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遍布人體全身,主要職責是給身體的所有器官供血,一旦血管發生堵塞,身體的很多器官都會跟著遭殃。冠狀動脈堵塞,就容易發生心梗;腦動脈堵塞,就容易發生腦梗;肺動脈堵塞,就容易發生肺動脈栓塞……這些都是致命性的疾病。所以,“血管堵,百病生”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夸張。
血管是如何堵住的?
很多人希望通過簡單易行的方法來打通血管,但常常事與愿違。
1.血管堵塞,推拿有用?當心頸動脈斑塊脫落!
很多老年人在檢查出頸動脈斑塊的時候,試圖通過推拿來消除斑塊,這個做法是相當危險的。發生頸動脈斑塊后,隨便推拿頸部,容易造成斑塊脫落。而且有些斑塊本身就是不穩定性的,推拿按摩更容易使斑塊脫落或破裂。后果就是導致腦梗塞的發生,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
王藥師提醒各位讀者朋友,雖然推拿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精粹,但是部分老年人因為自身身體條件的因素,在選擇推拿的時侯需要謹慎。
2.定期輸液,疏通血管?醫生坦言沒有用處!
不知道從何時起,在老年人群體中刮起了一陣“流行風”,那就是去醫院或社區門診輸液,以求達到疏通血管的目的。實際上,快速溶栓、打通血管的藥物確實存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等血管疾病的急救治療。
但是,很多老年人輸液所用的藥物主要是活血化淤、擴張血管等成分,擴血管的藥效并不持久。而且,血脂升高是導致血管堵塞的主要原因,但是輸液所用的藥物并沒有降脂的作用,所以對疏通血管起不到什么作用。另外,盲目輸液還會增加出血風險和靜脈炎的發生風險,加重心、肝、腎等臟器的負擔。所以,通過輸液來打通血管的做法并不科學。
3.拍打胳膊,搶救心梗?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早前朋友圈瘋傳著一篇文章《突然心梗或心臟不適,就這樣做,立竿見影》,該文章稱,突發心梗時可以通過拍打胳膊內側來搶救。這個說法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首先,發生心梗是因為冠狀動脈形成了血栓,冠狀動脈是長在心臟上的血管,和胳膊離得有點遠吧。其次,即使是胳膊上發生了血栓,也不是想拍就能拍的。血栓一旦脫落,就會隨著全身的血液系統四處游走,如果游走到管腔較窄的血管,就會引起血管堵塞,誘發腦梗、心梗等急性,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秘訣”不靠譜,該如何拯救堵塞的血管呢?
1.生活方式干預
“管住嘴、邁開腿”是黃金定律。建議低脂低鹽飲食,減少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的攝入,控制鹽分的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適當運動也是不能少的,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當然,運動前最好咨詢醫生,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運動、適合何種運動方式。另外,控制或減輕體重、戒煙戒酒、勞逸結合等也是緩解血管堵塞的方法。
2.藥物治療
血管堵塞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息息相關。所以,控制“三高”可以有效預防血管堵塞程度的加重。他汀是臨床上常用的降脂藥物,降脂效果顯著,還能起到抗炎、穩定斑塊的作用,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降血壓常用沙坦類、地平類、普利類和利尿劑等藥物,降血糖常用胰島素、二甲雙胍等藥物。有些患者還要進行抗凝治療、抗血小板治療。
3.手術治療
動脈血管發生堵塞,首先應該確定堵塞的部位,腿上的動脈、頸部的動脈、鎖骨下的動脈、連接心臟的動脈等都會發生堵塞。確定了堵塞部位,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如搭橋手術、剝脫手術、支架手術等等。當然,術后還是要堅持進行抗凝、抗血小板和調脂治療。
最好的方法永遠是預防,希望各位朋友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