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路徑
(2016年版)
一、慢性丙型肝炎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診斷依據。
根據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蘭娟、任紅主編)以及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陽性超過6個月且現在為HCVRNA陽性,或6個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為輸血及血制品、靜脈吸毒、血液透析、多個性伴侶等)。
2.輕度的乏力、納差等癥狀或無明顯不適癥狀,可有或無肝掌、蜘蛛痣。
3.ALT、AST輕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陽性。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傳染病學》(2013年,第8版,李蘭娟、任紅主編)以及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離:血液與體液消毒隔離為主。
2.一般治療:
(1)適當休息:癥狀明顯或病情較重者應強調臥床休息,病情輕者以活動后不覺疲乏為度。;
(2)合理飲食:適當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導:通過健康教育或心理醫生。
3.藥物治療:
(1)改善和恢復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劑等)、退黃(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關鍵, 對具備適應證, 且知情同意下應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為 10-14 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潛血;
(2)血清HCV RNA、抗HCV、HCV基因分型、HBV-M、肝腎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抗核抗體(ANA)、甲胎蛋白(AFP),妊娠試驗(育齡期女性-必要時);
(3)心電圖、上腹部B超、肝臟彈性掃描(Fibroscan)、胸部X線片。
2.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肝臟病理組織學檢查;
(2)宿主 IL-28基因多態性分型
(3)上腹部增強CT或MRI。
(七)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保肝藥: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酸膽堿等。
(2)降酶藥:甘草酸制劑、雙環醇,用藥時間視病情而定。
(3)退黃藥: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等,用藥時間視病情定。
(4)抗病毒治療: ①抗丙肝病毒以藥物治療為主,α干擾素(IFNα)聯用利巴韋林(RBV)。IFNα包括普通IFNα和聚乙二醇化IFNα(PEG-IFNα);α干擾素聯用利巴韋林,用藥療程一般24-48周。②如不能耐受干擾素和/或利巴韋林副作用且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DAA)可及,可根據病毒基因型選擇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無肝硬化患者療程為12周;肝硬化患者療程為24周。
(八) 出院標準。
肝功能無顯著異常,無嚴重干擾素或利巴韋林、直接抗病毒藥物相關的并發癥。
(九)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
1.肝功能惡化,有重癥傾向者,應轉入肝功能衰竭診治路徑。
2.伴有其他基礎疾病或并發癥,需進一步診斷及治療或轉至其他相應科室診治者,應轉出本路徑。
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0–14日
時間 | 住院第1天 | 住院第2天 |
主要 診療 工作 | □ 完成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 □ 完成入院病歷及首次病程記錄 □ 擬定檢查項目 □ 制訂初步診療方案 □ 對患者進行有關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宣教 □ 酌情填報疫情卡并上報院感科。 | □ 上級醫師查房 □ 明確下一步診療計劃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
重 點 醫 囑 | 長期醫囑: □ 感染內科護理常規 □ 二級或三級護理 □ 普食 □ 血液體液隔離 □ 保肝藥物 臨時醫囑: □ 血清HCV RNA定量、血清HCV 基因分型、血清HCV抗體、HBV-M、AFP、血、尿、大便常規+潛血,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ANA、尿妊娠試驗(育齡女性-必要時); □ 心電圖、肝膽脾胰B超、肝纖維彈性掃描、胸X片 □ 其他檢查(酌情,肝組織活檢) | 長期醫囑: □ 感染內科護理常規 □ 二級或三級護理 □ 普食 □ 血液體液隔離 □ 保肝藥物 臨時醫囑: □ 甘草酸制劑(酌情) |
主要 護理 工作 | □ 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 □ 健康宣教:疾病相關知識 □ 根據醫生醫囑指導患者完成相關檢查 □ 完成護理記錄 | □ 基本生活和心理護理 □ 正確執行醫囑 □ 認真完成交接班 |
病情 變異 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 簽名 |
|
|
醫師 簽名 |
|
|
時間 | 住院第3-5天 | 住院第6-9天 | 住院第10-14天 |
主 要 診 療 工 作 | □ 上級醫師查房 □ 完成病歷記錄 □ 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用藥注意事項,并簽署用藥知情同意書。 □ 觀察病人使用抗病毒藥物后反應 | □ 上級醫師查房 □ 完成病程記錄 □ 復查血常規、肝功能 □ 完成住院期間第二周干擾素注射或直接抗病毒藥物繼續治療。 |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患者可以出院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出院記錄、出院證明書和病歷首頁的填寫 □ 通知出院 □ 向患者交待出院注意事項及隨診時間 □ 若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記錄中說明原因和繼續治療的方案 |
重 點 醫 囑 | 長期醫囑: □ 感染內科護理常規 □ 二級或三級護理 □ 普食 □ 血液體液隔離 □ 抗病毒用藥醫囑 臨時醫囑: □ 對癥用藥. | 長期醫囑: □ 感染內科護理常規 □ 二級或三級護理 □ 普食 □ 血液體液隔離 □ 抗病毒用藥醫囑 臨時醫囑: □ 對癥用藥 | 出院醫囑: □ 明日出院 □ 普食 □ 出院帶藥 □ 辦理隨訪手續 □ 囑定期監測HCV RNA、肝功能、血常規、甲狀腺功能、血糖及ANA等。 |
主要 護理 工作 | □ 基本生活和心理護理 □ 認真觀察干擾素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向醫師匯報并記錄 □ 認真完成交接班 | □ 基本生活和心理護理 □ 正確執行醫囑 □ 認真完成交接班 | □ 幫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等事宜 □ 辦理隨訪病歷手續及出院后治療指導 |
病情 變異 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 簽名 |
|
|
|
醫師 簽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