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歷史
···
桑樹在我國有悠久的種植史,栽桑養蠶,古已有之,因此稱“東方神木”、“桑為木之精”。
桑葉不僅可供養蠶,還可作為藥用,一株桑樹全身都是寶,從桑葉、桑葚、桑枝、桑根白皮,包括桑樹上寄生的植物——桑寄生,寄生的螳螂卵鞘——桑螵蛸都是很好的中藥。
而且,桑樹四季入藥。春取桑枝,夏采桑葚,秋打霜桑葉,冬刨桑根白皮。
桑之四大寶
(一)桑葉
···
桑葉性寒,味甘、苦,入肝、肺二經,具有袪風、清熱、明目、涼血、滋陰功用,是治療肺咳嗽常用之藥。
桑葉多于霜降后9-10月間采收,故名“霜桑葉”。雖然4~7月份,桑葉長得最為茂盛翠綠,但不是采摘入藥的最佳季節。桑葉入藥,必須在初霜后開始采摘,最好是霜降后摘取頭葉和二葉,頭葉就是第一次采摘的葉子,采摘一次后再生的葉子為二葉。之所以選這樣的葉子,就是因為它們質厚、力全。如果多次采摘,藥力就會薄弱。為何還要經霜呢?一是,桑葉本身稟金氣,霜降后又得水氣,這樣清熱降火效果會更好;二是,桑葉經過秋風霜降之自然選擇后,留在樹上的大多是質地厚、藥力全的葉子,藥效也更好。
【臨床應用】
1.用于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癥。桑葉善于疏散風熱而清泄肺熱,對于治療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癥,常與菊花、銀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效果更佳。治療一些陰虛、體液不足的乾咳、燥咳的時候,經常要用到桑葉,比如桑杏湯、桑菊飲。另外,桑葉還有很好的促進毛髮生長的功效。
2.用于目赤腫痛等癥。桑葉不僅可用于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應用效果更佳。而治療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葉還可配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效果更佳。
3.桑葉入肝經,用于收斂肝氣和肝火,起到降壓、明目、去煩、斂汗的作用。治療女性更年期的轟熱、自汗和盜汗,我們建議把桑葉洗乾凈,搗碎,拌在白米粥裡面去吃,有很好的斂汗的效果。
(二)桑葚
···
桑葚,是桑樹的果實。桑葚在成熟以前是綠色的,成熟以后變成白色和紫紅色,熟透了以后就變成黑色。桑葚性寒,味甘酸,有滋陰補血,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的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桑葚還有降低血糖、血脂,促進血細胞生長的功效,特別是桑葚裡面含有的一種叫白藜蘆醇的物質,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預防血栓的形成。
【臨床應用】
本藥物常與熟地黃、白芍等配合應用;對肝腎不足、須發早白、耳聾目昏,又可配合何首烏、女貞子等同用。
體虛便溏者不宜食用。
(三)桑枝
···
桑枝,是桑樹的嫩枝,在春末夏初時采收,去葉,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即可。桑枝性平,味微苦,可祛風濕,利關節,主治風濕痹痛、四肢不利、肩臂關節酸痛麻木。
【臨床應用】
常與去風濕的防己、威靈仙、羌活、獨活等配合應用效佳;因為桑枝生長部位在樹的上部,按中醫陰陽學說,桑枝屬陽,所以桑枝治病善治人體上肢,尤以治療肩背酸痛,經絡不利最為常用。
(四)桑白皮
···
桑白皮,是桑樹根的內皮。桑白皮性寒味甘,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臨床應用】
1.用于肺熱咳嗽,喘逆痰多等癥。治療風火入內肺熱喘嗽常與黃芩、生甘草等配合應用效佳。
2.用于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癥。常與生苡仁、茯苓、澤瀉、車前子等配合應用。
不說了,我想去種桑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