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技能是一種信息搜集的思維技能,這種思維技能的作用是根據人的需要搜集有用的信息情報,為大腦處理問題提供素材資料。在這里觀察被界定為大腦思維對外在客觀世界的信息搜集活動,這其中既包括有形的感性觀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感覺),也包括無形的理性觀察(思維覺)。
眾所周知,藝術家們是觀察技能比較發達超常的一族,他們或者能細致入微地看到景物細節,或者能從平凡平常中發現自然奇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常常要求他的學生注意某一物體,然后閉上眼睛,慢慢地想它所有的細節,再重新看這一物體,并檢查一下自己頭腦中的假想物有多少和原物相符合,有多少不符合。國外某攝影大師在對學生進行細節觀察訓練時有一個特殊方法,他常常隨便找一個地方,然后在地上用粉筆點一個點,要求學生一只腳站在這個點上不許離開,身體360度轉動拍攝一整天的景物觀察。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們觀察訓練的刻苦程度。在現實中,專業化的觀察訓練并非只是藝術家們的需要,其實許多領域都要求人們具備良好的觀察技能,比如服務人員要善于觀察客戶,談判專家要善于觀察對手,政治家要善于觀察趨勢,企業家要善于觀察商機,軍事人員要善于觀察敵情,學生要善于觀察考題等等。
許多人覺得觀察能力并不重要,他們從未有意識地對這一技能進行專業化訓練,所以在遇到情況時,他們往往對重要的信息“視若不見”,也不知道如何從紛繁雜亂的資訊中提取有用的情報。以股票操作為例,為什么在大多數人不斷追漲的時候,有些人卻在節節攀高的股價中看到了危險?并不是他們的視覺不一樣,而是他們的觀察技能高低不同。觀察技能高超的人知道從哪里可以搜集到有用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判斷,知道如何識別信息的真偽,知道怎樣透過現象看本質,知道選擇正確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觀察方向……而觀察技能差的人對這些不僅一無所知,而且也從未接受過系統訓練。這樣他們的觀察活動自然是混亂無序,搜集到的信息也是雜亂無章,充滿模糊性和殘缺性,不能做為進一步分析與決策思考的有效依據。
觀察技能因人們的工作和實踐不同種類多樣,差異萬千。比如科學家的觀察技能與藝術家的觀察技能無論在觀察內容,還是在觀察形式上都有很大差別。不過,歸納一下,所有的觀察技能訓練都離不開三大類方法。
1) 整體觀察法
整體觀察法是以事物的整體信息搜集為目的。訓練要點是觀察的全面性,要求對事物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有深刻認識。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有形事物的整體比較容易觀察把握,而對無形事物的整體往往感知不到,認識不清。比如,汽車的整體外形是人們一目了然的,但對于汽車設計的整體理念是什么,絕大多數人會感到茫然,也根本不知從何處觀察認知。
2) 細節觀察法
細節觀察法是以事物的細節信息搜集為目的。訓練要點是觀察的敏銳性,要求在雜亂無序的信息中迅速抓住關鍵的細微線索,或者發現細微的變化。通常人們不需要對細節有敏銳的感知度,因為從實用性來講那是不必要的。但對于一些特殊情況,人們就需要有敏銳的細節觀察力,比如在產品銷售時,對顧客察言觀色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言談舉止的細節觀察銷售人員就可以準確把握顧客的心理變化和言外之意。
3) 模式觀察法
模式觀察法是以事物的模式信息搜集為目的。訓練要點是觀察的深刻性,要求能夠透過無序的信息發現有序的模式。在這里“模式”可以是一個范例,一條規律、一種現象等等,比如,學生在解數學題時首先要觀察題目是否類似范例,如果是相似的就可以按照范例的解題思路去分析思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專業觀察訓練就是在訓練識別不同的專業模式,如醫生對病癥的觀察,律師對案件的觀察,軍事指揮人員對敵情的觀察等等都是在識別某種專業模式。
對于觀察,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是這樣認為的:“你能不能觀察到眼前的現象,不僅僅取決于你的肉眼,還要取決于你用什么樣的思維,思維決定你到底能觀察到什么。”事實也的確如此,清晰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清晰,混亂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混亂;樂觀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樂觀,悲觀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悲觀;深刻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深刻,膚淺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膚淺;正確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正確,錯誤的觀察思維看到的是錯誤……要想具有高水平的觀察,唯有訓練高素質的觀察技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