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科學 院西伯利亞分院,今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在院士米 · 阿 · 拉 夫連季耶夫、謝 · 利 · 索伯列夫和謝 · 阿 · 赫里斯基安諾維奇的倡議下于 1957 年成立。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自建立之初就以科研的綜合性、科 學和教育的整體性及積極促進科研成果在經濟創(chuàng)新領域的轉化為主 要活動原則。
西伯利亞分院 — 俄羅斯科學院最大的區(qū)域性分院。坐落于 西比利亞及鄰近地區(qū),總面積約為 11,000,000 km 2 。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科研中心位于新西伯利亞、托木 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伊爾庫茨克、雅庫茨克、烏蘭烏德、克 麥羅沃、秋明、鄂姆斯克市,獨立的研究所位于巴爾瑙爾、比斯克、 克孜勒、赤塔市。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下設 79 個科研所從事數(shù)學與信息 學、動力學、力學和過程控制、納米技術和信息技術領域的科研工 作,及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經濟學和人文科學領域的科 研工作,并開展交叉學科基礎上的跨學科研究。分院的半數(shù)科研力 量集中于新西伯利亞科研中心。
西伯利亞的科學家以其眾多卓越的成果享譽世界科研協(xié)會。他 們參與了大 型強子對撞機里 “ 希格斯玻色子 ” 的發(fā)現(xiàn)和新人種 - “ 德尼 索瓦人 ” ( Homo altaiensis, Homo denisovans )的發(fā)現(xiàn),就癌癥抗爭 方法提出了建議。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主席是亞歷山大 · 列奧尼多維奇 · 阿 謝耶夫院士,學術秘書長 —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瓦列里 · 伊萬 諾維奇 · 布赫季亞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