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45從家出發,8:05在下元與大部隊匯合。
即將到達風情小鎮,由于修路,無法通行。繞道桃花溝,到104省道石千鋒。聽曲師傅講:到三岔口,走榆古路。如果走三岔口古交,不僅繞遠,爬坡路更多。平心而論,我更希望隊伍走三岔口。原因很簡單:這樣走,榆古路、太古路再無盲點。康鈞作為領隊考慮的會很多很全面,比如吃飯地點,時間,安全,隊員的個人承受能力和感受等等。
到達104省道路標20公里處,隊伍停下來。有一條小路可以到杜關線梅洞溝。走杜關線到達油房坪村,拐彎上太古路。僅從地圖上看,在鄭家莊村前拐彎上太古路可能更合適。一路下坡,中午十二點四十分到達關頭村。
下午兩點十分吃完中午飯,離開關頭村。從榆古路到清徐。
桃花溝入口。由于風情小鎮修路,改走桃花溝,到104省道。在104省道路標19公里處,是制高點,到古交將會一路下坡。
桃花溝到104省道之間的盤山公路。在這個路段,看到公路賽車的里程標識牌。在與104省道交叉口附近,看到了標注17公里的小石柱。
在104省道20公里處,隊伍休息。一條小路可以到杜關線梅洞溝。
沿著小路爬坡上山,坡度大、路況差,很多騎友推車前行。爬坡路段大約一二公里,到達山頂。
到達山頂,即將下坡。隊伍暫短休息。為了安全,康鈞讓騎公路車的騎友全部上保姆車。
吃中午飯,共有騎友35人,三桌。吃飯的時候,康鈞談到:早上吃的很多。一位女騎友問:你開車,不騎車,早上吃那么多干啥?康鈞回答:知道我開車有多累!路不好走,車上坐滿人,多操心呀。榆古路大車很多,康鈞除了提醒騎友注意安全外,還不停地通過小喇叭高喊:前面有騎行隊伍,請避讓。作為領隊,心更累!
關頭村到草原線(227縣道)路口,略微上坡。再爬坡大約5公里,然后一路下坡到清徐。
到達晉祠,隊伍分開。我單獨去了明清太原古縣城。看看太原古縣城修的怎么樣。更關心的是縣衙和城隍廟。我曾經參觀過榆次老城的城隍廟和縣衙,很想比較一下。
太原縣衙(重修),縣衙建筑基本完工,比榆次縣衙大的多。去年冬天到過太原縣衙,現在沒有啥變化。
城隍廟的影壁。徐溝城隍廟門前也有影壁,都雕刻著龍。是不是所有城隍廟的影壁都雕刻龍?不清楚
城隍廟的大殿。大殿兩側有兩個人牽著馬,不知道牽馬者是何方神圣?有何寓意?
晚上七點半到達祥云橋,8:25分回到家,行程125公里。回家后到群里查看,很多人六點多鐘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