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對于戰爭來說,戰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冷兵器盛行的古代,人們為了提高獲勝的機率,相互作戰時經常會采取排兵布陣的方式。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排兵布陣一直以來都是作戰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戰術,因為在擺陣者看來,好的陣法如同銅墻鐵壁堅不可摧。
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來自古希臘的馬其頓方陣,它能夠輕易打敗人數眾多但較為混亂的敵人。那當我們面對如此厲害的陣法時應該怎樣破解呢?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所以首先要對馬其頓方陣要有足夠的了解,并且要知道它的奧秘之所在,最后才能找到其破解之法。
馬其頓方陣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一種特殊戰術,是希臘重步兵方陣經過改良后的方陣。
在荷馬時期,戰斗雙方在進行作戰時都是一群人沖上去一團亂的互相廝殺,場面非常混亂,無法控制,領導者無法對其軍隊進行有效指揮,所以取勝的幾率也完全看老天安排。
古希臘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看到如此混亂不堪的作戰方式時眉頭緊皺,為了提高作戰的勝率,于是便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軍隊整齊有條理,這種做法不但便于指揮而且還能更好的相互保護和共同進攻,這就是所謂的馬其頓方陣。
這種新的作戰方式剛開始就發揮了它強大的優勢,以至于敵人聽到這種陣法時都會不戰而栗。
這種方陣為何有如此強大的威懾力,它的陣型是怎樣的呢?
馬其頓方陣的方陣布置也是非常的獨特,不僅整齊有條理,而且方陣的形狀也很特別。
馬其頓方陣的每一列都有16個人,橫隊的長度要根據主戰場的情況而定。每個士兵都配有6米多的長矛和圓盾來作為武器,前五排士兵將長矛持平對準前方敵人,而后排士兵則將長矛以不同的角度向上傾斜,形成五層有層次的矛陣,在戰斗當中如果前排士兵被擊倒,后排士兵能夠及時的接替前排士兵以確保隊形的完整性。
而且馬其頓方陣為了保護方陣的側翼和后方不被敵人所破壞,一般會在戰斗開始前安排一些輕裝長矛兵在方陣的后面排成一個差不多8個人的橫隊,然后在又讓輔助兵在方陣前面排列一隊散兵橫隊,最后在方陣兩邊配置一些騎兵和一定數量的輕裝長矛兵對方陣進行保護。
除此以外,馬其頓方陣還需要和騎兵進行緊密配合,因為單純的依靠方陣來取勝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僅如此,馬其頓人在作戰時通常會把方陣排成不同的陣型,形狀像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這種陣形的好處是它們的斜面都一致向外,在進行作戰時就能根據具體需要從某一側對敵人進行包圍。
盡管如此,馬其頓方陣還是有它的缺點之處存在的,馬其頓方陣這種方陣防御性和攻擊性很強,但它的靈活性很差,場地的局限性也很大,這些缺點也正是破解它的突破口。
如果想要破解它,比較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在它陣地前挖幾個大坑,在坑底放一些尖刺物和易燃物,這樣就可以破壞它方陣的整體推進,在方陣兩側用騎兵放箭進行干擾,等陣形被破壞后就可以對其進行攻擊然后一舉拿下。
還有一點就是馬其頓方陣貼身攻擊性強但是它的遠程能力弱。只要保證一定的安全距離,用遠程武器慢慢消耗方陣的勢力。可以試想一下,幾百支火箭射到方陣中將會有怎樣的場面。士兵們可能會因此混亂,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最后肯定一敗涂地。
不僅如此,馬其頓方陣要是碰上中國秦朝的箭陣,估計也會被打成馬蜂窩。
總體而言,再厲害的方陣也有它的破解之法,如同再難的數學題也同樣有解一樣。世上沒有無敵的方陣,戰場上地勢條件復雜多樣,所以需要根據特殊情況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