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除了洪武朝,青花一直是景德鎮(zhèn)的主流產品。但由于各朝皇帝性格、審美趣味和所用青花料來源的不同,使得每朝御窯廠生產的青花呈現(xiàn)鮮明的特色。比如,強勢皇帝永樂和宣德,用了蘇麻離青為青料,發(fā)色濃烈、暈散不勻、結晶處深入胎骨,瓷器造型多樣,紋飾超凡脫俗,還有點異域風情。成化和弘治兩位皇帝有點柔弱,他們的青花瓷造型雋秀、紋飾疏朗,色調清新淡雅。
明朝來到嘉靖,拐彎了!傳承拐彎了,可憐弘治啊,兒子生少了!折了唯一的兒子正德后,皇位便宜了侄子。作為藩王入繼大統(tǒng)的朱厚熜,一輩子都在用自己那點聰明才智“標榜”自己的正統(tǒng)性和刷存在感。最終把一個可能不一樣的大明帶入了下坡路。
嘉靖、隆慶和萬歷三朝除了中間的隆慶在位時間短點只有6年,嘉靖45年、萬歷48年,祖孫三代合起來就是99年。嘉靖就不怎么愛上朝,萬歷更是創(chuàng)了不上朝時間的記錄。所以,有“明實亡于萬歷”一說。
國事雖然衰微,但就青花瓷的制作而言是一個小高峰期。青花數量多、器形復雜千變萬化,紋飾繁縟且切生活氣息濃郁。因為將國產“石子青”料和進口“回青”料混合使用,且配比掌握恰到好處,紋飾發(fā)色艷麗,藍中帶紫紅。總之,這都是人們喜愛嘉萬青花的原因。
觀察差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觀察對象放在一起,對比之下一目了然。故宮陶瓷館里展出的瓷器品種很多很全,有明一代的青花都放在一處,一下子就看出各朝青花的特點。雖然都是青花,都得用鈷料,但發(fā)色差別明顯。永宣濃烈、成弘淡雅、嘉萬再次濃烈。那么,是起點又回到起點?不是!永宣的濃烈有暈染有鐵銹斑,嘉萬的紫中微紫。
對于藝術的好與壞,原則上沒有什么標準,個人喜好罷了。看看故宮陶瓷館展出的嘉萬青花,你喜歡嗎?
嘉靖 青花開光庭院人物圖罐。
此罐造型飽滿,釉色白中泛青,所繪青花紋飾藍中泛紫,是使用進口“回青”加國產“石子青”混合料所致。所繪人物形象生動,寓意深刻。
嘉靖 青花開光八仙人物圖葫蘆瓶。
嘉靖是信道教的,所以嘉靖朝常見道教題材裝飾的瓷器,比如云鶴紋、八仙、靈芝等。青料亦為進口“回青”加國產“石子青”混合料,青花發(fā)色藍中泛紫。
嘉靖 青花瓔珞纏枝蓮紋罐。
嘉靖 青花云鶴紋盤。
嘉靖 青花龍穿纏枝蓮紋盤。
龍穿花、云鶴、八卦是明嘉靖官窯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紋樣。此器畫工精細,龍紋形象生動,圖案線條自然流暢,形體碩大,應是迎合當時嘉靖帝的喜愛而特意燒造的。
嘉靖朝的器物一改成弘器物小巧的特點,器型比較大。
嘉靖 青花三羊圖碗。
此碗所施白釉瑩潤泛青,青花發(fā)色濃重艷麗,所用青料當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繪三羊圖案為吉祥圖案,寓意“三羊開泰”。
隆慶 青花云龍紋蟋蟀罐。
罐為當時流行式樣。形制規(guī)整,作工精細,畫面紋飾疏密有致,年款筆畫工整有力。
明代隆慶以前各朝官窯瓷器上的年款絕大多數用“制”字,極少用“造”字,而隆慶官窯瓷器上的年款絕大多數用“造”字,極少用“制”字。
隆慶 青花云龍紋提梁壺。
此壺體態(tài)碩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飽滿。底釉光潔明澈,使用回青料,發(fā)色藍中泛紫,濃麗鮮艷。花紋雖密,但繁而不亂,層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窯青花的制作水平。
其時青花圖案除團龍紋外,還有團鶴、團螭、團鳳、團花等,山石、魚藻、花鳥等也常見。穆宗隆慶只有六年,青花瓷器的制品較少。這件提梁壺帶有隆慶本朝款識,是目前國內僅存的珍品之一。
隆慶青花顏色最為濃艷,藍得發(fā)紫,在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中屬于鶴立雞群。隆慶瓷器上人物的特點是長腰,人物一般畫成半蹲來顯示長腰。還有一點,隆慶瓷器款識是“大明隆慶年造”而不是其他朝代的某某年制。
陶瓷館展出的隆慶萬歷朝的青花瓷。
萬歷 青花龍穿花紋帶蓋梅瓶(一對)。
這對梅瓶是十三陵定陵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的。
明萬歷時青花瓷器器型豐富多樣,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風十分盛行。當時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達六十多厘米。其形制多為撇口或小直口,長頸,硬折肩,腹細長漸收。紋飾亦十分多樣,有云龍、纏枝花卉、人物紋等多種。此瓶器型高大規(guī)整,釉面潤澤,青花色澤藍中泛紫,是萬歷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萬歷 青花釉里紅嬰戲圖碗。
青花與釉里紅巧妙搭配,既鮮艷奪目,又和諧統(tǒng)一,具有極佳的裝飾效果。
萬歷 青花云龍鳳紋出戟花觚。
此觚為宮廷陳設用器,仿商周青銅器式樣,造型端莊,雄渾古樸。青花呈色藍中泛紫。圖案寓意吉祥,龍鳳紋組合描繪寓意“龍鳳呈祥”。
萬歷 青花花鳥圖繡墩。
萬歷 青花嬰戲圖捧盒。
這種蓋盒胎體厚重堅硬,為萬歷朝的典型式樣。青花色澤艷麗明快,藍中泛紫。紋飾構圖繁而不亂,用筆隨意生動,人物眾多,形象夸張,寓意子孫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