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養生者,就應該懂得如何搭配食物、均衡營養。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了“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飲食調養的原則,同時也說明了五谷雜糧在飲食中的主導地位,今天就和公安醫院毛喆醫師來了解一下。
營養學認為,最好的飲食其實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指選擇多種食物,經過適當搭配做出的膳食,這種膳食能滿足人類對能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則就要求食物要盡量多樣化。一個是類的多樣化,就是要盡量吃糧食、肉類、豆類、奶類、蛋類、蔬菜、水果、油脂類等各類食物;另一個是種的多樣化,就是在每一類中要盡量吃各種食物,比如谷類要吃小麥、粟、黍、黃米、蕎麥、玉米等等。
日常中我們一般常吃細糧,例如精米、白面,這是不符和平衡膳食原則的,也會使我們在日常中少攝取很多人體必備的元素及維生素。而“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雜糧,例如高粱、糯米、玉米等,會為人體補充一些細糧不具備的生命元素,有利于健康成長。因為粗雜糧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較高,例如鐵、鎂、鋅、硒的含量要比細糧多一些,這幾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價值是相當大的,粗雜糧中的鉀、鈣、維生素e、葉酸、生物類黃酮的含量也比細糧豐富。
“五谷雜糧”中,大米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及11種礦物質;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高粱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營養素和較多的膳食纖維;小麥含有滋養人體的重要物質,還有抗癌防癌的效用;玉米具有長壽、美容的作用。
五谷雜糧具有營養作用不僅是中醫觀點,也是經驗總結。生活在城里的人一般都吃細糧,身體大多文弱,而生活在農村的人群卻大多身體強壯,就緣于從小便多食五谷雜糧。人體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生態系統,需要多種營養元素來支撐其正常運作,只有平衡膳食,多食五谷雜糧,才能發揮它們的協同作用和互補性。有研究表明,五谷雜糧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擁有大量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等疾病的不飽和脂肪酸,且能夠提供人體必需的大多數營養素,可以說是極具營養價值的食物群。
2016年,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并針對2歲以上的健康人群提出了6條核心推薦,分別為: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杜絕浪費,興新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