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其中規定網絡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銷售、附贈的商品應當符合《產品質量法》的規定,不得銷售、附贈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銷降低商品質量。網絡集中促銷中附贈的商品應當提供“三包”服務。
以后在面對商家“贈品不享受三包”的說辭,我們就可以根據該條規定予以反駁啦!
《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規定: “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采用格式條款設置訂金不退、預售商品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自行解釋商品完好、增加限退條件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因此,無論是預售商品,還是訂金都應當適用消法規定的“七日無理由退貨”條款,而且電商也不得對退貨提出種種前提條件。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所以一般來說只要退貨的商品本身完好,就可以七日內無理由退貨,商品拆封就不予退換減輕了經營者的責任、加重了消費者責任,屬于霸王條款。
該格式條款排除了消費者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意圖賦予最終解釋權事先約定合同效力,在網絡交易發生合同爭議時,減輕免除經營者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即電商)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
所以很明顯該條款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是不合理,不合法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簡而言之,購物網站在無法提供商家的有關信息或者明知商家侵權仍坐視不管的都要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