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我國的四大石窟中,如果去一較高下的話,真的是不分伯仲,無論是從藝術價值、歷史價值、佛教價值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復制的存在,都代表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如果非的分出個伯仲,大概就只能在開鑿的佛像的數量多少上才能一較高下吧,不過這樣比較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說到中國四大石窟現存窟龕最多的石窟,創造了現存窟龕數量中國之最,那么非洛陽的龍門石窟莫屬了。
2014年5月1日,有游客在洛陽龍門石窟發現一尊歷經千年滄桑的佛像,這尊佛像因拇指在長年累月的風化脫落,食指、中指間隙過大,與我們現在拍照時擺出的剪刀手極其的相似,故而被網友戲稱為“剪刀手佛像”。尤其是最近幾年網絡社交和短視頻app的火爆,龍門石窟的“剪刀手佛像”被更多的游客分享到網絡,“剪刀手佛像”更是一躍成為新晉網紅,龍門石窟火上加火,每年到訪的游客不斷的刷新著紀錄。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城南6公里處的伊闕峽谷間,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由于龍門石窟地處于千年古都洛陽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而稱為“龍門”。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的距離,現存至今2300余座窟龕,2800余塊碑刻題記,10萬余尊造像,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僅只有2厘米。
龍門石窟的開鑿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最為集中的開鑿時期還是北魏、唐朝。龍門石窟也成為了北魏和唐朝時期皇家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當時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龍門石窟不僅展現了北魏時期至唐代期間,更是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從龍門石窟眾多的佛雕中,可以發現北魏和唐朝兩個朝代不同的藝術風格,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在龍門石窟的佛雕造像中會發現北魏時期的佛雕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采用的是平直刀法,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舉國崇佛的歷史情態。到了唐代人們以胖為美,所以在龍門石窟開唐代開鑿的佛像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體現了大唐盛世的繁華,展現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龍門石窟的藝術成就,在國人的心中早已經根深蒂固。龍門石窟,也成為了河南省人氣最高的景區,每年的到訪的游客數以百萬計,為了保護文物,在國家法定節日不得已的實行限流,但是依然無法阻止游客的熱情,每年接待游客的人次屢創新高。就是這樣一個人氣爆棚的景區,原本應該像其他景區一樣門票一漲再漲,竟然一反常態在2018年9月份把景區門票價格由原來的100元降價為降為90元。
說到“網紅”,我們的慣性思維會認為是某個人在網絡上爆紅了。現在“網紅”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指某個爆紅于網絡的人了,而是好吃的餐廳或者美食可以成為“網紅”,好看的風景或者人氣超高的打卡勝地成為“網紅”,還有好玩的某個東西或者熱賣的某個商品也可以成為“網紅”,總之只要是在網絡上能夠掀起熱潮,并且得到網友們的喜愛和追捧,都可以說是“網紅”。今天我們來說說位于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里的兩尊“網紅”佛像,它們是如何在10萬余尊的佛像中脫穎而出成為“網紅”的!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的長河中,朝代更替,天下之事分分合合,但是洛陽這座千年古都從夏商到唐宋,曾經先后十多次擔任過都城,成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直到元、明、清朝代,洛陽才漸漸的淡出歷史政治舞臺,成為名副其實的故事,“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正是洛陽的真實寫照。在歷史的長河中,洛陽也留下了燦爛的文化,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也是留下了洛陽在北魏和唐朝兩個繁華盛世中的歷史痕跡。
洛陽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在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最早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在洛陽伊河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不過一公里的距離,現存至今2300余座窟龕,2800余塊碑刻題記,佛造像超過10萬尊。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牡丹甲天下,但是賞牡丹是分季節的。只有每年的四月初到四月底才是牡丹花期,錯過今年花期,再去洛陽賞牡丹就真的需要再等一年。但是龍門石窟并不受季節的影響,一年四季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去,也因此龍門石窟成為了洛陽人氣最高的景點。
景區的高人氣,每天到訪龍門石窟的游客數以百萬計,通過游客逗留在佛像時間長短以及拍照上傳網絡的佛像次數來衡量計算的話,那么在伊河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的10萬余尊佛造像中,“千年微笑”盧舍那大佛和“剪刀手佛像”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龍門石窟中頗具代表性的摩崖像龕,也是石窟內10余萬尊佛造像中人氣最高的佛像——奉先寺中的盧舍那大佛,它是龍門石窟中精華之所在。盧舍那大佛也是龍門石窟最高的佛像,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大佛造型豐滿,神態端莊安詳,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顯得格外的慈祥謙和,也因此被人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凡是來到龍門石窟的游客,都會被盧舍那大佛的莊嚴博大所震撼,也會在這里拍照留念。隨著網絡和短視頻app的興起,被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的盧舍那大佛再次爆紅于網絡,成為龍門石窟最大的“網紅”,火上加火,也讓更多的世人瞻仰它慈祥的面容!
科技的進步,網絡的發達,溝通已經不再有障礙,網絡分享也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社交形式,這也催生了一大批的“網紅”。但是在2014年網絡社交還沒有完善,但是龍門石窟的一座超萌的佛像還是走紅各大網絡。在2014年的五月份,游客在洛陽龍門石窟一尊佛像,與我們現在拍照時擺出的剪刀手極其的相似,拍照上傳于網絡,各大媒體的轉載,讓龍門石窟這尊“剪刀手佛像”火爆于網絡,一躍成為新晉的網紅。走進龍門石窟賓陽北洞內的這尊千年佛像,只見佛像的右手食指和中指樹立,和現代人們拍照時流行的剪刀手一模一樣,也因此被網友稱為史上最萌的“剪刀手佛像”。其實這尊佛像的手勢就是一種極少見的佛教手印,因歷經千年風霜拇指被風化脫落,而食指、中指間隙過大,才會形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剪刀手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