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人參 白術 茯苓(各9g) 炙甘草(6g)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補氣健脾。
[主治] 脾胃氣虛證。氣短乏力,語聲低微,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緩。
[證治機理] 本證乃由稟賦不足,或由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之氣,使其受納與運化無力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氣皿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故氣短乏力、語聲低微,面色萎白;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虛弱,則納谷減少;脾失健運,濕從內生,故大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緩皆為脾胃氣虛之象。正如《醫方考》所云“夫面色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其治當補益脾胃之氣,脾胃健旺,則諸癥除矣。
[方解] 本方以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補脾胃。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故臣以白術,既助人參補益脾胃之氣,更以其苦溫之性,健脾燥濕,助脾運化。 脾主濕,脾胃既虛,運化無力,則濕濁易于停滯,故佐以補利兼優之茯苓,配白術健運脾氣;又以其甘淡之性,滲利濕濁,且使參、術補而不滯。伍用炙甘草者,以其甘溫益氣,助參、術補中益氣之力;更兼調和諸藥,而司佐使之職。四藥皆為甘溫和緩之品,而呈君子中和之氣,故以“君子”為名。四藥合力,重在健補脾胃之氣,兼司運化之職,且滲利濕濁,共成益氣健脾之功。
摘 自 李冀《方劑學》,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