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于云南大理的資料
   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南詔古國,佛道勝地,"風花雪月"的大理歷史悠久、山川秀麗,蒼山洱海珠聯璧合,文明古都極具神韻,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民族風情多姿多彩。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滇西,東連楚雄彝族自治州,西接保山地區,北與麗江地區毗鄰,南和臨滄、思茅地區接壤。全州面積為2.9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20萬,全州主要有白、漢、回、彝、藏、傈僳等25個民族,白族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南端,是一個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大理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大理市是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全市人口49萬人,其中白族占65%。
  大理是中國西南邊疆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圍就居住著白族先民。西漢元封年間,始建葉榆縣。唐宋時期先后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等地方政權延續了五百多年,一度成為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以來,大理就是滇西之通衢,博南古道、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是云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溝通云南麗江、迪慶、德宏、保山、楚雄、臨滄、思茅等8個地州的昆畹公路、滇藏公路的交匯點和物資集散地,又是我國同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通商貿易的重要門戶。現今已經成為連接滇西八地、州的交通樞紐和商貿、旅游、文化中心。
  大理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四大江河流域,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被譽為“植物寶庫”和“動物樂園”。州內蒼山、洱海珠聯璧合、互相輝映;劍川石寶山的唐代石窟被譽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雞足山與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齊名;巍寶山是南詔發祥地,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觀宇建筑群為人稱道;洱海源頭的茈碧湖、溫泉聞名中外。大理的自然風光以“蒼洱毓秀”、“風花雪月”聞名遐爾,素有“文獻名邦”、“東方日內瓦”之美稱。
  白族、彝族、回族、傈僳族、苗族、納西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不但語言、服飾、民族、飲食、婚俗、宗教信仰富有特色,民間節日也饒有趣味、多姿多彩。白劇、洞經古樂、霸王鞭、大本曲和彝族打歌等是大理極富民族特色的藝術精品。始于唐代的傳統盛會三月街、白族本主崇拜、白族三道茶等民俗蘊含著極為深遠的歷史文化內涵。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大理的“蒼山雪”,“洱海月”,“下關風”,“上關花”是著名的“風花雪月”四景,自然風光獨甲天下,不可以不游。

                    風花雪月
  在大理當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傳誦的謎語詩,詩曰:
  蟲入鳳窩不見鳥(風),七人頭上長青草(花);
  細雨下在橫山上(雪),半個朋友不見了(月)。
  這首詩謎的謎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風花雪月四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下關風:每年春、冬是下關的風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達10級,下關因此而贏得了“風城”的雅號。
  下關風的形成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便成了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下關風還有一種奇異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風自南面吹來,風揭行人頭上的帽子,自應落于身前,誰知是落在身后;如人向南走,風迎面吹來,揭行人頭上的帽子,理應落在身后,反而落在面前。
  上關花:上關位于大理蒼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閏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據《大理府志》記載和民間傳說,上關的和山花(十里奇香樹)系優曇一類花卉,花狀如牡丹,大若拳頭,色白而微黃,果殼黑而堅硬,可作朝珠故又稱“朝珠花”。據記載此花在元朝至正年間尚存。
  白族人民養花愛花已成習慣。現在的“上關花”是木蓮花,此花在大理境內到處都可以見到。
  蒼山雪:因蒼山海拔高,山頂氣溫低的緣故,積雪較厚,長年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燦爛炫目。
  觀賞蒼山雪,要在一定的位置,較遠的距離,才可以全面看到這一壯觀奇景,到了近處,又為群山所擋,只能看到片段的雪景。
  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較高,湖面碧波蕩漾,每當風和日麗的夜晚, 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萬頃銀濤,一輪明月在海中隨波飄蕩。
  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映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華游過大理之后,對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感慨萬千,賦留風花雪月詩一首:
  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蝴蝶泉
 
大理蝴蝶泉,是有名的游覽勝地之一,風光秀麗,泉水清澈,獨具天下罕見的奇觀)蝴蝶會。隨著反映白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的傳播,蝴蝶泉這一奇異的景觀更是蜚聲遐邇,馳名中外。
  自古以來,有不少文人學士,到此考察游覽,并寫下了許多重要的詩文。
  明代有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游記中熱情稱頌蝴蝶泉,他寫道:“泉上大樹,當4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還有真蝶萬千,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游人俱以此月群而觀之,過5月乃已。”清代詩人沙琛,在《上關蝴蝶泉》詩中贊道:“迷離蝶樹千蝴蝶,銜尾如纓拂翠??。不到蝶泉誰肯信,幢影幡蓋蝶莊嚴。”
  蝴蝶泉,坐落在大理點蒼山云弄峰下。它像一顆透明的寶石,鑲嵌在綠蔭之中,以它特有的奇觀,吸引著遠近游客。
  從下關乘車,沿滇藏公路北行30余公里,車左側即有一座古色古色的石牌坊映入眼簾。牌坊上書“蝴蝶泉”三個大字,乃郭沫若游大理時留下的墨跡。
  從牌坊到蝴蝶泉邊,約有百米,泉池二三丈見方,四周用透亮的大理石砌成擴欄。泉水清澈見底,一串串銀色水泡,自沙石中徐徐涌出,汩汩冒出水面,泛起片片水花。這泉水得蒼山化雪之功,不僅水量穩定,水質也十分優良。
  每年農歷三四月間,云弄峰山上各種奇花異草競相開放,泉邊的合歡樹散發出一種淡雅的清香,誘使成千上萬的蝴蝶前來聚會。這些蝴蝶大的如掌,小的如蜂,它們或翩舞于色彩斑斕的山茶、杜鵑等花草間,或嬉戲于花枝招展的游人頭頂。更有那數不清的彩蝶,從合歡樹上,一只只倒掛焉,連須鉤足,結成長串,一直垂到水面,陽光之下,五彩煥然,壯觀奇麗。尤其是舊歷四月十五這一天,若遇天氣晴和,更是盛況空前,不僅蝴蝶多得驚人,而且品種繁多,如鳳尾蝶、大瓦灰蝶等等,應有盡有,匯成了蝴蝶的世界。
  蝴蝶會這天,趕會觀蝶的人,穿紅著綠,紛至沓來,歡聲笑語使蝴蝶會更加春意盎然。關于蝴蝶會的來歷,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
  蝴蝶泉又叫無底潭。古時候,云弄峰下有個叫羊角村的地方;住著一位如花似玉,心靈手巧的姑娘雯姑。她的勤勞和美麗使小伙子們做夢都想得到她純真的愛情。云弄峰上有個英俊的白族年輕獵人名叫霞郎,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為人善良。有一年,雯姑與霞郎在三月三的朝山會上相逢,一見鐘情,互訂終身。蒼山下住著一個兇惡殘暴的俞王,他得知雯姑美貌無比,打定主意要雯姑做他的第八個妃子。于是派人把雯姑搶入宮中。霞郎知道后,冒著生命危險,潛入宮內救出了雯姑。俞王發覺后,立即帶兵窮追。他倆跑到無底潭邊時,已精疲力竭,帶著刀槍火把的追兵已到眼前,危急中兩人雙雙跳入無底潭中。次日,打撈霞郎和雯姑的鄉親們沒有找出兩人的尺體,卻看見從深潭中翻起的一個巨大氣泡內飛出了一對色彩斑斕、鮮艷美麗的蝴蝶。彩蝶在水面上形影不離,蹁躚起舞,引來了四面八方的無數蝴蝶,在水潭上空嬉戲盤旋。從此,人們便把無底潭稱為蝴蝶泉。盡管這是一個傳說,然而每當農歷四月,山花爛漫之時,確實有成千上萬,形態各異的蝴蝶到泉邊相聚。
  蝴蝶泉的成因,與這一帶的環境條件有關。該泉西靠蒼山,東臨洱海。蒼山巍峨挺拔,聳立如屏,山頂積雪,經夏晶瑩。云聚生雨,降水豐富,植物每項。洱海總面積約240平方公里,風光綺麗,花枝不斷,四時如春。蒼山和洱海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銀蒼玉洱”的觀賞美景,而且構成了蝴蝶等昆蟲大量繁殖與生長的自然環境。蝴蝶泉處于洱海大斷裂的北東盤,該盤在地下水溶蝕作用下,形成了眾多的落水洞和溶洞,受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形成了巖溶含水層。該含水層中的地下水,沿溶蝕管道流動,在與沖、洪積物接觸部位,受細粒松散物阻截,溢出地表后形成蝴蝶泉。該泉涌水量在18.77升/秒上下。泉水的礦化度小于0.5克/升,屬重碳酸鈣、鎂型水,無臭、無味,水質淡美。泉好水美再加上泉邊的那棵合歡樹,蝴蝶自然樂意光臨。由此可知,蝴蝶會并非是因那對情人的遇難所引起,而是由那里的特殊環境條件決定的。
  令人惋惜的是,近十數年,人們已經很難看到美麗的蝴蝶盛會,有時,雖有蝴蝶聚集,但數量已少。據當地父老傳言:蝴蝶泉邊,原有一蓬枝葉茂密、開白花、發清香的茨蓬,花枝纏在橫斜泉面的樹干上,蝴蝶沿著這些下垂的花枝連成串。如今,茨蓬已除,泉面樹干葉枯,加上周圍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田野大量使用農藥,誤傷不少蝴蝶,那連須鉤足懸于泉面的奇觀,久已不見。看來,只有認真研究蝴蝶生長的規律,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努力保持生態的平衡,才能使迷人的蝴蝶盛會得到恢復和興盛。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3座古塔矗立在美麗的蒼山下,洱海之濱,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大理三塔。
 
                  云南三塔 

 
大理三塔,和河北的趙州橋、西安的大雁塔一樣,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珍品,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三塔中的主塔高69.13米,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的16級大磚塔,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和主塔鼎立的南北兩塔,均為10層密檐式八角形磚塔,各高42.19米,建于五代十國時期,即當時的大理國開朝之后。三塔雖各具風格,但渾然一體,氣勢雄偉,不僅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而且還把秀美迷人的蒼洱風光點綴得更加壯麗。
  關于修建三塔的年代,說法頗多。據史料記載,始建于公元836年。在建三塔的主塔即大塔時,唐王朝還派了恭韜、微義兩位著名的建筑工匠來南詔,負責塔體的設計、施工,使中原的建筑藝術在云南連續開出絢麗而奇特的花朵。也難怪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大理三塔的建筑風格和著名的西安大雁塔的建筑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實際上也是我國古代民族團結的最好實物見證。在游覽三塔時,你不得不為先人的技藝驚嘆。相傳在建大塔時,不用腳手架,建好一層,就在四周堆上泥土變成可供建塔者上下的坡道。塔建成后,逐步將土運走,使塔體從中脫穎而出。因此,在民間有“馬馱磚石到塔尖”的傳聞。據傳,在建塔時的土坡,曾延伸到距離塔體南北兩側數里之處的地方,至今留下了“七里橋”和“五里橋”兩個地名。這些雖只是傳說,但由此可以想見當年建塔工程的浩大、艱巨。
        云南蒼山
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面積79700公頃,1981年經云南省人民政(蟹)府批準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原談水湖泊及水生動植物、南北動植物過渡帶自然景觀、冰川遺跡。
  本區地處滇中高原西部與橫斷山脈南端交匯處,主峰點蒼山位于橫斷山脈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頂端保存著完整的典型冰融地貌。區內具有明顯的七大植物垂直帶譜,保存著從南亞熱帶到高山冰漠帶和各種植被類型,是世界高山植物區系最富有的地區。本區已鑒定的高等植物有284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6種,同時還是數百種植物模式標本的產地。洱海為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水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魚類31種,其中特有種8種,底棲動物33種,水禽類59種。此外本區還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跡和旅游資源。蒼山洱海保護區集自然景觀、地質地貌、生物資源與人文歷史等方面的特色為一體,在國內比較少見,在國際上也有較高的知名度。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簡稱榆城,位居風光亮麗的蒼山腳下,距大理市下關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里,原城墻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則是古樸而幽靜。
城中有一貫穿南北的大街,街邊有各種專賣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編等名特產品的店鋪和風味十足的白族飲食店。
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這里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
大理古城距下關很近,乘公共汽車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城內各汽車站和主要賓館前都有車前往。也可由下關乘小馬車前往,不過千萬要在上車前談好價錢。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要留宿,城內有許多按照白族傳統民居建造的旅館可供選擇,價格不算貴。
                                  云南音樂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 散居于云南昆明、元江、邱北、南華、麗江、蘭坪、碧 江、維西、保山、瀘水等縣以及四川西昌、貴州畢節地 區。人口 1131124人(1982年統計)。白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語支,通用漢文。白族文化與中原漢族文化 的交流源遠流長。據史載:唐貞元十六年(800),南詔王 異牟尋曾組織過龐大的樂舞隊,赴長安向唐皇室進獻歌 舞,演出《南詔奉圣樂》。在此以前,唐皇朝也曾向南詔 王贈送過“龜茲樂”和“胡部樂”。明代實行屯田、移 民的政策,大量漢族人民遷居大理地區,和白族人民共同耕耘于洱海岸邊。在長期共同生活中,白族民間音樂 和漢、普米族的民間音樂相互交流,形成了密切的 聯系。白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春節、三月街(農歷三月 十五~二十日)、繞三靈(農歷四月二十三~二十五日)、 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日)、石寶山歌會(農歷八月 一~七日)、耍海會(農歷八月八日)等都是民間歌舞 的盛會。   
  白族的民間音樂主要是民間歌曲、歌舞音樂、大本 曲音樂、吹吹腔音樂、器樂等。  民間歌曲 白族民歌有如下 3種情況:①有些民歌 比較鮮明地保持著白族民間傳統音樂特點,如“大理白 族調”、“劍山白族調”、“洱源西山白族調”等;② 有些是由于和其他民族長期交往,在音樂文化上相互交 流融合,因此在白族民間音樂語言的基礎上,已逐漸吸收 融化了其他民族的民間音樂成分,從而形成了具有兩個 民族音樂特點的歌調,如“劍川東山調”和“山后曲” 等。前者融合了鄰近鶴慶縣 族的山歌音調,并成為這 一地區白族及 族人民所共有的歌調,后者由于和普米 族相接近,歌調中融合了白族與普米族的民歌音調;③ 有些是由于白族與漢族長期相處,漢族的民歌在白族人 民中也廣為流傳,如鄧川、大理一帶的漢調(漢族山歌)、 漢族小調(如十二屬調、相思調、滴淚坡)等,本文將 著重介紹第一類民歌,包括白族調、白族小調、敘事歌 等。
   白族民歌的歌詞結構,習稱“山花體”。每首歌詞 皆8句(其中第1句為襯詞)或7句為一段。8句歌詞的字 數是7775、7775;七句的字數是 775、7775。有時句中 字數有所增減,但都屬于“山花體”的變體。與歌詞結 構配合,旋律也由兩個樂段組成,第2樂段是第1樂段的 變化重復。
  白族調 白語稱“白兒祜”,意為白曲,類似山歌。 因各地不同,故常冠以地名,如“大理白族調”、“劍 川白族調”、“洱源西山白族調”以及昆明、元江、瀘 水等地的白族調等。①大理白族調。流傳于洱海周圍地 區,可對唱,亦可獨唱,分男腔和女腔。男腔是五聲徵 調式;女腔是五聲宮調式。男女對唱中,女腔轉男腔時, 前調do=后調sol,形成同主音轉調(個別村寨男女同唱 一調)。用真假嗓結合的唱法。女腔第 1、第 5句唱詞 最后一字的行腔往往落在la的顫音上。除此特定顫音外, 其他聲音均較平直,鄉土氣息濃郁。如下例: ②劍川白族調。流傳于劍川、洱源地區。曲調質樸、流 暢,兼有敘事和抒情的特點,亦可作為說唱曲調使用。 以真嗓演唱,用龍頭三弦伴奏,自彈自唱。音樂是六聲 羽調式,旋律起伏較大,常有六度、八度的跳進。劍川 白族調的結尾常先終止于骨架音mi上,隨后,三弦彈奏 尾聲式的結束句,才終止于主音。如下例: ③洱源西山白族調。流行于洱源縣西山地區及云龍縣相 鄰的山區。音樂多為五聲音階羽調式,也是樂段的變化 反復結構。男女聲均以真聲演唱。
  白族小調 與白族調不同之處,在于愛情內容較少, 可以在家里、街巷中演唱。如“泥鰍調”、“海東調”、 “麻雀調”、“栽秧調”等。  
  敘事歌 有流行于洱海四周的 大帛曲 (又稱“花 柳曲”),流行于山區的“打歌調”。此外,尚有風俗性民歌、兒歌,哄娃娃調等。
  歌舞音樂 有“打歌調”、“霸王鞭調”、“耍龍 舞”、“耍獅舞”、“繞三靈”等,音樂都較歡快熱烈。
  大本曲音樂 大本曲是白族傳統曲藝的曲種。其唱 腔按傳統的說法,有“三腔九板十八調”。“三腔”指 的是 3個藝術流派:流行于大理城南的稱為南腔;流行 于大理城北的稱為北腔;流行于洱海東岸的稱為海東腔。 “九板”指的是 9個曲牌,是大本曲的基本唱腔,如正 板、平板、高腔、脆板、大哭板、小哭板、陰陽板等。 “十八調”指的是18首來自民間的民歌小調,是大本曲 的輔助唱腔,如老麻雀調、螃蟹調、放羊調、花子調等。 一般由1人演唱,1人彈三弦伴奏。 明清時代吹吹腔、大本曲劇本和唱本   吹吹腔音樂 吹吹腔是白族的傳統戲曲劇種,歷史 悠久,現稱白劇。其音樂屬于聯曲體。唱腔有小生腔、 須生腔、小旦腔、搖旦腔、英雄腔、丑腔、高腔、平腔、 二黃腔、大哭腔等。主要以嗩吶和打擊樂伴奏。
  器樂 白族民間器樂曲主要有三弦曲、嗩吶吹打樂、 洞經音樂等;此外尚有古曲和竹笛、口簧、木葉等演奏 的曲調。
  三弦曲 樂器有龍頭三弦、小三弦以及常見的漢族 三弦3種 通常演奏的三弦獨奏曲有 劍川白族調 、“洱 源白族調”、“泥鰍調”、“蜜蜂過江”、“過山情” 以及曲藝大本曲的前奏曲“大擺三臺”、“小擺三臺” 等。 
   嗩吶吹打樂 白族人凡婚喪、廟會、年節、舞獅、 耍龍、賽龍船以及在演唱吹吹腔時,皆演奏嗩吶吹打樂。 樂器有白族大嗩吶、小嗩吶、過山號以及鑼、鼓、鈸等。 曲很多,經常演奏的有“栽秧調”、“耍龍調”、“迎 親調”、“拜堂調”、“送客調”、“大開門”、“小 開門”等。此外,洞經音樂也在白族人民中流傳較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去大理,領略真正的風花雪月
蒼山下,洱海邊
麗江大理游記
最文藝的世外桃源 大理旅游攻略(圖)
七彩云南游記---圖說大理
大理旅游必去景點(古城/蒼山/洱海/行程推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江市| 东丽区| 胶南市| 革吉县| 海宁市| 福鼎市| 贺兰县| 莒南县| 易门县| 金华市| 金堂县| 延庆县| 长沙市| 收藏| 黔江区| 承德市| 临安市| 鸡泽县| 绥中县| 富顺县| 焉耆| 高平市| 武宁县| 海宁市| 长垣县| 上林县| 剑阁县| 普宁市| 罗平县| 将乐县| 鄂尔多斯市| 额济纳旗| 阿克苏市| 正蓝旗| 苍南县| 德江县| 乐业县| 个旧市| 东源县| 休宁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