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到了春季,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有煲湯的習慣。
春天容易肝火上升,進補當以養肝為主。肝主疏泄調達,春得疏泄則肝氣調和,身心健旺。
其實煲湯也是有技巧的,“對癥下藥”才能煲出一鍋適合春季的湯來。
春季煲湯的養生食材
菠菜
按照中醫的說法,春天保健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保養肝,避免由于與肝陰不足出現高血壓、貧血、頭暈等等癥狀和疾病。
菠菜是春季的時令蔬菜,具有很好的養肝、養血、滋陰等等的作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 等等,對于保護肝有著很好的作用。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能夠有效的避免消化不良或者出現便秘。
海帶
海帶有化痰、軟堅、降血壓的功效。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病人食用,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有很好的療效。
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有助于刺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因此海帶湯還可以御寒。
蓮藕
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等,有益于紅細胞的產生,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蓮藕湯利小便,清熱潤肺。
薏仁
春天容易水腫肥胖,而薏仁的主要功效就是健脾、清熱去濕、排膿消腫和止瀉。
薏仁也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輕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作為病中或病后體弱患者的滋補食品。經常食用薏米食品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較好效果。
萵筍
萵筍的另一個名字叫做春菜。
萵筍對于祛除體內燥熱有著很好的效果,也能有效的增強腸胃蠕動,避免出現消化不良,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增加食欲。
萵筍中含有一種尼克酸的元素,能夠有效的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非常適合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食用。
豆芽
春天很多人都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這個時候想要降噪、祛熱,可以多吃一些豆芽。豆芽具有清熱、疏通肝氣、調理脾胃的作用,非常適合冬春交接的時候食用。
豆芽中含有非常高的維生素B2,能夠有效地調養脾胃、預防口腔發炎、便秘、口感等等情況的發生。
1.
蓮藕湯
原料:馬蹄、蓮藕、百合、豬大骨、紅棗
做法:
將馬蹄、蓮藕去皮,百合、豬大骨洗凈;
豬大骨先入鍋內熬煮,放入蓮藕;
骨頭湯熬煮一小時后,再放入馬蹄;
稍熬一會,最后放入百合,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2.
海帶排骨湯
原料:豬排骨、海帶
做法:
將海帶浸泡后蒸半小時,取出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
海帶徹底泡發后,切成長方塊;
將排骨洗凈,在沸水鍋中煮一下,取出再用溫水洗凈;
鍋中放入排骨、蔥段、姜片、黃酒,先用大火燒沸,再用中火煲,然后倒入海帶塊一起煮。
3.
薏仁鴿子湯
原料:肉鴿半只、薏仁、蓮子、紅棗
做法:
將鴿肉切塊,薏仁、蓮子、紅棗洗凈待用;
紫砂鍋中加入清水適量,再將所有材料倒入熬煮2小時,加入鹽調味即可。
4.
天麻補腦湯
原料:魚頭、天麻
做法:
洗凈2個大魚頭和100克天麻,將魚頭封煎后放一旁;
在沙鍋中倒入約8碗清水,先放魚頭,后放入天麻,隔水燉;
燉至水沸時改用中至慢火,燉兩至三小時,再放入適量鹽即可。
TIPS
煲湯誤區
一、煲湯時間越長,營養越高
通常人們都認為湯煲的越久,味道越好,湯中營養越充分。
其實在煲湯時因為“熱力破壁”的原理,食材的部分營養物質會溶解到湯里,提供了湯的獨特香味和基本營養。而隨著燉煮時間的拉長,雖然總氮增加,但可溶性維生素的損耗也增加,總體的營養價值呈現遞減。
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老火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出物、糖分和礦物質,可能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因此煲老火湯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2小時以內為宜。
二、人人都能喝濃湯
“湯越靚,營養越高”,其實并非如此。
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后,能釋放出肌肽、嘌呤堿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稱為“含氮浸出物”。而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癥,這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