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九首(其七)(1)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2)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3)
【注釋】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劉禹錫據以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詠當地風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瞿塘:指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峽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峽口有夔門和滟滪堆。嘈嘈:形容聲音嘈雜。十二灘:蓋言灘多。灘:江河中水淺多沙石而流急之處。
古來難:行路艱難。亦比喻處世不易。
(3)長恨:猶言遺恨千古。亦指千古之遺恨。恨:遺憾。仇恨。
等閑:無端;平白。波瀾:波濤。江河湖海中的大波浪。在這里乃喻指事端。
【今譯】
瞿塘灘多流急聲嘈喧,
人說自古以來行路難。
永遠遺憾人心不似水,
平地無端陡然波浪翻。
【蓊齋語語】
讀劉禹錫的這首詩,耳畔震響痛徹肺腑的一聲嘆。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p>
水之為性,在坦蕩處平和,在逼仄處洶涌,遇洼陷灌注,受阻礙繞行或者翻越。唯其如此,由于瞿塘峽灘多沙石堆積,長江水流就湍急而嘈嘈有聲了。
水之為路,多有風險。世路也是這樣,而且古來如此。樂府雜曲歌辭有名《行路難》者,內容即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李白曾經慨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杜甫曾經吟詠:“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卑拙右渍f得更加直白:“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比饲榉锤矡o常,世路無法不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p>
人情的反覆無常,決定于人心的變化多端。所謂“居心叵測”。所謂“空穴來風”。就此而言,同水在坦蕩處波瀾不驚相比,人心的無事生非以至于掀起滔天巨浪,無疑是更可怕多了。
論者或謂:劉禹錫參加永貞革新失敗以后,屢受小人誣陷和權貴打擊,兩次被放逐,達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維艱,兇險異常,故有此憤世嫉俗之言。
誠然是憤世嫉俗之言。不過,在我看來,不僅憤世嫉俗而已。換言之,作者所“恨”的對象,也就是抱有遺憾者,也許還包括自己在內。
據載:劉禹錫于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即貞元二十一年被貶為朗州司馬。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得以回到長安??隙ㄊ切睦镉袣猓蛯懥耸住对褪曜岳手葜辆瑧蛸浛椿ㄖT君子》如下——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后栽。
明顯是諷刺當時朝廷的一班新貴。就因為這一首詩而再度被貶。十四年后,才又回到長安。想是舊事未忘,乃重游玄都觀,再題二十八字如下——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兩首詩,作者都是以桃花喻指新貴。前者,說這些新貴都是自己被排擠后發跡的后輩小子。后者,說一切在變,曾經的新貴眼下也不在了,自己這個長期遭受排擠打擊的人反倒又回來了。
這樣的詩作,誠然有解氣的作用。除了解氣而外,能解決什么問題呢?不妨設想,假如回到長安以后,他沒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他和柳宗元等多人的處境,會不會有可能是另一種情況?不寫那首詩不等于放棄自己的主張,更不等于屈服,寫了也僅僅是逞一時之快而已。正是從這樣的意義上審視,當一切都成為過去,作者回視來路,總結人生,在解剖別人的時候也解剖自己,解剖別人多一些寬容,解剖自己多一些自責,作為以君子人格自許的儒家知識分子,并不是多難理解和沒有可能的事。
順便說及,一個事變或者事件的發生,究竟是“心不如水”致“平地起波”,還是其來有自,勢所必然,由于人們的立場不同,理念有別,利益沖突,等等,看法是不一樣的。譬如說,歷史上風起云涌的農民起義,封建王朝之或血腥或狡詐的易姓換主,以及包括永貞革新在內的成功不成功的變法改革,等等,無不如此。要而言之,凡是符合歷史前進方向、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和提升生民福祉的事變或者事件,不管是不是有人以“心不如水”致“平地起波”看待,都應該加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