫“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評論。
5 、格律詩固然形式規范,格律嚴謹,但在篇章上只能四句或八句,限制了內容的表達和情感的抒發,順應需要,就又產生了歌行體,也有新樂府的說法。歌行體恰恰與格律對著干。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但基本以五言為主或七言為主,有時還用雜言。平仄不限,押韻靈活。這種形式既是漢樂府的發展,也打破了格律詩的束縛。雖然不講平仄,但平仄都很和諧;不必全篇押同一個韻,押韻靈活,韻隨意行;不受句數束縛,可長可短。長的容量大,情感豐富飽滿,有酣暢淋漓之感。如李白的《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北征》《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等,都是代表作,并且很快走入民間,為普通百姓所喜歡。尤其白居易的新樂府,更是家傳戶誦,流傳廣泛。
在格律與歌行的發展中,肯定當時也有爭論。各持己見,各取所需。但詩歌沒因為爭論而停止腳步。
6 、唐代中期,出現了“曲子詞”,相對于律絕和歌行體,有自己獨特的格式。剛出現時,也被士大夫和處在雅士層次的文人所輕蔑。但隨著人們的喜歡和欣賞,也就流傳,擴散,最后在宋代走向頂峰,成為獨立于詩的文學形式。詞,又叫長短句,倚聲,詩余,就是在不被重視,逐漸形成自己特色的過程中蛻變出來的。元代的“曲”,產生的過程,也基本如此。
四 、爭論的是義理,增進的是理解
“文人相輕”,是一種狹隘的偏見,在知識學問面前,學無止境。個人的看法和感受,此一時彼一時。辛棄疾有名言“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碑斎黄渲杏兴膽嵓ぶ?,可事實也確實如此。就像有人說,青年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時看山依舊是山,看水依舊是水。山水依然在那里,只是人的認識、理解、感悟不同了。寫詩詞,賦的是圖景,敘的是過程,抒的是情懷,闡發的是理趣。各有經歷和看法,豈能完全相同?一個人不同生活階段,寫的東西,也會不同。到了老年,回頭看青年時寫的東西,也許淺陋,也許青澀,但那就是成長的足跡,沒必要用現在的眼光去修改以前的東西。保留下來,有時即使看著可笑,但體會“舐犢情深”,也是一種享受。   魯迅說過,類似的話,天才降生的第一聲不會是一首詩,也只能是啼哭。對初學者,多鼓勵,多提供參考意見,是有益的。詩友之間互相交流,文字切磋,各抒己見,激烈爭論,非常難得。
從古到今,文字爭論的例子很多,我們可以借鑒共享。
1 、杜甫《哀江頭》: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此詩最后兩句,寫眼前所見和當時心境。最后三個字,有些模糊,有人認為是“望南北”,有的認為是“忘南北”,有的認為是“忘城北”,有的認為是“望城北”。各執一詞,難以定論。
“望南北”者認為:日暮天昏,詩人在戰亂之中,逃難曲江頭,此時心緒迷茫,想去城南四處張望胡兵情況。
“忘南北”者認為:胡兵滿城,詩人逃難,想要向南逃,卻忘了方向,不知東西南北。
“忘城北”者認為:胡兵滿城,詩人想要向南逃,卻選錯了方向。
“望城北”者認為:望,有朝向的意思,這里是說詩人主觀上向南逃,實際上卻走到城北來。
究竟怎么理解?詩名是哀江頭,哀什么?哀嘆安史之亂,社會到處戰亂烽煙;哀嘆皇帝后宮避難西蜀;哀嘆自己親人離散,自己流落江湖;哀嘆生活無著,貧病交加。四種情況,有想登高遠看的,有不知方向的,有選錯方向的,有辛辛苦苦費了好大勁,結果走錯方向的。四種情況,莫過于受了苦累,遭受驚嚇,忍受饑餓病痛,卻走錯方向最慘了。所以認為“望城北”最恰當。
2 、有一組《詠春》詩,其中《春水》如下:
嚴冬隱跡藏冰雪,雨水河開氣象新。
暗潤桑田滋沃土,偷融玉璧擴江濱。
波中野鶩知春暖,堤畔黃蘆蘊綠茵。
九九艷陽施雨露,如油澤沛悟時珍。
第七句“九九艷陽施雨露”,對九九和艷陽,理解不同。有人認為是春季,有人認為是秋季。
認為秋季的理由,九九是重九,也就是重陽節,艷陽是秋日。唐高宗臨渭亭登高作詩,眾臣同賦,薛稷有“愿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歷。”的詩句。所以用在詩中詠春水,不恰當。
認為春季的理由,九九是按二十四節氣冬至后數九,第九個九的最后一天。農諺有“九九加一九,耕牛滿地走?!薄度圃姟分杏醒δ艿脑娋洹熬啪乓褟哪现帘M,芊芊初傍北籬新。”寫的正是春季。
在《辭源》中,對九九的釋義,第三條為春季,第四條為秋季。
艷陽,則清楚表明就是春天的明媚春光。鮑照有詩:
茲辰自為美,當辟艷陽年。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
杜甫也有詩句:
競將明媚色,偷眼艷陽天。
《辭源》對艷陽天的解釋:陽光燦爛、景色佳麗的春天。
綜合理解,九九艷陽寫春季是合適的。
正是因為見解不同,才加深了對這個詞的理解。從中學到了新知識,更增進了情感。。只有以誠相見,才有激烈的爭論,這是學習中的最佳境界。
3 、格律詩在格式,平仄,對仗,押韻,起承轉合方面,基本照顧到,就可以。內容上上下聯不能合掌。所謂合掌,就是一句話分成兩句說,上下句內容相同或相近。其實,在有限的幾句詩中,表達的內容應該越豐富越好,如果合掌,那詩的內容很顯然就單薄了。但從不同角度說一個道理,那就不能算合掌。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一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之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詩里說道理是相同的,同是舉例子,但不能算合掌。
4  、格律詩,就要遵循格律,在創作中不斷嘗試。在對句成篇方面,語言多一些變化,組詞多一些技巧,改變一下結構方式,使詩句富于變化。但依據格律,不屬于刻板。我們看下幾首七律,都是名篇,很有典型性。
杜甫《秋興八首》
之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之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之五的頷聯頸聯結構基本相同。除西望、東來與云移、日繞,稍有差別外,其他相同。之六的頷聯頸聯結構完全相同。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兩首詩中間兩聯的兩首結構形式,也是完全相同。
杜甫   秋興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頷聯的對仗,則運用了倒裝句,主語在后,賓語在前,打破常用結構,很是新穎別致,成為特殊范例,學習此類句式難度很大。
小結:
詩詞,要不厭百回改,只有修改,才能提高。
修改,自己要認真,更要求助別人,能偶得到熱心指謬,是寫詩幸事,是緣分。
助人是樂事,但須慎重,尊重別人創作,只能提供參考,不可強加于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作詩詞格律平仄很重要嗎?
為什么杜甫的《登高》首聯平仄不相對?
??關于“三平尾”
詩歌中的平仄如何把握?
律詩與絕句
杜甫七言絕句,有三分之一不合格律,這兩首是典型代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大荔县| 鹤岗市| 寿光市| 乌拉特中旗| 徐州市| 辰溪县| 徐水县| 阿荣旗| 类乌齐县| 濮阳县| 龙川县| 巫溪县| 建瓯市| 玛多县| 通化市| 大英县| 黑河市| 柳州市| 太保市| 台州市| 五指山市| 秀山| 肇源县| 新野县| 罗山县| 永州市| 思南县| 玛多县| 宁南县| 旬阳县| 台湾省| 汝阳县| 桂阳县| 清丰县| 莆田市| 高青县| 松滋市| 调兵山市| 济南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