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小/百/科
小雪從哪里來
當我們過完立冬,感受到氣溫開始漸漸的降低,略顯凜冽的西北風開始肆虐我們的肌膚,天空中開始飄灑稀薄潔白羽翼但尚未到大雪紛飛的時候,預示著我們開始進入下一個節氣—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在每年陽歷歷的11月22日左右。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薄对铝钇呤蚣狻吩唬骸坝晗露鵀楹畾馑?,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贝藭r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進入小雪節氣后,全國各地的農事已休,人們開始了農閑副業,如北方果農開始為果樹修枝,以草秸編箔包扎株桿,以防果樹受凍,并開始貯存冬日蔬菜,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
二十四節氣最早是在黃河流域、中原大地用來指導和安排農業生產的,隨著時代發展,人口的遷徙,并經過不斷地完善及豐富其內涵,逐漸成為指導當今人們飲食起居保健養生的重要節點。中醫醫理,上和天地,下應于人。中醫治病及養生皆從天地之道而來,中醫者當以天文星象來分四時,并以天文星象作為中醫理論依據之一。因此節氣與中醫養生之道密不可分。
小雪為一年六步之氣里終之氣的開始,《黃帝內經》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贝藭r節,陰陽不交,萬物閉藏,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人們的情緒也收到影響,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郁癥。 在中醫典籍中明確記載:肝主疏瀉,調情志。因此此時節的疾病在經絡方面的表現多為肝經的病變。為了預防疾病,一方面要調暢情志,另一方便注意體內足厥陰肝經保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出現情緒變化,一般情況不會導致疾病。但突然、強烈或者持續的情緒刺激下,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尤其對于肝這個調節人體情緒的臟器,所以需要適當調整心情,樂觀向上,心神寧靜,暢達情志,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也?!?/p>
小雪時節天氣較寒,時令之陰氣與人體內陰陽之陰氣遙相呼應,同氣相求,易損傷人體之陽。小雪為人體五臟“腎”所主節氣,故易傷人體之腎陽,溫補腎陽是此時養生的主題。藥王孫思邈曾言“食能悅神,爽志”,適當的“食膳”對于保健養生有重要的意義。此時節飲食宜吃溫補之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韭菜等熱性食物;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益腎食物。同時“寒”又為外感六淫之邪,易傷人體正氣,因此宜少食生冷寒涼之物,如瓜果、蘿卜、冷飲等。有好酒者,宜溫酒食之。通過“食膳”調節體內陰陽,保健養生,預防疾病的發生。有俗語云“冬天進補,開春打虎”。那是否每個人在小雪時令的都需要吃溫補之物呢?答案是否定的,中醫認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體質大致可分為三類:偏陽性體質、偏陰性體質及陰陽平和質體質,一般陽性體質不適宜食用溫補之物,食用過多則可傷及人體之陰,不利與體內陰陽平衡。
冬日閉藏,萬物處于休眠狀態,人雖然不用冬眠,但也宜養精蓄銳。有言“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每日宜早睡晚起,《黃帝內經》曾云:冬三月,宜早臥晚起,小雪時節,一般晚九點睡,早七點起最適合。冬日宜靜不宜動,休閑活動時,不宜劇烈活動、大汗淋漓,不宜泡澡、蒸桑拿等,冬日大汗出,不僅耗傷人體陽氣,同時腠理開合,防護失當,容易外邪的侵襲。出門一定注意穿厚衣帶帽,注重頭部防護,因為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
來源:安吉縣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