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研究考證,《紅樓夢》一書中寫到茶道的多達279處,吟詠茶道的詩詞詩聯有23處;有紅學愛好者曾統計,《紅樓夢》中言說茶的地方有400多處,“茶”和與“茶”相關的字詞出現頻率高達1520余次,這在中國文學史的其他經典作品中,是極為罕見甚至是無出其右者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后人以詩概括: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其肇始于神農氏,聞名于魯周公,興盛于唐朝,昌達于宋代,千百年來,茶不僅具有健脾益腎的實用價值,更具有清靜恬澹的人文效能。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釋道諸派思想,自標一格,獨成一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芬芳而清純的奇葩。《紅樓夢》反映的是封建晚期的社會風情,鋪展的是傳統社會的世俗風景,書中多處寫到茶的現實功效和應用價值,筆者將其綜合歸納為三類:一類是用來解渴清口的,如在第51回中寶玉說:要吃茶。麝香忙起來,向暖壺中倒了半碗茶,遞給寶玉吃了,自己也漱了漱,吃了半碗。第二類是用來招待賓客的,如在第26回中賈蕓到怡紅院來向寶玉請安,襲人端了茶來與他,賈蕓便忙站起來笑道:我來到叔叔這里,又不是客,讓我自己倒罷。第三類是用來健胃消食的,如在第63回中寶玉說道:今兒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頑一會子。林之孝即向襲人等交待說:該沏些個普洱茶吃。古人云“茶中自有人心在,一杯茶里見人情”。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以茶道服膺藝術,將藝術融于茶道,引導人們品茗茶中之味、體會藝術之趣,這不能不說是曹雪芹較之其他作家的高明與偉大之處。《紅樓夢》滿紙茶香,甚至無酒有茶、以茶代酒,這除了與當時整個社會風氣和賈府上下生活習慣、個人喜好等原因緊密相關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具有各種特殊功效。古代先民在長期飲茶實踐中總結出來了許多有益身心健康的經驗,現代科學家們通過對茶的內在結構進行檢測分析后指出,茶葉中存在著為人體所必需的種類繁多的化學成分和微量元素,這些化學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效能與豐贍營養價值。這也許就是千百年來茶和飲茶為國人所鐘愛青睞、為文人所推崇感奮的主要原因,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茶道懷有如此濃厚興趣的真正“理由”。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歷代茶人富有創造地種植和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茶類,加之茶區分布廣泛,茶樹品種繁雜多樣,種茶工藝鼎新革故,久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茶類。《紅樓夢》中寫到名目各異的茶葉種類,有六安茶、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龍井茶、天目茶、老君眉、暹羅茶、普洱茶等等,可謂是一份大清朝的貢茶錄。這些茶在封建社會都是進貢朝廷的御品,如果按照當今的紅茶、花茶、綠茶三大類進行劃分,《紅樓夢》中所寫的茶絕大部分不是綠茶,而應是紅茶和花茶,這與故事發生地域的氣候特點——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密不可分,因而作品中的人物大都不喜喝綠茶,而更愿飲紅茶與花茶。《紅樓夢》中這種鐘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的茶文化,有力地印證了當年曹雪芹對茶的濃厚興趣與特殊偏好。
茶具既是茶道的載體,也是茶道的要義,飲茶之道需配之以杯、壺、盤等成套茶具,這些茶具不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葆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紅樓夢》一書中多處狀繪了各種精致精巧精美的南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碟、茶碗、茶盅、茶杯、茶匙、茶筅、茶盂、茶格和茶吊子等,不一而足,美不勝收。在不同章節中分別寫到妙玉日常用的是綠玉斗,寶玉用的是九曲十節蟠扎整雕竹根大盞,黛玉、寶釵用的則是“古玩點犀”茶具。這些茶具凝聚著深徹的文化底蘊,凝結著浩茫的歷史煙云,用這些茶盞杯具飲茶,稍稍一呷一品,無疑會呷出一個曠世清幽,品出一種遠古芬芳。水為茶之母,水在茶道中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相對于茶道而言,雨為蒸餾水,雪為結晶水,而含香梅花上的雪水則是沏茶極品,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將煮茶用的水分為三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對水的要求首先是“遠市井,少污染;重活水,惡死水”。在陸羽之后歷代鑒水專家也曾對泡茶用水做過甄別、區分和判定,雖說見仁見智、莫衷一是,但其共同之處就是強調源清、水甘、品活、質輕。《紅樓夢》在第41回中也詳述烹茶須用好水,正如妙玉所言:“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時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那一鬼臉青的化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甕”。在第23回中又寫下了“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的著名詩句,可見曹雪芹對飲茶用水也是頗有感悟與心得的。
我國既是“茶的國度”,又是“詩的國家”,因此茶很早就滲透進詩詞之中,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多年,為數眾多的詩人和文學家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茶葉詩詞,成為中國詩詞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曹雪芹在《紅樓夢》里也動輒以茶入詩入聯,且意象鮮明,風格獨特,如第50回寶琴與湘云唱酬:“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再如第17回中寶玉為瀟湘館題聯:“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再如76回中妙玉續填十三韻:“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言倦,烹茶更細論。”曹雪芹所寫的這些茶詩茶聯,在《紅樓夢》中將中國茶文化推向了又一個巔峰,也使這一經典名作呈具更大藝術魅力,以致于后人大發感慨:“看了《水滸》想大碗喝酒,看了《紅樓夢》想煮泉飲茶。”
【來源:《中華讀書報》;作者:劉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