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揮民主,堅持集體領導,做到民主決策,特制定本制度。
1.涉及本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各項工作指標及年度考核。
2.主要工程項目的確定、招投標、承包及工程質量監督。
3.大額度資金的使用。
4.局領導的分工及干部工作的調整、異動、推薦、任免、獎懲。
5.各類大型會議和活動的組織安排。
6.年度財政預算及決算。
7.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8.須經集體討論決策的其他重大事項和中心工作。
1.重要事項決策前,須提交局務會議討論決定。
2.凡領導班子成員提交會議研究的問題,本人首先提出辦理意見,會上經過充分討論,統一認識后形成集體決議,會后認真貫徹執行。
3.重要事項決策時,要充分發揚民主,每位到會成員必須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實現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1.領導干部應顧全大局,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利益,不拿原則作交易,不徇私舞弊,模范執行集體決議。
2.集體的決議、決定,必須堅決執行,任何個人無權改變。如執行中出現新情況,須修正決議、決定內容時,必須提交局務會議復議,再重新決定。
3.召開班子成員民主生活會時,每位領導干部必須自我檢查執行集體決議的情況。對執行決議不堅決或不落實的班子成員,黨政主要負責人有責任給予提醒,批評教育。
4.對嚴重違反集體決議、決定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黨紀、政紀甚至法律責任。
5.黨政班子領導成員要自覺接受黨內外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按照“正職監管、副職分管、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的工作機制,黨政主要領導仍是單位財務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對各項開支進行監督。財務管理必須嚴格遵守《會計法》和《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自覺接受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經費開支必須遵循以下審批制度。
一、堅持分管制度。根據黨政正職“三個不直接分管”制度規定,黨政一把手仍為財務工作第一責任人,由1名副職分管財務工作。
二、明確審批權限。辦公費、會議費、接待費、差旅費等日常開支在2000元以內的,由每條線的主管領導審核后,經分管副職審批后支出,2000元以上的開支由每條線的主管領導審核后,再經分管副職審核,最后報局長審批后方可支出,10000元以上的開支由局務會議集體研究同意后,報主管副縣長審批后方可支出。其中辦公用品、大額餐費票需提供明細清單。
三、接受監督檢查。財務股每月應將財務收支情況報分管財務領導,分管財務副職應每季度在班子會議上匯報單位收支情況。堅持民主理財,自覺接受監督,財務收支情況以適當方式予以公開,并將公開情況報縣紀委(區監察局)。
四、下撥專項經費及基本建設支出。局務會議集體討論同意→由收款單位憑文件或合同(協議)開具票據→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分管財務副職審核→局長審批→財務室辦理支付手續。
五、購置辦公用品等物資。由部門提出資金計劃,部門負責人簽字后由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報局長審核同意后,交局辦公室統一購買,同時嚴格履行領用登記手續。
六、局直各股室設施、設備維修、改造、更換、固定資產添置、處置。由所在股室提出計劃,由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局務會議集體討論同意,報局長審核后,按權限審批方可實施。固定資產明確專人保管和維護,做到帳、表、卡、物相符,凡人員調動,應及時辦理移交;因管理不善,導致遺失損壞的,視情況照價賠償。
七、各項活動經費安排。由相應股室根據實際情況造出資金預算計劃,由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后,報局長審核同意后,按權限審批。
八、報賬流程要求。發票報銷人在所報銷的發票上簽名并注明用途或明細→由部門負責人或分管領導在發票上審核證明簽字→按權限審批簽字→財務室審驗報銷發票。
九、組織外出參觀學習考察支出。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外出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十、經濟責任。實施“三個不直接分管”制度后,分管副職對黨政正職負責,黨政正職應加強對分管副職的監督管理。因此,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全面履行本單位經濟責任,財務分管副職按審批權限承擔經濟責任。
為加強干部人事管理,保證干部人事工作民主、公正、公開、透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特制定本制度。
1.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根據黨政正職“三個不直接分管”制度規定,黨政一把手仍為干部人事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干部人事工作由局黨組統一領導,干部使用、推薦、任免、獎懲由局務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實施。嚴禁在組織人事問題上搞特殊化,不得以職權和工作便利干擾組織人事工作。
2.堅持 “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選拔任用干部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注重社會公論、注重實績。嚴格按照組織程序選賢任能,領導干部不得以任何方式插手干部人事問題。
3.干部人事工作必須充分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不準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
4.嚴格按照組織人事工作相關規定和程序實施干部使用、推薦、任免、獎懲工作,不按規定程序辦理的,局務會議不予討論。
5.增強保密觀念,嚴格保守干部人事機密。局務會議討論干部人事的情況,任何個人不得擅自外傳,更不準向當事人透露。否則將認真追查,作出嚴肅處理。
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制度建設。繼續擴大民主、完善考核、推進交流、加強監督檢查,形成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用人制度,防止和糾正選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風。
為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提高投資效益,促使工作人員廉潔奉公,做到依法依規、優質高效地搞好各項建設,特制定本制度。
1.切實加強工程建設工作的領導。根據黨政正職“三個不直接分管”制度規定,黨政一把手仍為工程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工程建設工作由局務會議集體研究決定,由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實施。
2.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認真落實“三公開”原則,對項目合同、方案、設計效果圖、施工組織管理、審計結帳等各個環節,反復征求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反復進行科學的論證,決不允許出現暗箱操作情況。
3.嚴格實行合同管理。公正客觀地與項目單位簽訂合同,在實施過程中嚴格履行合同,優質高效執行好各個環節的具體工作,合同的條款規定任何人無權更改與松動。
4.嚴格實行責任管理。在項目建設中,對各項具體工作要有明確的分工,責任界限要清楚,實行“誰主管誰負責,誰分管誰負責,誰出問題誰負責解決”的原則。發現異常情況或問題,應及時逐級上報,迅速制定處理方案,并監督執行落實。
5.嚴格驗收標準。對項目建設如舞臺設計、燈光音響、器材投放、設備采購等項目必須先經驗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并且請相關職能部門參加進行嚴格驗收。驗收合格后按照合同條款進行付款。
責任追究制度
為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全體干部職工責任意識,切實履行職責,促進工作開展,特制定本制度。
1.干部職工因為履行職責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給單位工作造成不好影響和損失的,必須追究相應的責任。
2.本制度適用范圍為全體干部職工(含雇用人員)。
3.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對當事人進行責任追究。
(1)違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給工作造成重大損失的;
(2)抵制或變相抵制局務會議決議、決定的;
(3)局務會議的決議、決定和重要工作部署,有明確貫徹時間要求而未在指定時間內貫徹落實的;
(4)不按財經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辦事或疏于管理,給單位造成損失的;
(5)在提拔任用干部過程中違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或在干部人事工作中未嚴格履行程序造成失誤的;
(6)不認真或不正確履行崗位職責,嚴重影響工程建設工作進度或給單位造成不良影響的;
(7)領導干部對分管單位或部門的違法違紀行為失察、放任錯誤或下屬股室(個人)發生重大違法違紀問題的;
(8)其他違反有關規定和制度應當追究責任的。
4.責任追究的程序。局紀檢組對干部職工履行職責情況實行監督檢查,并接受群眾舉報。發現有問題的予以調查核實;調查屬實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處理;情節嚴重,違反黨紀政紀或觸犯刑法的按相應規定和程序處理。
5.凡被實行責任追究的,當年不得評為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