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間神經痛是指一個或幾個肋間發生劇烈疼痛,并隨咳嗽、呼吸、打噴嚏,疼痛加重,發病呈陣發性,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肋間神經痛兩種。原發性肋間神經痛較為少見,繼發性肋間神經痛多因鄰近器官感染,外傷異物壓迫所致。其中有胸膜炎、肋骨外傷骨折、主動脈瘤等胸腔疾病引起者,也有單純性因肋骨勞損導致肋間神經痛者。肋間神經痛屬于中醫學的“脅痛”、“胸痛”范疇。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氣不舒和寒邪客肋,閃挫跌仆等因素,引起氣血運行不暢,肝經氣滯和血瘀產生疼痛。
辨證要點
1.肝郁氣滯情志抑郁,肝氣不舒,肋骨疼痛劇烈,夜間、咳嗽、呼吸、噴嚏疼痛加重,每因情緒波動而疼痛發作。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2.瘀血阻絡寒邪客肋或肋骨損傷,閃挫跌仆,導致瘀血阻絡,不通則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澀。
治療要點
1.本病治療以消除疼痛為目的,因此治療以行氣化瘀、通絡止痛為原則。
2.單穴取穴
第一穴:內關穴,適于肝郁氣滯,瘀血阻絡型。
第二穴:外關穴,適于寒邪客肋,氣滯血瘀型。
3.治療方法用毫針治療。
操作方法
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夾雜用平補平瀉法。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2寸不銹鋼毫針,直刺內關穴0.5~1寸,得氣后,實證用瀉法捻轉,虛證用補法捻轉,虛實兼并用平補平瀉法捻轉。每間隔10分鐘捻轉1次,以增強針感,捻轉3~5次,每日治療1次。輕者7天為1個療程,重者10天為1個療程。
外關穴,腕背橫紋后2寸,尺橈骨之間,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用1.5寸不銹鋼毫針,直刺外關穴,深0.5~1寸,得氣后,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夾雜用平補平瀉法捻轉,每10分鐘捻轉1次,捻轉3~5次,輕者7天為1個療程,重者需2個療程。
病案舉例
驗案1:氣滯血瘀型
馬某,女,73歲,退休工人,2008年8月15日初診。
右肋下疼痛2天。初因情志不遂而發病,咳嗽、深呼吸、翻身、身體轉動而疼痛加重。患病以來因疼痛影響飲食、睡眠,情緒緊張,焦慮。檢查第七肋骨邊緣有壓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西醫診斷:肋間神經痛。
中醫診斷:脅痛。辨證為肝氣郁結,瘀血阻絡,不通則痛。
治則:行氣活血止痛,選內關穴。
針法:令患者坐位或仰臥位,前臂平放在桌面上,在腕橫紋上兩寸,兩筋之間,偏橈側,用28號1.5寸不銹鋼毫針,直刺1寸余。出現酸、脹、麻感,捻轉約2分鐘,右肋下疼痛立刻緩解。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捻轉1次,至酸、脹、麻感為止。僅治療1次。隨訪多次,半年內未反復。
按:肋間神經痛是指一根或數根肋間神經及肋間支配區域經常性疼痛。疼痛呈帶狀,放射至前胸、后背或肩部。咳嗽、用力呼吸和身體轉動,可使疼痛加重。本案針刺內關穴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可宣通上、中、下三焦氣機,平沖逆之氣。內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循行上胸膈,遍歷胸腹間,調理氣機。單取內關穴針刺,治療肋間神經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驗案2:肝郁氣滯型
馬某,男, 46歲,干部,2009年1月4日初診。
右后背肋痛2日。2天前,因勞累,加情志不遂,晚上后背肋痛,第2天呼吸、喘氣、翻身、轉身均疼痛加重,檢查局部無紅腫,第7、8、9肋骨下緣有觸壓痛,胸透無異常發現。飲食尚可,兩便調,睡眠安,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西醫診斷:肋間神經痛。
中醫診斷:脅痛。辨證為肝郁氣滯,瘀血阻絡。
治則:疏肝、寬胸、利氣,活血通絡。選外關穴針刺。
針法:局部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1寸半不銹鋼毫針直刺外關穴,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法捻轉,1~2分鐘,右后背肋疼痛明顯減輕,咳嗽、呼吸疼痛緩解,轉身靈活,未再疼痛,15分鐘運針1次,留針60分鐘,針后諸痛消失。第二天復診,后背早起略有疼痛不適感,用上方重復治療一次。此后,未再反復。
按:本案針刺外關穴,兩次獲愈,療效甚佳。外關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絡穴,其循行“……入缺盆,布腦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針刺外關穴可起到通行三焦氣血的作用,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目的。
驗案3:寒凝氣滯型
任某,女,70歲,2009年12月7日初診。
咳嗽、胸肋背痛5天。5天前因連續勞累加受涼,后背及兩肋疼痛,每咳嗽、深呼氣、打噴嚏、翻身,疼痛加重。某三甲醫院診斷為肋間神經痛,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未見顯效。來診時,后背左側第6肋骨及右側第7肋骨下緣均有壓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緊。
西醫診斷:肋間神經痛。
中醫診斷:脅痛。辨證為寒凝氣滯,瘀血滯脈,不通則痛。
治則:行氣活血,通絡止痛。治宜先選后溪穴,后選內關穴針刺。
針法:局部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平刺右側后溪穴,并透合谷穴,用燒山火補法治療,1~2分鐘左側后背有溫熱感,咳嗽、背后疼痛即刻消失,15分鐘捻轉運針1次,留針60分鐘,此后,左側后背未再疼痛、咳嗽。但胸前、兩肋仍疼痛,咳嗽,改刺內關穴針刺,用燒山火補法捻轉,1~2分鐘,胸肋疼痛、咳嗽又即刻消失,每15分鐘捻轉1次,共4次,針后咳嗽、胸痛未再反復。第2天復診,前胸后背疼痛均未反復。
臨證心得
肋間神經痛疼痛劇烈,隨著呼吸、打噴嚏、咳嗽疼痛加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甚為痛苦。西醫對癥止痛治療容易反復。我們用單穴針刺治療,取后溪穴或內關穴,能迅速控制癥狀,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肋間神經痛,胸背部位,取后溪穴燒山火補法治療,胸肋部位取內關穴或外關穴,用燒山火補法治療,均為1~2次治療獲愈,關鍵在于辨病和辨證相結合,循經治療,因此針刺后溪穴和內外關穴,用補法治療,是治療肋間神經痛的有效經驗。(山東省德州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 苗子慶 苗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