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億美元為紐約亞洲藝術周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緊接著國內拍賣行也拉開了春季大拍前的熱身賽,中國嘉德、北京榮寶、北京匡時等大咖們已率先上陣,尤其是今天開拍的中國嘉德最為惹眼,不僅因為這是嘉德開創四季拍十周年的紀念日,更因為在國際市場回暖的刺激下,國內市場急需增強信心,可喜的是,就目前已經成交的狀況來看,嘉德不負眾望,像“德華堂藏畫”專場可謂開門紅,100%成交,獲得白手套頒獎。而中國嘉德陶瓷部總經理劉越也認為:“嘉德四季作為國內拍賣的風向標,人氣不錯,信心構筑市場。”那么,嘉德四季中到底有哪些含而不露、露而不顯的風向標呢?我們一起來揭秘吧。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觀察,從2005年至2014年,嘉德四季每年的第一期拍賣會是四期中成績比較傲人的,自2011年之后,成交額基本穩定,成交量卻持續放大,可見拍品的選擇更傾向于性價比更高的普通拍品,逐年上升的成交率也印證了這個選擇的正確性,同時也符合“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拍品遴選原則,可以說,嘉德四季是春秋拍的風向標,也是中低檔文物藝術品的拍賣會,打通連接大眾收藏和高端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之間的連接渠道。近年的成交量的提升難以拉動成交額的提升,因市場是金字塔結構,大量普品在金字塔底部吸引更多藏家加入,擴大普品市場也是藝術市場整體擴大的基石,在非春秋大拍上,實在的價格是吸引買家,也是保持買賣熱度的一個關鍵。
2015年嘉德四季第41期上拍量4805件作品,共開設專場14個,自2012年起數量是逐年上升至2014年的20個專場,但2015年設置的14個專場屬最近5年來最低水平,拍品的數量卻較2014年同比增加53%,也如同預展中所見,專場的濃縮是品類更集中、學術梳理更專業的表現,也是拍品結構調整中的嘗試。
與此同時,成交率與成交量的對比可見,成交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的高位,作為春拍的風向標,可見,每年嘉德四季第一季的拍賣運作得相當成功。此外,今年的書畫與瓷雜的品類結構調整以及拍品與專場設置也都出現了新看點。
書畫板塊:成交穩中有升 當代書畫市場看好
觀點一:嘉德四季書畫板塊成交額或維穩
中國嘉德四季書畫部總經理賈云濤指出,“嘉德四季具有不可或缺的市場前瞻性,它能給這個市場帶來非常多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如同市場的風向標。” 可以說,嘉德四季每年第一季拍賣更如同市場的試金石和風向標。從2012年至2014年嘉德四季中國書畫板塊的市場行情走勢圖來看,基本上每年的第一季拍賣無論從專場數量、上拍量、成交量,甚至成交額來看,都高于后面三季,。可以看出在四季拍里,中國嘉德對第一季的拍賣重視程度是比較高的。
從2012年至今的四季拍行情來看,第41期書畫板塊的成交總額可能難出現較大幅的波動。中國嘉德四季第29期、第33期、第37期上拍量分別為2591件、2486件、2780件,而這三年的第一季成交量出呈現小幅上漲,漲幅分別達4.2%、5.2%,但成交額則呈現小幅下滑,第29期、第33期、第37期成交額為2.3億元、2.1億元、1.96億元。而第41期書畫板塊共上拍2273件作品,顯然在拍賣行征集的數量上并沒有超出前三年同期的上拍量,并且近三年第一季拍賣的情況大體呈現出量微增、價微跌的調整趨勢加之2014年中國書畫市場整體縮水的大趨勢,書畫板塊的拍賣可能不會出現過高的成交。本期一大亮點是針對藏扇愛好者推出的“箑藝小雅”專場和“風清墨香”專題。“箑藝小雅”是京城藏家的個人藏品專場,共100余把成扇。“風清墨香”專題中不乏陸儼少《倚仗江渚圖、行書絕句五首》等值得關注的成扇作品,價格不高,但卻很有特色,藏家可以適當入手。
觀點二:估價較低 吸引高人氣
此次嘉德四季預展現場,6000-8000元、10000元-20000元這個價格區間的估價最為普遍,其中不乏名家的小尺幅作品。5萬元左右估價的拍品數量次之,超過10萬元的拍品則數量明顯減少,尤其是在50萬元左右估價的書畫拍品更是有限,這與去年同期書畫上拍估價狀況有較明顯的不同。如德華堂藏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中,估價最高的作品為吳昌碩的梅石圖,估價為25萬- 45萬元,其余則停留在兩三萬元的估價區間。這一方面說明市場的回落讓委托人也逐漸回歸理性,定價上更趨于符合當下市場信心及買家承受度的現實;另一方面也說明拍賣公司以較低估價吸引買家,盡力調動買家參與競拍的積極性,對書畫拍賣市場而言,信心是第一位的,甚至更高于罕見精品的釋出。
觀點三:書畫專場縮量“瘦身”書法市場或遇冷
書畫專場數量較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從13場減少至9場,書畫上拍數量也有所減少,控制數量、提升質量的策略這兩年來一直被各大拍賣行所奉行,嘉德四季十周年的重要紀念時刻則必然傾注更多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征集門檻,同時也能減輕征集人員的壓力,為春拍做準備。前兩年因書法作品頻創高價,因此也帶動了這一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在2014年3月嘉德四季小拍時,還特別開設了一個書法專場,即“韻音法墨”,共上拍176件作品,成交了162件,成交率達到92.05%,創收797.468萬元,相比之下,今年年初的嘉德四季拍賣中則沒有特別設立書法專場,不僅如此,據不少書畫交易人士反映,去年年初開始,書法市場就已經不太景氣,作品交易成功率較低,主要因為書法收藏門檻高于繪畫,尤其是中低端及低端市場的收藏者人數相對較少,不如繪畫作品受眾面更廣。
觀點四:當代書畫板塊看好 不乏名家捧場
當代書畫專場拍品質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不僅有傳統名家的作品,還增加了像李世南這樣在當代畫壇舉足輕重的藝術家作品,還有方召麐。此外,像史國良、馮遠、賈又福等名家作品的估價也較低,而王明明、田黎明、范揚等藝術家部分作品的估價依舊較高。值得一提的是,新水墨作品數量所占比重也有所提升,不過仍然是那些市場已經運作較久、名氣較大的藝術家,如徐華翎、黃丹、黨震等。
瓷雜市場:推陳出新 看點頗多
觀點一:明清瓷器仍是瓷雜板塊主力
瓷雜板塊是拍賣會的老牌主力板塊,此次的嘉德四季第41期拍賣會預展中,瓷雜板塊共計1900余件拍品,其中明清瓷器占大多數,高古瓷器僅見于文房中的元代鈞窯碟等零星幾個小件。可見明清瓷依然是拍賣場上的主力。嘉德四季具有不可或缺的市場前瞻性,它能給整個藝術品市場帶來非常多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如同市場的風向標。預計,今年春拍瓷器方面的主力依然是明清瓷器,高古瓷還需觀望。
觀點二:紫砂茶具拍品首次進入“嘉德四季”
從預展中可以看出,此次嘉德四季41期拍賣中,瓷器工藝品力推創新板塊。此次拍賣首次將紫砂拍品囊括進來,共同組成“瓷器、紫砂”專場,其中紫砂專場中選取紫砂和瓷質茶具設立而成,近幾年飲茶之風盛行,作為飲茶的必要器具,紫砂茶具的收藏被越來越多的藏家所青睞。嘉德此次設置這個專題有可能是在飲茶風氣流行和瓷質、紫砂杯盞市場火熱的背景下,針對市場熱點所做的有意識選擇。因紫砂茶具貼近大眾生活,并且價位相比書畫、明清瓷器等經典板塊相對較低,容易被各個階層的藏家所接受。預計,在日后的拍賣板塊中,紫砂茶具極有可能獨立出來作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拍賣板塊。
觀點三:明清仿古瓷市場有望走高
“清乾隆仿官釉八方貫耳瓶”是瓷器專場的封面拍品。雍正、乾隆父子對于宋代瓷器珍視有加,不惜下發內府收藏的宋代古物讓御窯廠對照仿制。其中官釉瓷器列于諸類仿古色釉之首。在高古瓷萎靡不振的今天,明清瓷器中的仿古瓷器正好可以補充這一板塊,價格相對高古瓷器低廉、工藝相對精細的仿古瓷可以滿足藏家們既想追古又想投資穩妥的心理,故明清瓷器中的仿古瓷日后有望持續走高。
觀點四:“文人感”拍品日趨增多
在此次嘉德四季第41期拍賣會中,發現具有“文人感”的拍品很多,如此次拍賣全新推出“研濡生香——硯、墨、印及文房諸器”專場,包括“黃任款端石羅漢圖硯”和“歙石蟬形硯”等在內的拍品,以諸石、澄泥等硯為主,搭配以墨、印以及文房諸器。此外還有針對藏扇愛好者的扇面、扇骨拍品。這表示具有“文人感”的藏品越來越被藏家們所重視,收藏的根本就是在收藏文化,具有“文人感”的藏品會成為日后拍賣場上的主旋律。
結語:藝術品拍賣向來以春秋大拍為重,繁盛時,小拍常被其耀眼光芒掩蓋,而當這種嚴重失衡的結構“身處”調整期時,藝術品交易卻回歸到其初衷:既有陽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正所謂大拍淘大寶,小拍淘小寶,相比之下,小拍更貼近大眾收藏,不少知名藏家也樂在其中,撿漏又或者收藏一些富有雅趣的小玩意,這不也反映出收藏的趨向來嘛,多少風向標就隱藏其中。
來源: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