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被稱為“TrES-4” 的行星,大小是木星的1.7倍,屬于一類為數不多的“膨脹”行星,密度極低。該發現將詳細地報道在即將出版的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天文學家們稱,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行星在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旋轉,該發現將有利于行星形成理論的發展。
天文學家們發現的證據表明:在424光年以外的一顆遙遠恒星叫做HD 113766,其周圍又一個地球正在形成。
一張新拍的廣角全景照顯示了星系中心的1000多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有些甚至比太陽的質量大幾十億倍。在9.3平方度的夜空中,看起來比滿月(左下角)大40多倍,上圖顯示了這一比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佛洛伊德·斯戴克說:光從那里到達地球需要時間,所以‘那里’越遠,光離開那里的時間也就越早,因此我們在某個時刻看到的所有天體都是過去的情形。
一項研究發現:九個巨型星系中包含急速旋轉的黑洞,黑洞將高能氣流噴射到周圍的環境中。該研究利用了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所記錄的數據資料。
哈勃太空望遠鏡搭載的近紅外攝影機與多目標光譜儀所拍下的近紅外圖像顯示:翼形塵埃盤圍繞在附近的年輕恒星HD 61005周圍。
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象當今的恒星這樣發出光亮,它們可能是不可見的“暗恒星”,暗物質粒子的互相殘殺為之供應能量。
現在,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在時間上接近宇宙歷史之初的一個星系,該星系正在誕生大量的恒星,每年誕生多達4000顆。按照這個速度計算, 該星系僅僅需要5000萬年就可以成長為所觀察到的最為龐大的星系。
科學家們稱,在太陽系以外一顆行星HD 189733b的大氣中首次發現了一種有機分子;在遙遠的星球上可能會找到生命的跡象,但發現有機分子是關鍵的一步。
在這個自上而下所觀察到的黑洞及其周圍圓盤的圖解中,朝著黑洞盤旋的氣體恰恰聚集在洞口外圍,形成“交通阻塞”。對于較小的黑洞來說,交通阻塞的位置更接近內部,因此散發X射線的時間量程更短。
正在觀測超新星2007uy 的天文學家們感到很吃驚:2008D突然出現了,起初散發出X射線(左圖),隨后散發出可見光。
獵戶座星云中一團上百萬攝氏度的等離子體氣云。獵戶座星云延伸區域上的藍色發光區為X射線發光區,該發光區來自熾熱的等離子體氣云,是由XMM-牛頓太空望遠鏡探測到的。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有機分子以甲烷的形式存在于太陽系以外的一顆行星上。但是這顆巨大的行星距離其主恒星太近,上面的甲烷不可能導致生命的產生。
雖說根本不象家園,但就系外行星來說,比起天文學家們所遇到的任何其他行星,它在大小上更為接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