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口穴所屬經絡:胃經
條口穴的準確位置圖
條口穴的功效與作用
條口屬于足陽明胃經,具有舒筋活絡、理氣和中的作用,以治療筋病和調理陽明氣血為要。臨床以瀉法或平補平瀉法為常用。
(1)條口穴是治療肩周炎的經驗效穴。用條口穴治療肩周炎在臨床廣為用之,但主要針對的是五十肩,有針之即效之功,一般是條口透承山而用。五十肩發生多為因陽明脈虛,“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由于年到五十歲左右,肝腎陰虛筋失所養,陽明氣虛筋失溫煦,故見肩臂疼痛,活動受限。氣血不足是發病的根本原因,當陽明氣血充足了,風寒之邪難以入侵,氣血暢通則無病。
(2)條口還可治療下肢痿痹、足跗腫痛。條口是足陽明胃經腧穴,陽明氣血充足,治痿獨取陽明。其穴又處于下肢中心部位,針刺可擴張局部血管,血液循環得以改善,從而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臨床可用于小腿冷痛、轉筋、跗腫、足緩不收等,這一運用自古有許多相關治療經驗。如《針灸平乙經》載有脛痛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備急千金要方》載曰:“脛寒不得臥;膝股腫,脛酸轉筋。”《針灸聚英》中言:“主足麻木,風氣,足下熱,不能久立,足寒膝痛,脛寒,濕痹,腳痛,脛腫,轉筋,足緩不收。”由此可見本穴治療下肢病癥廣泛,并且是長期臨床所用之驗。
(3)條口可治療腸胃病。本穴屬足陽明胃經,故可治療胃腑疾病,常用于脘腹疼痛、腹瀉,尤對脾胃虛寒者甚效,針刺條口,能增強中焦運化功能,調理脾胃、理氣祛寒,故疼痛而除。
條口穴主治
下肢痿痹 肩背痛
(1)肩臂疼痛:五十肩,肩臂不舉。
(2)下肢病癥:小腿轉筋,冷痛,麻痹,跗腫,多發性神經炎,坐骨神經痛,膝臏腫痛。
條口穴穴性
舒筋活絡,調氣活血(根據其穴性,臨床主要用于西醫學中的頸肩部的慢性勞損性疾病)。
條口穴位置
在小腿外側,犢鼻下8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先找到足三里,向下量7橫指,凹陷處即是。
直刺1?2寸。常施以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可灸。
條口穴療法
按摩:用大拇指按揉。
用大拇指按揉條口約200次,或按揉3~5分鐘,用于治療下肢痿痹。
條口穴配伍
肩臂痛:條口配肩髑、肩髎。
(1)條口透承山治療“五十肩”,亦可配肩髁、肩髎治療。
(2)條口配天樞、氣海治療腹痛腹瀉。
(3)條口配解溪治療下肢痿痹。
(4)條口配足三里調理陽明氣虛不足。
(5)條口配懸鐘、沖陽治療足緩難行。
條口穴宜忌
取穴時應在犢鼻與外踝高點連線中點取之,針刺宜深,尤其是治療肩周炎時,一般為2~3寸深。
圖片等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分享簡單實用的艾灸小知識
▼
艾灸技師圈
康樂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