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十巴仙
壹
考前之夜,腦中無貨的學生開始挑燈復習,真是驚心動魄;上周就通知今天下班前要交的年終總結,到今早還沒動筆,下班前非得憋一篇出來;下周要出國旅游,今天才開始去辦簽證。
這種老虎追在屁股后面的滋味,好不好受?
這樣做的人是一類“膽大者”。他們得知deadline(死線/最后期限)后,不急于應付(例如繼續(xù)安逸或玩耍),直到deadline前夕再卯足了勁兒趕工。往往天縱“膽大者”,他們竟能趕在deadline前把任務完成。“Deadline是第一生產(chǎn)力” 在這種情境下似乎找到了正解。
人們普遍認為在deadline的壓力面前會更有動力,從而有效地趕進度過關。這種不到“死”不做事,做了事又不用“死”的經(jīng)歷,讓人覺得刺激,會不會還上癮呢?
“膽大者”雖往往能“得逞”,卻也面臨風險,計劃趕不上變化。復習當夜,萬一要陪發(fā)燒的“另一半”去看醫(yī)生,那第二天豈不是要裸考了?要是當天老板指派事情做,年終總結豈不是沒空寫了?要是大使館辦簽證出乎意料地磨嘰,那旅游計劃豈不是完全打亂了?
Δ 把事情都壓在deadline前做,猶如飛機低空飛過,勉強過關,風險其實很大
也許是怕這些風險,或是怕來不及,就會出現(xiàn)一群“保守者”。他們也贊同deadline對人的鞭策作用,而心里的危機感卻會強烈很多。在得知deadline后,他們會立刻加快腳步、相對“勻速”地趕工,務求多利用時間、穩(wěn)扎穩(wěn)打地完工。
“膽大者”和“保守者”孰高孰低,一言難以蔽之,能在deadline前把事情搞定就是王道。(即為:復習到有把握,寫完年終總結,拿到簽證)
貳
三國時期,周瑜有心刁難諸葛亮,讓他在十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箭。識破詭計的諸葛亮竟不要求寬限時間,反而提出三天就可完成。結果,他果真在第三天才動手“造”箭,即用計騙曹軍送了他十幾萬支箭。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諸葛亮不是犯賤地想用短一點的三天來逼自己爆發(fā)小宇宙,造出十萬支箭來,而是他熟知天象,深知曹操多疑,有信心在第三天夜里起霧時讓曹操上當。
諸葛亮敢提前deadline,堪稱胸有成竹的殿堂級“膽大者”(千萬別亂學他)。周瑜自愧不如,因為他覺得就連十天期限還給少了呢(笑)。
與“膽大者”相比,有一種“淡定者”也不遑多讓。他們就算沒按時完工,也有辦法hold住后果。
電影《一代宗師》原定于2012年12月18日上映,可導演王家衛(wèi)有點慢勁頭(其實是慢工出細活),臨近上映前還在反復剪輯,發(fā)現(xiàn)來不及交貨后就將上映期延到翌年1月8日。王家衛(wèi)很淡定,對趕deadline很隨緣,且一言不合就延遲deadline(這部電影不止一次延期了)。
Δ 《一代宗師》從2009年底開拍,2013年初才上映,弄了三年多(加上籌備還不止),不怕得罪人,不想著快點收回成本,原定的12月上映也推遲了,制作方是有多淡定
這么說來,“膽大者”自信能在deadline前趕完任務,即敢于和deadline在“軍事”上正面交鋒;“淡定者”能設法延遲deadline,即有資格與deadline在“政治”上談判協(xié)調。
叁
就怕有人沒法延遲deadline,卻無端地自信能在被deadline追到前搞定事情。這么做不是有勇氣,不是飆情商,而可能是無知者的無畏和莽撞。
也怕有人在得知deadline后,盡管擔心無法按時完成任務,卻還犯著“拖延癥”或“注意力缺陷障礙綜合癥”。也許他們真被deadline逼近到無退路時才能短暫性治愈。
Δ “膽大者”和拖延癥什么的,都是這么安排時間的(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如此緊卡deadline做事,等于是孤注一擲,急工出粗活的弊端還是其次,完不成活才是“致命”的。沿著deadline(死線)走的人,也算是line walker(走在“死活”邊緣的人)吧。弄不好,過了deadline就讓人go die(狗帶)了。
Δ 《使徒行者》的英文名line walker意指“走在黑白邊緣的人”,當臥底不好受啊。同理,在deadline邊緣走的line walker也不會怎么好過
如此處事既無“膽大者”的爆發(fā)力(只得其形),也無“保守者”的耐心穩(wěn)重,更無“淡定者”的延期魄力。這樣的“三無”人員,要有自知之明。
看看那些在deadline面前還被內(nèi)外因掣肘的可憐人吧。
有時deadline來得緊,他們根本沒機會喘息,被逼即刻忙起來。例如老板今天才通知你明早講個報告,那還不加班加點?
有時deadline之前百事纏身,他們無暇做正事兒。例如同事請假,老板讓你做替工,你本來忙著趕本職工作的進度,卻要分神照顧“兼職”。
有時條件或能力不足,他們即便分秒必爭、全力沖刺,也沒法在deadline之前達到要求。例如比武前武功平庸的人再怎么練習,也難以取勝強勁的對手,除非偶遇武林秘籍。
相比這些可憐人,大部分人在大部分deadline情況下還是有得選的。我不認為“保守者”占據(jù)什么戰(zhàn)略制高點,不過他們不忽視deadline前的余裕時間倒是值得借鑒。為了不在deadline越追越近時讓自己“身犯險境”,從而發(fā)出“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嘆息,你懂怎么做的。
“Deadline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句話我只同意一半。我不是質疑它做生產(chǎn)力的資格或是排第一的名次,而是覺得它有時追不死你累死你,生產(chǎn)完不成還攤上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