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柳公權(quán),堪稱唐楷的大家,書法的“巨匠”!值得一提的是,柳公權(quán)是中國書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專職書家”之一。他除了少數(shù)時間在外任職之外,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在皇帝身邊。終其一生,一直不斷地為皇親國戚、朝廷眾臣以及親朋好友甚至國際友人應酬或書寫碑文。

2019-02-25 09:58
提到柳公權(quán),堪稱唐楷的大家,書法的“巨匠”!值得一提的是,柳公權(quán)是中國書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專職書家”之一。他除了少數(shù)時間在外任職之外,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在皇帝身邊。終其一生,一直不斷地為皇親國戚、朝廷眾臣以及親朋好友甚至國際友人應酬或書寫碑文。
他純粹是依靠自己書法的精美而在朝廷為官的。由于秉性耿直,他早年有一句“心正則筆正”的諫言,直至64歲還是一個“處級”干部。而到了晚年他卻因為在書法上的名氣官位一升再升,雖是閑職,卻一直升到當朝一品。這在書史上是僅見的一例。
60歲以后才聲名大噪,實力非凡!
據(jù)宋代趙明誠《金石錄》記載:貞元十七年(801年),柳公權(quán)24歲時已書《河東節(jié)度李說碑》。此碑由鄭澹撰文,原石在洛陽,現(xiàn)在已佚。這是記載最早的一件柳公權(quán)的碑刻。
接著,柳公權(quán)逐漸有名,書寫碑文越來越多,據(jù)有關(guān)史料和文獻記載,此時的柳體書法,工整平直,嚴謹精細,但尚未大成。總結(jié)、分析柳公權(quán)60歲之前的作品,雖然楷書已經(jīng)很好,風格已經(jīng)很突出,名氣也很大,但終未能成一代書壇巨匠。
60歲以后,柳公權(quán)的書法,才真正進入鼎盛時期。此時的作品以《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為代表,兩碑一變中唐肥腆之風,用筆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為主,兼之以圓,且在蹲鋒與鋪毫之間顯示瘦硬勁挺之線條。這便是后人所說的“柳骨”風格。
正如岑宗旦《書評》中所評價的柳體字如“轅門列兵,森然環(huán)衛(wèi)”。王士禎《池北偶談》中夸張地說:“書家謂驚鴻避弋,饑鷹下精,不足喻其鴛急。”柳體法度森嚴,面目又變顏體之肥,而為清勁挺拔,瘦硬通神,在唐晚期以一種新的面貌,引起了人們的矚目。
這也給我們柳體后輩,敲醒了警鐘:書法,非一日之功。短短幾年,就想登上書法的高地,無非是自欺欺人。愛書法,就用一生去慢慢摸索!
2019-02-24 15:30
收到不少書友的留言,很多人表示:我是一名書法新手,初學書法,有沒有老師,柳體又非常難,我能學嗎?該怎么辦呢? 把這個問題反饋給老師之后,老師能夠體會到大家的疑惑,并且給出以下內(nèi)容,供各位同道參考:
很高興能為大家解決一點疑惑:首先,不管是誰,學習書法都不會那么簡單,包括已經(jīng)集大成者的不同書體愛好者,初學之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但既然大家能夠選擇柳體,愛上柳體,這本身就是字緣、法緣,說明你已經(jīng)具備學柳的條件,從這點上說,恭喜!
其次,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各行各業(yè)都是如此,書法高手,埋沒在民間的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已經(jīng)超過專業(yè)書法從業(yè)者的水平。而這些高手中,也并非都是師從名門,很多都是靠著自己一步步摸索來的。沒有名師就學不出好書法,這種說法沒有任何道理!你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摸索,取得很好的成就!
書法這東西,最公平!
書法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支,從古至今,書法跟武術(shù)路數(shù)最通,最相似。這東西最公平,只要你認真對待它,它就會認真回報你,你要你努力,只要你持之以恒,所以希望諸位——毅堅不懈!
那么初學柳體,以及已經(jīng)練了好久的書友,怎么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
1、讀帖要細,賞貼要勤。我們學習柳體,還是要從碑帖中汲取營養(yǎng),看帖比臨帖更重要,你連一個字是什么樣的都不知道,怎么能寫出它該有的樣子?此外,既然你愛柳體,沒事的時候,隨時可以拿出貼來看看,你的眼光高了,手下功夫自然也高了。
2、學書,最怕中斷。有人每天寫3個字,但每天都寫;有人一天寫100個字,但一個月寫一次。兩者相比,后者的手會生,柳體的感覺也沒了,進步會很慢。
3、常與人分享,讓書友點評。自己的作品,看不出明顯的瑕疵,特別是有了一定進步之后,不如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交流,跟大家一起分享,讓別人看看你的字,進步會很快。說了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大家。
看到別人寫的一手好字,真正熱愛書法的人,都會感到技癢,同時也感到很羨慕,想要不斷提高自己。常懷一顆學習的心,是柳體愛好者共有的心理。或許,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從善如流”吧。
一個愛好者說:本人三種都嘗試過,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都不像,形似都有很大差距,更談不上神似了。身邊練書法的人,大多選了顏體,不過,我個人還是傾向于工整、剛硬的柳體。
專家給的意見是:你看哪個字體喜歡,認為哪個字體漂亮,就去練哪個字體!但從推薦意義上來說,柳體雖然難練,但實用性最強!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字體都有它的生存空間,但字體發(fā)展,目的就是趨向很強的實用性,它促使人們不斷地對漢字進行簡約和改進。就楷書而言,生命力相對很強,日常生活中,擁有一手灑脫的楷書好字,占有很大的優(yōu)勢。
正是因為柳體字難學,不是一日之功,更能在學書法中磨煉意志。學習柳體,是一條不歸路,一旦愛上,越發(fā)不能自拔。只要經(jīng)過長久的堅持,柳體必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且進步能夠自己辨別。
學習書法無非從兩方面研習,一者為筆法,二者為結(jié)字。前者主要從學習的字帖中每一個筆畫當中進行揣摩,橫豎撇捺,起筆運筆收筆都要學到精髓。后者從字的結(jié)構(gòu)來理解,多讀帖,認真理解下筆位置,筆畫之間互相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所以,不管學習哪種字體,你會發(fā)現(xiàn),字體只是一種載體,真正的精髓在于通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將古人的用筆的深意轉(zhuǎn)化為自身用筆的習慣和思維方式。
全國大展上的”歐楷“書法,網(wǎng)友都不信!歐體書法,作為四大楷書大師之一的歐陽詢所書,有著及其深厚的功底和鮮明的書法特色。 近些年關(guān)于書法的鉆研,寫著寫著,一些人把歐體書法寫的變了形。之前,有一場關(guān)于歐體書法的展覽,一些書法人參展了自己的作品。但網(wǎng)友看了之后,都說這不是歐楷!
一些學習書法的朋友表示,這好像是如今盛行的”田楷“,不少書法朋友對此不覺得有多好。
有人表示:這是田家工廠流水線出來的,都不是歐楷,美術(shù)字的功夫,根本就不好。
但也有人表示反對:這些都是高手的書法,好像都是高手,寫這字莫噴,能寫成這樣真的是一種本事。
田蘊章說的好,學習書法先跟老師學今人的用筆方法,然后再學古人的,會接受快點,但主要的還是應該學古人的。像以上幾位估計不敢或不愿學歐陽詢原版的了。
曾經(jīng)有人說過,類似這種書法體,給你半年時間,你也可以寫出來。但這種說法,作為書法人,真的不敢相信。
任何一種書法體,想要短時間內(nèi)掌握,幾乎不可能。你認為,這種書法,真的好學嗎,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