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書摘】


--序言--

1.老柯說:“你知道人生的秘密是什么嗎?就是這個。”(說著,他伸出一根手指。)
米契不解地問:“人生的秘密就是手指?”
老柯說:“人生的秘密就是只做一件事,就一件。只做一件事,其他的事都不值一提。”
米契又問:“那么,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老柯:“你必須自己找到它。”
老柯告訴我們的人生的秘密,其實也是成功的秘訣。
2.真正的成功人士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每天都會為當天要處理的事情排好優先次序,完成最緊要的事就像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剩下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博學的人會花時間學習,技藝精湛的人會花時間錘煉技術,成功的人會花時間做事,富有的人會花時間賺錢。時間是關鍵。成功總是逐步獲得的,一步一個腳印,一次做好一件事。

--第一部分謊言--

4.我們身處的時代被信息裹挾,新聞、廣播充斥雙耳,博客魚龍混雜,所謂“真相”不過是摻雜著巧合、意外甚至是陰謀的迷人假象,讓人信以為真。
5.“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同時做幾件事效率會更高”,“我必須更自律”,“能力要緊跟想法”,“要平衡生活的各個方面”,“我的理想太不切實際了”——以上想法達到一定的頻率,就匯集成了阻礙目標達成的6個謊言:
1)每件事都很重要。
2)同時處理多件事。
3)有規律地生活。
4)缺乏意志力。
5)試圖平衡生活的各個方面。
6)大即不佳。
--每件事都很重要--

6.在生活中事事好像都很緊急、都重要,于是我們忙里忙外好不熱鬧,但成功并不因忙碌而靠近我們。采取主動并不能保證你享受成果,花費時間頁未必能收獲效益。正如亨利·戴維·梭羅所說:“僅有勤勞是不夠的,螞蟻也是勤勞的。要看你為什么而忙。”事無巨細地接手一百件事,倒還不如只挑其中最重要的一件用心去做好。事情總有輕重緩急,多老未必多得,但盲目忙碌的情景天天都在上演。
7.其實“待辦事項清單”不過是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但它也可能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攔路虎。清單上靠前的事項不過是你先想到的事務而已,也就是說清單并不具備成功導向性。更明確一點兒來講,大部分的待辦清單其實是“存活清單”,只能幫你應付日子,對邁向成功毫無幫助。花大把時間檢查清單處理情況、追求整潔的辦公桌和塞滿垃圾桶帶來的成就感其實對于獲得成功毫無裨益。相比這樣的清單,你更需要一個“成功清單”,上面所有的內容都圍繞著你的終極目標。
8.萬事并非同等,有的事更重要,而且重要得多。參照帕累托法則,我們可將“待辦事項清單”轉變為“成功清單”。
9.80/20法則是成功的基本要求,但你可以更進一步去發揮。從20%中找出20%,再從中找出20%,直到你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10.付出與收獲不對等的現象隨處可見,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好好應用帕累托法則,成功便觸手可及。相較而言,總有一些事情是更重要的,而在這些事情里,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將這個概念內在化,你就獲取了成功的通關密碼。迷茫的時候,想想這個法則,讓它幫你找到你的目標。
11.別掉進“待處理事項”的陷阱,劃掉清單上的瑣事絕不能助你成功。每件事都不同,選擇最重要的事才會有所脾益。

--你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

12.多面手做的每件事都不怎么樣。
13.人類確實可以同時做兩件事,比如一邊走路一邊說話,一邊嚼口香糖一邊看地圖。但是跟計算機一樣,我們不可能同時專注于兩件事,不然就可能發生悲劇。奇怪的是,現代人恰恰就喜歡給別人留下“多面手”的印象,并覺得理所當然。例如,孩子邊做功課邊聽音樂,成年人邊開車邊打電話,邊吃飯邊玩手機。我們不是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是一直在暗示自己要同時做更多的事。這樣一來,原來做一件事的時間,現在我們希望可以做兩件甚至三件事。
14.啟動專注機制類似于聚光于某個點。兼顧兩個點不是不可能,不過這需要你“分散注意力”,而且不能出錯。兩件事一起做,注意力會被分散;三件事一起做,則必有一失。兼顧兩頭的潛在風險在于,其中一件事可能需要大量的注意力,或者搶占已在使用中的腦通道。
15.我們都知道工作時分心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我們都希望機長專心駕駛、醫生專心做手術。同樣,如果有人在工作時三心二意,我們就認為他應該受罰。我們期待專業人士業務嫻熟、認真負責,但在要求自己的時候,就降低了標準。難道我們不在乎自己的工作質量,不想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嗎?為什么我們做緊要事的時候還會分心呢?雖然我們的日常工作不像外科醫生做心臟搭橋手術般關乎性命,但它關系著我們自身或者他人的成功。因此,你的工作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或許在當下看來,你的工作的重要性并不彰顯,但各行各業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每個人不僅要完成任務,還要兢兢業業。試想一下,你若不珍惜,那么每天1/3的時間日積月累起來,對自己、對他人、對事業的損失將會多么大?想清楚這一點,你就會明白,如果不改變這種工作方式,你的事業將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殃及他人。
16.作家戴夫·克倫肖這樣寫道:“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人和事最值得我們重視。如果你只愿付出一部分關心及零碎的時間,若即若離,那么你失去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與他人的聯結。”每當我看到一對情侶用餐,一方努力溝通,而另一方卻在桌下玩手機時,我就會想起這段話。

--過上有規律的生活--

17.人們普遍相信成功人士是“自律之人”,他們都過著“規律的生活”。這又是一個謊言。實際上,我們不必再給自己增加條條框框了,調整并管理已有的規矩就已經足夠了。
18.成功的訣竅是選準一個正確的習慣,訓練自己,養成這個習慣。就這么簡單,你只需要做這么多。當這個習慣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時,你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自律的人了。無須方方面面都自律,你只要挑選最有用的那件事,堅持下去就可以了。你的目標就是選中一條規律,將它培養成牢固的習慣。
19.那么需要多長時間,自律才能變成習慣呢?倫敦大學的調查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答案。研究人員要求學生進行鍛煉或者控制飲食,并記錄下這個過程。調查結果顯示,養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66天。被測數據實際為最少18天、最多254天,但66天就可以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較簡單的習慣耗時較短,較困難的習慣耗時較長。自助小組通常鼓勵人們21天完成一次轉變,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這時不現實的。形成新習慣需要時間,所以別太早放棄。找到努力的方向,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動用所有的自制力去塑造它。
20.澳大利亞研究者梅甘·奧滕和鄭肯發現了習慣養成過程中的光環效應。在實驗過程中,養成好習慣的學生普遍反映壓力較小,沖動性購物減少,飲食習慣更好,酒精、香煙、咖啡因的攝入量減少,看電視的頻率降低,甚至攢著臟盤子不洗的情況也有了改善。動用自制力、保持好習慣不僅越來越容易,而且能夠惠及生活的其他方面。這些學生不僅規律地從事著主要任務,其他方面也受益頗多。

--意志力觸手可及--

21.“有志者事竟成”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決心滿滿,但被它誤導的人也不少。它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誤導人。絕大部分人過分強調“志”的作用,誤認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然而,正確地運用意志力遠沒那么簡單,不是使用蠻力就可以做到的。一味投入個人能量可能會令你忽略一個重要元素——時機,這才是重中之重。
22.在每天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意志力越強,成功越有保障。

--平衡工作與生活--

23.事實上,平衡只是無稽之談,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們想探究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這番追求不僅無法實現,而且會帶來傷害,具有破壞性。
24.沒有什么能達到絕對的平衡,從來都沒有。生活中看似處于平衡狀態的事物,無論多么不易察覺,其實都處在另一種狀態——努力平衡中。盡管“平衡”多被誤認為是名詞,但實際上它總是以動詞的形式存在的;盡管我們將平衡當作終將達到的狀態,但實際上,我們經常在調節平衡。“平衡的生活”是一個神話,它只是一個誤導性的概念,但大多數人都接受了這個概念,并將之作為有價值并且可以實現的目標,沒有人真正地停下來審視過這個概念。現在,我要你重新審視這個概念,我要你挑戰這個概念,我要你擯棄這個概念。平衡的生活就是一個謊言。
25.我們對“平衡”一詞聽到爛熟,便自然而然地將之作為追求的目標,但事實并非如此。目標、意義、重要性——這些都是成功生活的要素。可一旦我們追求成功時,生活就會失衡;當你致力于生活的首要目標時,便在追求平衡的道路上設置了障礙。
26.中庸有時是可取的,有時卻不行。要懂得什么時候該選擇中庸,什么時候要追求極致。究其本質,這便是智慧的真正開端。非凡的成就往往是在與時間的斗智斗勇中實現的。
27.我們不應該追求平衡是因為奇跡不會在中間點上發生,奇跡只有在追求極致的過程中才會發生。可是追求極致必定會帶來真刀真槍的挑戰,我們當然明白成功總在平衡之外,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失衡的人生。
28.取得事業成功的制勝法寶是時間上的無比專注和鉆研,跟加班時間沒有必然關系。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你就必須在繁雜事物中去粗取精,選擇最重要的事情、并為之付出足夠的時間。如此一來,你只會花零星的時間去應付其他事情,因此嚴重失衡將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個人生活,制衡的秘訣則是關注。關注你的心靈和身體,關注你的家人和朋友,關注你的個人需求——如果你想要幸福的生活,上述要素缺一不可。你既不能為工作犧牲其中任何一項,也不能為了某一項而放棄其他要素。你可以將生活的重心在這些要素中快速地調整,同時兼顧不同的要素,但是不能長時間地對某一要素置之不理。我們的生活需要嚴格的制衡。
29.失去平衡并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是:“你需要短線調整還是長線調整?”在生活中,你應隨時保持短線調整,避免長時間處于失衡狀態。短線調整能夠讓你顧及所有重要的因素,不至于顧此失彼。在事業中,你需要長線調整。要記住:若要做出一番成就,你就會長期處于失衡的狀態。長線調整能確保你專注與最重要的事,即使其代價是犧牲哪些相比之下沒那么重要的事情。在生活中,所有的要素一個都不能少,都需要顧及;而對于工作來說,取舍是常態。
30.詹姆斯·帕特森在其小說《蘇珊日記》中對生活與事業的權衡及其重心做了一番巧妙的比喻:“如果把生活想象成一場五球雜耍游戲,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誠信。你把球拋到空中,游戲就開始了。有一天,你會發現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掉在地上,它會彈回來;而其他的四個球——家庭、健康、朋友、誠信——都是玻璃做的,一旦掉了下來,就會磨損、破裂甚至摔個粉碎,到時再后悔已來不及了。
31.要想獲得成功就需要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并以此作為行動的指南。為重要的事情不懈努力的時候,你自然會打破平衡的狀態,將時間的天平向它們傾斜。此時,你面對的挑戰就不再是要不要走出平衡的狀態,因為你必須打破平衡,現在的挑戰是你要為重要的事情分配多長時間。你應該找到工作之外的優先事務,也要清楚哪件事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解決了工作中的首要事務后,你就可以從容地對付生活中的大事了,這樣也不會影響工作。因此,該工作的時候就好好工作,該玩的時候就盡情地去玩。
32.把工作當作一門必須掌握的技術或學問,這樣你就會花很多時間在這件事上,之后的每一天、每個星期、每個月甚至每年你都將處于失衡狀態。你可以將工作內容分成兩部分:最重要的事和其他事。把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做到極致,其他事情過得去就好——想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就必須這樣做。
33.你要明白,生活是由很多內容組成的。若要擁有幸福的生活,則需要你付出一定的時間來用心經營。一旦忽視了生活細節,你就會嘗到苦果。因此,你應保持關注,不能放松對制衡狀態的把控,這樣才能讓你的生活充滿活力。生活就該如此。

--大即不佳--

34.曾有人問我志存高遠是否現實,我沒有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他:“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你的極限在哪里嗎?”“我不知道。”他回答。所以,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進步方面的極限在哪里,所以擔心自己在浪費時間。如果有人告訴你,你永遠無法超越某一水平,或者要求你達到一個你自認為永遠無法超越的上限,你會怎么選擇?選擇低目標還是高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選擇更大的目標。為什么?因為你不想給自己設限。
35.對兒童的研究過程中,德維克發現了兩種行為思維模式:一種是發展模式,這樣的人通常眼光長遠,追求進步;另一種是固定模式,這樣的人會設定人為的限制來避免失敗。德維克稱,和擁有固定模式的兒童比起來,擁有發展模式的兒童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他們很少感到無助,并會做出更積極的努力,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知識。他們不給自己設限,而且更有可能發掘出自己的潛力。

--第二部分真理--

36.我發現:我們想得太多,計劃得太多,對工作和生活都分析得太細。結果,投入大量的時間既無效果,也不利于健康。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其實和成功關系不大。我們不懂得管理時間,實際上成功的關鍵并不在于我們做的所有的事,而在于我們能夠做好的關鍵的幾件事。
37.關鍵問題將所有問題都歸納為一個問題:“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為何做了這件事就會讓其他事都變得更簡單或是不必要了呢?
38.你要是把可能做的每件事的每個細節都想清楚,那肯定會把自己給逼瘋的。我不會這么做,你也不用這么做。從大事著手,看看你做完之后走到哪一步了。時間一長,你就會找到感覺,知道什么時候該考慮大局、什么時候該關注焦點問題。
我的身體……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達到飲食的均衡?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讓自己堅持鍛煉?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釋放壓力?
我的私生活……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提高某方面的能力?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騰出時間做某事?
我的重要圈子……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改善我和另一半的關系?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讓家人變得更加堅強?
我的工作……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保證自己能夠實現目標?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幫助整個團隊獲得成功?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使我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我的生意……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增強競爭力?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提高產品的質量?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增加利潤?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我的財富……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增加我的凈資產?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增加投資中的流動資金?
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能還清信用卡賬單?

--第三部分成就卓越--

39.問問身邊的人,他們最想要的是什么?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幸福。雖然我們都有各自特定的答案,但幸福仍是我們最渴求的,也是我們最難領會的。無論起初的動機如何,我們一生中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快樂。但我們都錯了,幸福并不會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出現。我們的一生當中最重大的挑戰之一,便是確保自己的生活目標不要像那個乞丐的碗一樣,如欲望彌漫的無底深淵,不停地侵蝕著每一件令我們開心的事物。
40.我們總是期望通過金錢和物質給自己帶來快樂。從一定程度來講,這的確奏效。錢財能讓我們的幸福感倍增,但這種感覺維持不久,很快又會被打回原形。翻開歷史的篇章,幸福一直都是人們思量、探討的話題,而且大家得出的結論驚人地相似:錢財永遠不可能帶領我們駛向幸福的彼岸。因為每當我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我們便會很快地習慣它們的存在,幸福感也就漸漸隨之消散了。這種情況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最終百無聊賴的我們又開始追逐下一個獵物。
41.那種有著相當高的收入又不用為經濟目標而拼命賺錢的人,在我眼里才算是富足之人。可是請注意,任何同意這個觀點的人都將面臨一個挑戰:要做到經濟富足,就必須心懷目標。也就是說,若沒有目標,那么你永遠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否賺到了足夠的錢,也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富足的人。這也不是說賺更多的錢不能使你開心。從某個角度來說,無疑錢越多你就會越開心,但好景不會長。因為掙錢越多,你就會越有動力,到最后,不停地掙錢就會讓你產生依賴性。俗話說:“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但你要萬萬當心,幸福也是會“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為了賺錢而賺錢,不會給你帶來你所期望的幸福。當你懷揣著一個更宏大的目標而不是更滿的口袋時,幸福自然回來敲門。這就是為什么說,幸福會在追尋它的過程中悄悄降臨。
42.選擇一個方向,邁開腳步,看看自己是否喜歡這條路。時間會為你帶來更清晰的視野。如果你發現自己興致全無,那么再改變想法也不晚。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掌舵。
43.我們每一天都要面臨各種選擇。我們會問自己:“我要做什么?我應該做什么?”如果沒有目標和方向,“我要做什么”這個問題就會讓我們茫然無措;如果有了目標和方向,你就會采取行動去你必須去的地方。一旦我們的生活有了目標,如何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行事便勢在必行。
44.為了取得成功,要為以下3件事預留時間:
1)留出空閑時間。
2)留出做優先事務的時間。
3)留出做計劃的時間。
45.留出空閑時間:
       特別成功的人每年都會以計劃空閑時間作為開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明白自己需要空閑時間,而且他們花得起這段時間。的確,最成功的人僅僅將自己的工作時間看成是兩段假期的間隔;而最不成功的人則認為自己不應該休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值得或沒時間休息。所以,我們要提前規劃休息時間,將工作時間圍繞其管理,而不是相反的情況。我們會讓其他人知道自己離開的時間,他們也可以據此提前規劃。如果你想成功,就請用時間管理來充實、回報自己吧。
       預留出長的周末和假期用來休息,你會更好地放松,之后就會更高效。萬物都需要休息,以便更好地運轉,人類也一樣。
       休息與工作一樣重要。有一些成功人士不注意休息,但我們不應該把他們當成榜樣。他們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不休息,缺乏休息會嚴重影響健康。
46.留出做優先事務的時間:
       是的,你沒有看錯。最重要的事只能排第二。為什么?因為如果你忽視了自己的休息時間,那么你就無法保持成功的狀態。一定要留出空閑時間,然后留出做優先事務的時間。
       那些最高效、最成功的人,他們每天的安排都圍繞著那一件最重要的事。他們每天最重要的約會是與他們自己相約,而且他們不會爽約。如果提前完成了任務,他們就不會認為這一天已經結束,他們還會考慮如何利用剩余的時間。
       這種方法關鍵在于盡早規劃自己的時間。每天早晨給自己短暫的洗漱時間,然后就可以從做優先事務著手,開啟新的一天的日程。
       我覺得一天規劃4個小時比較好。你沒有看錯,我重復一下,一天4小時。說實話,這已經是最小值了。當然,如果你想規劃得更久,也是可以的。
       在《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一書中,史蒂芬·金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我的日程安排得很清晰——上午用來處理新事務,比如撰寫文章;下午用來打盹兒和寫信;晚上用來讀書、和家人在一起、玩游戲、做些工作上緊急的修改。基本上,上午是我最重要的寫作時間。”一天4個小時或許比史蒂芬·金的描述更讓你感到驚訝,但無人可否定他的成就——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最多產的作家之一。
       保羅·格雷厄姆在2009年發表的文章《執行者的時間表,經理的時間表》中低估了人們對大量時間預留的需要。他作為創業投資公司YCombinnator的創始人之一,認為員工時間安排的方式與公司文化相關,正是它們阻礙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格雷厄姆把所有的工作職責分成兩類:執行者(執行或創造)和經理(監督或指導)。“執行者”需要占用大量的預留時間,用來寫編碼、推敲某個觀點、產生領導效應、招聘新員工、生產產品或者執行項目和計劃。“經理”時間則被分成了幾個部分。這段時間被分配給了接連不斷的會議,因為監督者或指導者有權讓“其他人跟隨自己的步驟”。如果將執行者時間也算入會議時間,就可能產生很大的沖突,他們將沒有推動自己和公司前進。格雷厄姆看到了這一點,于是把YCombinnator的公司文化設計成以執行者時間表為準,所有會議都集中在一天的末尾。
       成功意味著你要在上午做一個執行者,在下午做一個管理者。你的目標就是完成優先事務,如果你不為優先事務預留時間,你就肯定完不成。
47.留出做計劃的時間:
       留出做計劃的時間,這時反思自己目前所在位置和目標的機會。對于年度目標,時間表要在一年的晚些時候做,這樣你就可以看到大致方向,但也不能太晚,不能影響了下一步計劃。想想自己的長期目標和5年目標,再衡量以下自己未來一年必須有多少進步。我們可能會加一些新目標進去,修改一些目標,或者去掉一些不重要的目標。
       每周留出一小時反思自己的年度目標和月目標。首先,問問自己當月要做什么才能保證年度目標的實現。其次,問自己這個星期要怎樣做才能保證當月目標的實現。實際上,我們應該問:“根據我現在的情況,我本周有什么樣的優先事務才能保證實現我的當月目標和年度目標?”我們就是在擺多米諾骨牌。考慮一下自己需要多少時間,并在日程安排上留出來。實際上,當我們為計劃留出時間時,我們也是在規劃自己的時間。
48.因為預留出來的時間段,所以我們要保護這些時間段。盡管預留時間段并不困難,但保護預留的時間段卻并不容易。你的工作就是保護自己的時間段不受他人干擾,同時也要防止自己的干擾,因為有時你自己也會忽略這一點。維護時間段最好的方法是擁有堅定的意志。有人想約你出去的時候,你只要說“不好意思,我剛好有事”,然后提出替代方案。如果那個人覺得有些失落,你只能表示同情但不能改變自己的決定。那些最擅長管理自己的時間的人每天都在這樣做,他們總是在維護自己最重要的約定。
49.比較麻煩的是處理來自重要人物的要求,你怎么拒絕他們(包括你的老板、重要客戶、家人,還有那些很緊急的請求)呢?你可以表示同意,但答應后,要問一句:“我在……(某個時間)前做完可以嗎?”通常情況下,他們的請求更多是讓你立刻去做某項任務的請求,但不需要立刻完成,所以提出要求的人需要的答案大多是“這件事情我會完成的”。有時,一件事確實需要你馬上完成,那么你就要立刻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去完成它。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要堅守一條原則——“如果你不完成,你就會被換掉”,同時重新規劃你的時間。
50.最后一個阻礙你按時間表行事的因素,就是不要放松自己的思想。日子一天天過去,對其他事情的需求而非對優先事務的需求或許是我們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你的生活中并非只有優先事務需要處理,還是有很多瑣事要去完成。所以,一旦想到什么瑣事,就要在工作日程上寫下來,再回頭做你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你要將腦袋清空,按計劃去完成你該做的事即可。
51.通過預留時間的辦法達到理想效果需要三個承諾。第一,必須達到精通的程度。精通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如果希望獲得最佳的效果,就要明白你需要最大努力。第二,要不斷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令人最沮喪的事情莫過于自己盡最大努力卻無法達到最好的結果。第三,主動反思自己為完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所做的一切。將這三條銘記于心,通過奮斗以達到卓越。有關最重要的一件事的三個承諾:
1)達到精通。
2)從“E”到“P”。
3)遵循問責周期。

--達到精通--

52.對于精通的客觀看法是,你必須在最重要的工作中做到最好。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在這條路上要不斷地學習從初級到高級的經驗和技巧。你可以這么想:空手道白帶學院也知道黑帶的一些技巧,他們只是練得不夠多,做不到像黑帶那么好。在黑帶階段的創新來自于對白帶階段的基礎的精通。因為你需要不斷追求更高的水平,精通實際上就是精通你已經掌握的,以及學習你所不知道的。也就是說,我們精通的是已經過去的事情,而要學習的則是將來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說精通是一段旅程。
53.最關鍵的一點在于,你對某種技能的精通會隨著時間的投入而不斷提高。米開朗基羅說過:“如果人們了解我為了達到高超的水平而付出的努力,就不會感到美好了。”他的觀點很明確。開始一項任務,不斷重復練習,最終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54.在追求精通之路上,不論是你的自信心還是你獲得成功的能力都會與日俱增。你會發現,追求精通與其他追求并無差異。最讓人驚喜的是,你若將追求精通的方法當成一個平臺,那么將提高做其他事情的速度。知識產生知識,技能培養技能。這樣,未來的多米諾骨牌才更容易被推倒。

--從“E”到“P”--

55.許多人意識到,盡管他們付出了所有努力,也沒有把事情做到最好,因為他們不愿意改變自己做事的方法。精通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并盡力做到最好。不斷改進自己的做事方式,才能從預留時間中獲得最大值。這就叫從“E”變成“P”。
56.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開始新的一天:活力四射(entrepre-neurial)或者目標明確(purposeful)。前者是我們通常都會采取的方法——看到想做的事情或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會精神百倍地將它完成,無論這個任務是什么。所有的自然能力都是有“天花板”的,包括所得、效率和成功。如果你的努力與結果是成正比的,就請繼續前行。但當你在做最重要的那件事時,難度很大,這就需要另一種方法——目的法。
57.高效的人不認為他們的方法是具有局限性的。如果他們遇到了限制,他們就會尋找新的思維模式和方法。他們會暫停下來,確認自己的選擇,一旦他們選擇了最好的路,就會堅持不懈地努力。讓一個“E”型人去砍一些柴火,他會扛著斧頭徑直走進樹林。但是,“P”型人可能會問:“哪兒有電鋸?”在他們的思維中,一個人可以超越自身能力取得突破、完成任務,你只需全力以赴。
58.如果你希望在生活中實現突破,你就不能給自己要做的事情套上枷鎖。在精通之路上,你會發現自己在不斷挑戰新事物,你應該擁有開放的心態,歡迎新觀點、新方法。目標明確的人僅有一條原則,即“不同的結果需要不同的過程”。將這個原則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你的人生或許就會有所突破。
59.很多人都是這樣:達到一定高度后便停滯不前。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我們在精通之路上要不斷提高標準,不斷挑戰自己并打破限制,永遠擁有學徒的心態。這就是身兼作家和記憶冠軍的喬舒亞·弗爾所謂的“還行柏拉圖”(OK plateau)階段。他用打字這個例子進行解釋。如果只有練習時間是重要的,那么在我們的工作生涯中,我們需要打出成百上千份備忘錄和電子郵件,這樣打字速度會從小雞啄米一般上升到每分鐘100詞。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只是達到了普通的程度,然后就不再學習了。我們用“自動駕駛”模式飛行,就會遇到最常見的成功的“天花板”,即“還行柏拉圖”階段。當你追尋成功、完成優先事務時,絕不能接受“還行柏拉圖”階段或者其他形式的成功“天花板”,打破瓶頸只有一種方法——“目的法”。
60.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剛開始時都很有沖勁兒,會傾己所能,竭盡全力。使用“E”方法達到目的會很舒服,因為這個過程很自然。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狀態和喜歡使用的方法。但它是有限制的。如果“E”是我們唯一的方法,我們就是在為成功人為地制造限制。如果我們使用“E”方法,然后到達了成功“天花板”,我們就會一次又一次碰壁,但永遠無法超越。這種狀態導致我們無法忍受失落,最終另辟蹊徑。當我們認為自己已經發揮了最大潛能,考慮如何前進時,這個問題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做下一件事時又重新煥發出熱情和努力,之后再次碰到“天花板”、再次失望、再次放棄,然后又轉向其他地方。
61.若使用“P”方法去面對同樣的限制,情況或許會不同。目的法意味著:“我仍然希望不斷上升,那么我有哪些選擇?”這樣你就可以通過自我提問的方法把選擇面變窄,直到確定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它可能是使用新模式、新系統,或者兩者都有、有備無患。這些步驟的實施需要思維、新技巧,甚至新關系。最開始你會不太習慣,但沒關系。目標明確常常會讓你感到不自然,但當你達到目標時,就會發現這也沒什么。
62.當你拼盡全力做事但結果卻不盡人如意時,你就應該拋棄“E”方法并啟動“P”方法。你要尋找更好的模式、系統和方法,它們會把你帶得更遠。此外,使用新思維、新技巧和新系統幫助你行動。在預留時間段里變得更有目的性,你的潛能才會被激發出來。

--遵循問責周期--

63.一個人既可以成為自己生活的締造者,也可以成為它的犧牲品。你只有兩個選擇——負責還是不負責。這聽上去有些殘忍,但確實是真理。每天我們都會選擇其中一種,其結果會跟隨我們一生。
64.在生活中學會負起責任的最快方法就是找一位與自己一起負責的人,比如你的人生導師、朋友等。不論哪種情況,最關鍵的是組建這種責任關系,給對方說出實際情況的權利。他要對你的表現給出真實、客觀的評價,不斷提出期望,在關鍵時刻進行頭腦風暴,甚至具有相當高的技能。一旦建立起這種關系,效果便會漸漸顯現出來。
65.埃里克松對精通的研究確認了精通與訓練之間的關系。他認為:“門外漢與三種精通者之間最重要的區別是,精通者在未來更愿意尋找相關的老師來指導他們,而門外漢則很少做類似的練習。
66.一位有責任感的合作者有利于幫助你提高效率。他們會讓你保持誠實,并且一直走在正軌上。他們對你的下一個進度報告的期待就可以激勵你做得更好。在理想狀態下,人生導師可以讓你把自己的表現最大化,這也是你做得最好的原因。這種訓練將通過三條承諾幫助你實現目標。在精通的道路上,在從“E”到“P”的過程中,在遵循問責周期中,人生導師是非常寶貴的。事實上,任何一位成功人士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都有某位導師的幫助。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專注于卓越的成果,你將找到一位人生導師幫助你抓住最佳機遇。
67.降低效率的4個小偷:
1)不會說“不”
2)害怕混亂
3)糟糕的健康習慣
4)逆境

--不會說“不”--

68.沒有人比喬布斯更明白細節的作用。作為蘋果公司的創建者,他曾放棄過一些產品。1997年,他回歸蘋果公司,兩年間他將公司的產品由350個降為10個。也就是說,他要拒絕340次,更不用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拒絕的其他建議了。在1997年MacWorld軟件開發者年會中,他解釋說:“說到專注,你以為就是說'是’,其實恰恰相反,專注是說'不’。”喬布斯的這句話基于他的卓越成就,他明白只有一條路可以達到目的地。可見,喬布斯是一個會說“不”的人。
69.通常情況下,回答“是”的藝術與說“不”很相似。同所有人說“是”,就等于對所有人說“不”。每多一份工作,你在每份工作上的效率就會降低一些。因此,做的事情越多,就越不容易成功。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事實上,在做這類嘗試的時候,最不可能取悅的大概就是你自己。
70.學會說“不”并非是一個成為隱者的秘方,恰恰相反,這是獲得最大自由與靈活的方法。你的才華和能力為資源有限,你的時間也不是用不完的。因此,如果不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生活很可能就會變成你不希望看到的樣子。

--害怕混亂--

71.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有一個很令人不快的因素:不整潔、混亂。 當我們不知疲倦地工作時,雜亂也就占據了我們的空間。專注于最重要的一件事時,混亂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們處理最重要的工作時,世界還在運行。你為優先事務傾注心力時,世界也在高速運轉著。不幸的是,世上沒有暫停鍵或停止鍵,我們不能故意將生活節奏放慢。影響效率的最大因素是你不愿看到混亂,或者說不愿意用創新的手段處理它。
72.當你為成功奮斗時,混亂也會出現,而且你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會混亂,其程度與你投入到優先事務的時間成正比。你要做的就是接受,而非反抗。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警告我們說:“你在大張旗鼓或充滿激情時所做的任何事都會招致混亂。”所以,你應習慣混亂,并克服混亂。
73.在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總有些事是無法忽視的,包括家庭、朋友、寵物、個人信仰或者重要的工作項目。在任意時間段里,你都可能被一些因素影響。我們不能讓時間停止,那該怎么辦呢?就這個問題,我被問過很多次。每當我在演講結束時,一些人就會舉手發問:“作為一個單親家長,我該怎么辦?我要養活年邁的雙親,該怎么辦?我有很多必做的事,該怎么辦?”這些問題很普遍,下文就是我的答案。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安排時間。每個人的情況都有其特殊性。根據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你可能有年邁的雙親、年幼的孩子,一天之內屬于你自己的時間只有幾小時。但是,你不應成為周圍環境的犧牲品,不要告訴自己:“我就是做不到。”
74.每天專注于最重要的那件事,卓越的結果最終會到來。那時候,你就有能力和機會處理這種混亂的情況了。因此,不要讓它降低了自己的效率。不要害怕雜亂,學會與它共處,相信你在最重要的一件事上的專注會讓自己克服這些困難。

--糟糕的健康習慣--

75.如果人們不理解優先事務的作用,他們就會盡量多做,但因為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結果就是他們最終和自己簽下了一個恐怖的合約:用健康換取成功。他們熬夜,不按時吃飯或者吃得不好,完全不運動,導致體能下降,健康的家庭生活成了默認的犧牲品。為達到目標,他們用健康做賭注。但這個方法不僅不利于工作,而且很危險,畢竟一旦失去健康,你便失去了一切。
76.當你工作時,專注于你的優先事務。如果你像我一樣,早晨有要做的重要事務,你就騰出一個小時先做完。不要虛度時光,不要放慢速度。把工作臺打掃干凈,開始做最重要的事情。中午休息一下,吃午飯,在一天結束時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瑣事上。

--逆境--

77.你周圍的人或許比你想象的更重要。與他們合作,你就要接受他們的某些態度。從同事到親友,如果他們普遍不太滿意你的工作或對此不聞不問,那么他們的消極態度多少會影響到你,因為態度是會傳染的。你可能認為自己很強大,但沒有人可以強大到永遠不受消極態度的干擾。因此,多和充滿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消極的態度會“偷”走你的能量、努力和決心,支持你的人會鼓勵你、幫助你。與有成功信念的人為友,會產生被研究人員成為“成功向上螺旋”的現象——你會漸漸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終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
78.我這樣說似乎太過于簡單了,但為了實現終極目標,你必須明白,外界環境很重要。如果環境中充滿讓人分心、不安定的事物,你就很可能在一些不該做的事情上花費大量時間,前進的道路也會受阻。想象一下你在減肥的日子里走過一個用糖果做成的走廊是什么感覺。有些人很容易抵制住誘惑,但大多數人會邊走邊吃。
79.你可以嘗試一下,沿著你習慣的路徑走,屏蔽所有的效率“盜賊”。對于我來說,家里的干擾因素就是電子郵件、早報、早間新聞、鄰居遛狗的聲音。這些本來并不是壞事,但我已下定決心,首先應完成優先事務。因此,我很快地回郵件,并且關上電視。我明白,只有成功地清除障礙,才能逐漸接近成功。
----
80.若要取得卓越的成果,你就要從小處著手。盡可能地專注于小事,它能簡化你的思緒,讓你更清楚自己必須做什么。無論你想得再大再廣,只要你清楚自己前進的方向,滿足了必要條件,你就會發現,一切成功都得從小事開始做起。
81.一個行為依賴于另一個行為,一個習慣依賴于另一個習慣,一次成功依賴于另一次成功。只有將多米諾骨牌擺放正確,才會產生連鎖反應。一旦開始追求卓越,你就要找到能起杠桿支點作用的那一次行動,以便開啟多米諾骨牌效應。連鎖反應會讓生活踏浪前行,不斷發展,這也意味著即使目標就是成功,你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堅持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只做最重要的一件事的見識與動力,就會賦予你擁有成功和幸福的能力。但一切都不會自然地發生,你必須做些什么,才能實現它。
82.倘若你能回到過去與18歲時的自己交談,或穿越到未來拜訪80歲時的自己,你想從誰那里聽取建議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假設。就我自己來講,我愿意請教年長的自己——這個“我”具有更深更廣的洞察力,充滿了經歷人生滄桑的智慧。那么,一個更年長、更睿智的你會說些什么呢?“過你自己的生活,充實一點兒,別害怕。要活得有目標,永遠別放棄。”努力很重要,沒有它你永遠不可能成功,永遠不可能做到最好。成就很重要,沒有它你就發掘不出自己真正的潛能。追逐目標很重要,否則你的幸福永遠不會持久。終于自己的信念,過你想過的生活,最終你可以無悔地說:“很高興我去做了”,而不是“真希望我當時做了”。
83.為什么我會想到這些?很多年前我開始試著思考,我想過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我拜訪了很多比我資深、比我有智慧、比我成功的人士。我不斷地調研、閱讀、尋求建議,最終參透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衡量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價值,但其中最顯著的途徑就是看看自己是否一生無悔。生命太短暫,我們沒有時間去積壓那些本可以做而沒有做的遺憾、本能夠做而沒有做的遺憾,以及本應該做而沒有做的遺憾。


****************
1.不知道是翻譯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感覺有些段落邏輯性比較混亂。自律那一部分指的是不需要方方面面都自律,只需要在某個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即可。
2.關于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首先,平衡本身并不存在,也不切實際,總有需要著重面對的一個方面,此時對于其他方面勢必就顧及的少了,這時候肯定就不會平衡。作者并沒有給出工作與生活之間該如何做,只是說到不要過長時間工作。工作方面,會是一個長期不平衡的狀態,抓重點放次要沒有問題。生活方面,需要在各個方面保持隨時調整,某一時刻對待自己的健康,某一時刻抓住孩子的成長,某一時刻關心夫妻的聯系等等,總之,需要關注各個方面,而不要讓某一個方面長時間沒有得到關注。
?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教育讀書】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平衡工作與生活,那只是一個神話
你,真的會和時間相處嗎?
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會領先于這個世界
想要成功,就不要再關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只有一件》讀書筆記,為什么有些人可以一直成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高台县| 土默特右旗| 华亭县| 双江| 平阳县| 康平县| 巫山县| 焉耆| 南平市| 特克斯县| 蒲城县| 封丘县| 古田县| 福贡县| 寻甸| 永泰县| 德化县| 道孚县| 丰镇市| 涿鹿县| 昌平区| 柏乡县| 浙江省| 梅河口市| 江陵县| 石棉县| 固原市| 林西县| 福安市| 嘉定区| 郓城县| 公安县| 烟台市| 安阳县| 高要市| 老河口市| 宝鸡市| 武胜县| 华容县|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