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鐵路地界樁現身唐山南站
見證唐山作為中國鐵路發源地歷史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3月13日上午,在鐵路唐山南站(原唐山站)貨場外公路一路口處出土1塊標有“PMR京奉路”字樣的鐵路地界樁(如右圖)。界樁為方柱形水泥制品。該樁埋設于1907年,距今已有108年的歷史。
唐胥鐵路建于1881年,是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堪稱中國鐵路的發源地。鐵路唐山站(現唐山南站)被稱為“中華第一站”。1881年,唐胥鐵路建成通車后,將開灤煤炭外運遠銷。1888年,唐胥鐵路延至天津, 1893年又向東延伸至山海關,全線稱為“津榆鐵路”(山海關在歷史上曾稱“榆關”)。之后這條鐵路繼續延長,至1907年,北京至奉天(今沈陽)鐵路全線開通,全長1042公里,成為當年貫通山海關內外的唯一鐵路通道,清政府將該路定名為“京奉鐵路”。為了界定鐵路的土地地界,于是在鐵路線兩側約半華里埋設“PMR京奉路”地界樁。
據提供這塊界樁線索并多年研究唐胥鐵路歷史的鐵路專家李國明現場介紹,該界樁全高應1.07米。從19世紀末起,這條鐵路的運營大權已受英國人控制,因此鐵路局內的辦公行文流行中英文并用,鐵路界樁上的文字也不例外。“PMR京奉路”上的英文“PMR”,分別是Peking(“北京”舊時的寫法)、Mukden(穆克頓,“奉天”滿語的稱謂)、Railway(鐵路)的詞頭,意為“北京穆克頓鐵路”,與漢字“京奉路”的含義相符。由此認定“PMR京奉路”是京奉鐵路時期設置的界樁,啟用年代約為1907年。至1929年,“京奉鐵路”易名“北寧鐵路”后,地界樁改設為“北寧路界”樁。新中國成立后該路更名為“京沈鐵路”。
這塊已經在地下沉睡了108年的地界樁被發現出土,見證了唐山作為中國鐵路發源地的百年歷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貴的鐵路文物。
信寶忠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